孩子們的畫作展現著對世界最真摯的情感與天然的藝術感受力,是童心與創造力的真實流露。向孩子學習畫畫、像孩子那樣畫畫,第十屆“我愛顏色——小天才繪畫大賽”主題創作“美好的明天”優秀作品展近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并同步舉辦“美好的明天”主題分享會。
展覽現場
“我愛顏色——小天才繪畫大賽”自2014年創立以來,已連續舉辦十屆。據介紹,本屆大賽共收到1600余件參賽作品,經評審后最終遴選出150件作品入展,展覽集中呈現了這些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展現他們對世界的觀察與想象、情感與表達。
藝術家、歌手艾敬是“小天才繪畫大賽”的發起人,她表示,這十年,從孩子們的畫作中看到他們的成長,看到社會的變遷,看到孩子們對大自然里一草一木的關愛,看到科技帶來的啟發與想象,看到孩子們對未來的期許。評委老師從孩子們純真的畫作中收獲的是治愈,而我們評委老師之間收獲的是愛和友誼。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評價孩子們的繪畫需要超越“像不像”“美不美”的成人審美框架,轉而關注創造性表達、情感投射、認知發展等深層維度。美國藝術家、兒童繪畫教育家馬克·羅斯科曾談道:“對于教育者而言,藝術的意義不僅止于自身,還在藝術之外。藝術須有助于孩子培養健康的社會態度、堅定的精神意志、良好的個人習慣、自我擔當的意識。這些基本的品質決定個體的社會發展前景。
本屆以“美好的明天”為創作主題,入選作品在表現力與主題表達上呈現出更廣泛、更豐富。一位4歲孩子李昊禹的作品《草叢里的蟲子》那么肆意松弛,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一個想象的空間,獲得了評委們極高的票數。
《草叢里的蟲子》
5歲的劉梓晴小朋友作品《公交車上的人》對擁擠的車廂里尷尬沮喪的表情相當有表現力。
張藝蓓的作品《駛向何方》、姜卓然的作品《深海珊瑚樹》、汪依曼作品《思考一個問題》充滿想象力,仿佛置身于一場心靈旅程。
《駛向何方》
《思考一個問題》
《深珊瑚的樹》
張俊熙作品《夏天的貓》、 作者名字《屋后》則靜靜描繪了日常生活中最溫柔的片段。孩子們對于情感的表達,對社會的觀察,對大自然,對于精神層面的探索與表達,是那么的純真與純粹,也喚醒了成年人心中久違的天真。
《夏天的貓》
屋后
孩子們的作品展現了童真的想象力與美的創造
孩子的繪畫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培養畫家,而是守護“創造性人格”的幼苗。當孩子驕傲地說:“我知道怎么畫了!”,而非“我畫對了嗎?”時,這樣的藝術教育其實已賦予他們超越繪畫的終身禮物——對自我表達的篤定與熱愛。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在致辭中表示,孩子們的作品展現了童真的想象力與美的創造力,是美育成果的體現。藝術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也孕育著未來社會的創造力。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粒希望的種子,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在分享會上,艾敬也緬懷了這項公益活動的重要發起人、中國國家博物館副原館長陳履生,并播放了關于陳履生的一分鐘紀念短片。
現場觀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