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養老金調整方案出爐,企業退休人員每月漲70元成了懸念。
東北老工業基地養老保險基金常年承壓,高齡化疊加繳費基數偏低,掛鉤比例連續四年下調讓漲錢越來越難。
尤其是沈陽鐵西區這類國企退休扎堆的地方,每月多領兩斤豬肉錢都成了奢望。
看看去年數據就知道問題出在哪。
全省養老金月均支出3581元排全國倒數第8,比隔壁吉林還少400多塊。
繳費年限掛鉤部分前年調高到1.6元/年,今年預測要砍到1.3元,23年工齡只能多拿25塊錢。
定額調整更是從35塊跌到28塊,這相當于把退休早的老工人往菜市場門口推。
全國統籌喊了三年,遼寧轉移支付去年拿了628億還是填不上窟窿。
大連造船廠退休工人王師傅算過賬,工齡35年現在領4100塊,按新方案只能漲66塊,想突破70元大關除非活到80歲拿高齡補貼。
可遼寧男性平均壽命才73歲,多少人能熬到多領那50塊?
看看江蘇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同樣工齡30年的企業退休,蘇州能漲120元打底,南京還有地方補貼。
遼寧這邊別說補貼,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都沒敢多動。
沈陽醫保局去年數據說,退休人員每月門診費平均超500元,這點漲幅連看病錢都不夠貼。
有網友翻出二十年前的工資單,當年國企雙職工家庭月入過千算中產。
現在老兩口養老金加起來七千多,聽著不少,可面對冬季每月兩千塊的采暖費,菜價直逼北上廣的農貿市場,這點錢也就是勉強溫飽。
鞍鋼退休的劉大爺說得好:"廠子改制時說好國家養老,現在漲養老金像擠牙膏,當年三班倒落下的病根,現在吃藥都算計著劑量。"
全國31省養老金調整臺賬顯示,遼寧掛鉤調整比例已連續三年全國墊底。今年預測的0.4%基礎養老金掛鉤率,比貴州還低0.1個百分點。沈陽社會院報告指出,全省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8%,養老保險撫養比跌至1.5:1,再不提高繳費基數根本轉不動。可現實是年輕人都往海南跑,留下老年人守著空巢等政策。
說白了就是錢不夠分。遼寧社保基金理事會去年投資收益才3.2%,跑不贏通貨膨脹。撫順礦業集團退休辦統計過,礦工平均退休金不到3000塊,這次漲70塊也就夠買10斤排骨。可礦上風濕病高發,膏藥錢都不止這個數。有網友吐槽:"每年看著調整方案像看天氣預報,數字聽著漲,實際購買力年年打七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