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431篇原創文章,作者:阿登的苦林。
作者簡介:阿登的苦林,山東人,喜歡二戰及冷戰軍事,尤其是太平洋戰爭、蘇德戰爭和冷戰武器裝備,曾在“空軍之翼”等網站發表過若干文章。
正文共約7200字,配圖19幅,閱讀需要16分鐘, 2025年7月24日首發。
按:本文編譯自外網,原作者為俄羅斯人,編譯本文并不表示贊同原作者觀點或證實文章內容,僅供讀者參考,配圖有改動。
圖1.表現S-13號潛艇雷擊“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郵輪的繪畫作品
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海軍官兵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然而,衛國戰爭海戰史上存在不少“夸大戰果”甚至“篡改事實”的情況,一些“虛假”的英雄形象被塑造出來,而真正的英雄卻無人知曉。下面列舉的就是幾個“虛假”英雄的例子。
波羅的海艦隊的L-3號潛艇被認為是二戰蘇聯海軍最有戰斗力的潛艇之一,該艇號稱先后擊沉了22艘運輸船和5艘作戰艦艇。但事實上,這艘潛艇的戰績遠沒有這么多,已確認的戰果是:1艘德國船(“戈雅”號運輸船)和1艘中立國瑞典的運輸船被該艇發射的魚雷擊沉,2艘德國運輸船被該艇布設的水雷炸沉,這4艘船總噸位為19772噸。該艇的可能戰果包括3艘德國運輸船、1艘瑞典油輪和3艘德國機帆船,這7艘船總噸位為3693噸。為獲得這些戰果,L-3號潛艇總共消耗了46枚魚雷。
圖2.蘇聯海軍L-3號潛艇模型,保存于莫斯科海軍博物館。該艇屬L級,長86.5米,寬7.3米,吃水5米,水上排水量約1600噸,水下排水量約2000噸,水面最大航速18節,水下最大航速9節,裝備六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首四尾二,備雷18枚)、一門100毫米甲板炮和一門45毫米甲板炮
可能有人覺得L-3號潛艇的情況已經夠夸張了,然而,北方艦隊的D-3型潛艇“赤衛隊員”(Красногвардеец)號的情況更令人咋舌:該艇曾獲“近衛”稱號和紅旗勛章,宣稱的戰果是擊沉敵人3艘運輸船和1艘油輪。但事實上,該艇沒有取得過一個擊沉戰果。
圖3.曾擔任過L-3號潛艇艇長的格里先科(П. Д. Грищенко)
在葉梅利亞諾夫(Л. А. Емельянова)的著作《偉大衛國戰爭中的蘇聯潛艇》(由莫斯科的蘇聯國防部軍事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他寫道:
“1941年7月14日,斯托爾博夫(Н. Г. Столбова)上尉指揮Shch-402號潛艇‘復刻’了Shch-401號潛艇的行動,深入馬格爾島的霍寧斯沃格港……發現敵運輸船后,Shch-402號接近到距離目標四鏈以內并發射兩枚魚雷。爆炸的火光在潛望鏡中清晰可見,運輸船側傾,很快沉沒。該艇沒有進一步擴大戰果,而選擇從港口撤離。”
事實上,被攻擊的“哈瑙”號運輸船沒有被擊中,其中一枚魚雷還躥到了岸上,被德國人撿到后拿去研究。同樣是在這本書中,葉梅利亞諾夫寫道,1942年前三個月,北方艦隊的潛艇共擊沉34艘敵運輸船,但只有12艘船的沉沒得到確認。
圖4.蘇聯海軍D-3號潛艇模型,保存于莫斯科海軍博物館。該艇屬“十二月黨人”級,艇長76.6米,寬6.4,吃水3.81米,水上排水量941噸,水下排水量1288噸,水面最大航速14節,水下最大航速9節,續航力3440海里,最大潛深90米,裝備八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首六尾二)和一門45毫米甲板炮,艇員53人
1941年6月至1942年2月,艇長盧寧(Н. А. Лунин)少校指揮北方艦隊的Shch-421號潛艇執行了5次戰斗任務,對敵艦和敵運輸船發動了7次魚雷攻擊。根據他的陳述,Shch-421號潛艇共擊沉7艘敵運輸船,總噸位達4.9萬噸(如果是真的,那么該艇的魚雷射擊技術可謂登峰造極)。為此,盧寧少校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Shch-421號潛艇也被授予紅旗勛章。然而,最終被證實擊沉的戰果只有一艘船,即2975噸的德國蒸汽船“舒爾特執政官”(Konsul Schulte)號。
1942年3月4日,盧寧被提拔擔任大型潛艇K-21號艇長,并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戰斗中再次斬獲多個戰果:他指揮這艘潛艇執行了7次戰斗任務,進行了13次魚雷攻擊,報告擊沉10艘德艦,此外還布設了數十枚水雷。另外,據他報告,在其中一次攻擊中,他們發射魚雷擊傷了“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圖5.K-21號潛艇艇長盧寧,此時軍銜已是海軍中校
在莫斯特謝耶夫(В. М. Мосцеева)、哈梅托夫(М. И. Хаметова)、弗拉索夫(Л. А. Власова)、雷文科(И.Н. Ревенко)等人的著作《在寒冷的深海里》(莫斯科蘇聯國防部軍事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這樣寫道:
“7月9日下午兩點,K-21號駛入母港,迎接它的有艦隊司令、支隊指揮部和所駐扎基地的潛艇艇員。盧寧中校和政委利索夫匯報了攻擊‘提爾皮茨’號的情況。戈洛夫科中將熱烈祝賀他們和全體英勇的艇員取得了出色的勝利,并告訴他們說,K-21號的魚雷攻擊迫使納粹艦隊退回挪威的礁石區,并使‘提爾皮茨’號戰列艦長時間喪失了戰斗力。”
事實上,盧寧朝“提爾皮茨”號發射的四枚魚雷均未命中,因為當時K-21號和“提爾皮茨”號之間的距離超過了魚雷的最大射程,德國人甚至沒有注意到這次攻擊。另外需要指出的是,K-21號的航海日志也是偽造的。
圖6.“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俾斯麥”級二號艦,長253.6米,寬36.0米,滿載吃水10.7米,最大排水量5.29萬噸,15萬馬力,三軸推進,最高航速30節,續航力8870海里,主炮為八門380毫米/52倍徑SK-C/34火炮(四座雙聯裝),主裝甲帶最厚320毫米。該艦最終于1944年11月12日被英國皇家空軍炸沉在挪威林根峽灣
實際上,在指揮K-21號潛艇時,盧寧只取得了一個戰果,而且攻擊的對象是手無寸鐵的挪威漁民,這在《在寒冷的深海里》一書中記述如下:
“隨后,盧寧于4月12日指揮潛艇突入挪威北部的德國海軍基地——哈爾斯塔港。發現一艘汽艇后,K-21號浮出水面。在這一海域,還有幾艘打著法西斯旗幟的汽艇。K-21號潛艇用火炮擊沉了其中四艘。在此之前,這些汽艇上的船員都上了救生艇。K-21號的艇員們將第五艘汽艇上的人俘虜并帶了回來。”
事實上,所有這些描述都是徹頭徹尾的謊言,那幾艘所謂“打著法西斯旗幟的汽艇”是懸掛挪威國旗、由挪威船員駕駛的“弗勒伊”號、“哈夫加”號、“巴倫”號和“奧伊斯坦”號漁船。K-21號用100毫米甲板炮向這些“汽艇”開火,而挪威漁船上的船員則用輕武器還擊。盧寧親自參與了對這些漁船的射擊。
圖7.K-21號潛艇,屬K級大型潛艇,長97.7米,寬7.4米,吃水4.1米,水上排水量1487噸,水下2102噸,功率8400馬力,水上最大航速21.1節,水下10.3節,續航力可達1.4萬海里,最大潛深100米,裝備十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首六尾四)、兩門100毫米甲板炮和兩門45毫米火炮,可攜帶水雷20枚,艇員62人
潛艇支隊政治部主任、海軍中校波爾季列夫(Болдырева)在其報告中寫道:
“指揮員在醉酒的情況下作出了擊沉漁船的決定,他的進一步行動令人緊張——要求把波波沙沖鋒槍帶到艦橋上,他自己則開始向漁民射擊,但由于槍械的快慢機沒有設置為自動連發,他只開了一槍就啞火了,而盧寧又無法切換到自動射擊模式,于是這位艇長開始用粗話斥責艦橋上的炮手:‘你們的面包都白吃了?’”
盧寧艇長報告擊沉了四艘汽艇;根據挪威方面的說法,稱,一艘名為“弗勒伊”號的排水量僅四十噸的小船被擊沉,兩艘受損,九名漁民死亡,另有數人受傷。其中一艘汽艇上的全部船員(七人)在蘇軍槍口的威脅下被迫登上潛艇,他們被帶回基地,最終有三人死在蘇聯的集中營。
圖8.上面照片右側的小船就是“奧伊斯坦”號汽艇
在交火中,K-21號潛艇上一位名叫阿列克謝·拉布京(Алексей Лабутин)的水兵被海浪沖了下去,可盧寧艇長卻沒有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去救他,可能他覺得這個倒霉的家伙已經被淹死了。然而,拉布京卻被現場的“巴倫”號汽艇撈起,帶到挪威的一個村莊。在那里,他被挪威人移交給德國占領軍當局,關進了集中營。
戰后,僥幸活下來的拉布京立即給他的前任指揮員盧寧寫了封信,質問他為什么沒有救自己,而是放任他漂在海上聽天由命。盧寧沒有回信。拉布京終其一生都未原諒盧寧。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他才來到北方艦隊,眼含熱淚地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如何在大海中掙扎,而潛艇卻越來越遠。
這一事件也為希特勒德國的宣傳機構和納粹控制下的挪威報紙提供了大量素材,它們大肆指責“布爾什維克毫無人性”。挪威奧斯陸的《民族報》寫道:“他們對溺水和受傷的挪威人的呼救聲置若罔聞,甚至連自己的同志也棄之不顧,任其自生自滅。”相反,倒是德國人向受傷者和死難者親屬提供了醫療和物質援助,還向死難者的墳墓獻了花圈。
圖9.表現K-21號潛艇用甲板炮射擊水面目標的繪畫作品
1979年,“哈夫加”號漁船的船長阿爾弗雷德·阿爾弗(Alfred Alver)向《挪威郵報》的一名記者描述了當時K-21號潛艇艇員的所作所為:
“這是(蘇聯)潛艇艇長樂在其中的一種‘虐待游戲’,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我們曾多次要求蘇聯當局作出解釋,但從未得到任何答復,甚至連一句簡單的道歉都沒有……如果我再遇到那個俄國艇長,我會用刀捅死他,哪怕是在教堂里。”
在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新思維”的濁浪中名聲大噪的“潛艇英雄”馬林內斯科(А. И. Маринеско)在謊報戰果方面也是不遑多讓。1942年8月14日,作為M-96號小型潛艇的艇長,他率艇攻擊了德軍護航船隊中400噸的SAT 4“海琳”號浮動炮臺。雖然發射的魚雷沒有命中,但這艘“嬰兒”級潛艇的指揮員卻報告說,擊沉了一艘排水量7000噸的運輸船。既然創造了如此大的戰果,自然會得到應有的獎勵:M-96號潛艇艇長馬林內斯科被授予列寧勛章,并晉升為海軍少校,而且再次被賦予入黨候選人資格(1941年10月,他曾因“蓄意酗酒、紀律渙散、對下屬缺乏管教”等理由而被排除在入黨候選人之外)。
圖10.備受爭議的二戰蘇聯海軍頭號王牌艇長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馬林內斯科
1944年10月9日,馬林內斯科指揮S-13號潛艇,發射四枚魚雷攻擊了孤零零在海面上航行的拖網漁船“齊格弗里德”(Siegfried)號,但未命中。于是,S-13號潛艇浮出水面,向這艘563噸的小船打了39發100毫米炮彈和15發45毫米炮彈。在戰報中,馬林內斯科宣布擊沉了一艘5000噸級的武裝運輸船,但真實情況是這艘拖網漁船只是受損。盡管如此,這位“英雄潛艇兵”還是再次被授予紅旗勛章。
不過,對馬林內斯科來說,這些都是小打小鬧,真正讓他舉世聞名的是擊沉了“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郵輪和“施托伊本”號運輸船,這也讓他以40144噸的總噸位名列二戰蘇聯海軍潛艇部隊擊沉戰果榜首。
圖11.S-13號潛艇,屬S級,長77.75米,寬6.4米,吃水4.04米,水面排水量840噸,水下1070噸,雙軸雙槳推進,功率4000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9.5節,水下9節,最大續航力9800海里,裝備六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首四尾二,備雷12枚)、一門100毫米甲板炮和一門45毫米甲板炮,最大潛深100米,艇員46人
1945年1月30日,在波羅的海南部海域,S-13號潛艇用三枚魚雷擊沉了25484噸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郵輪,當時只有一艘艦艇為該船護航,不巧的是,這艘護航艦的聲吶恰好壞掉了。遭雷擊后,德艦沒有追擊S-13號,但在潛艇的航行日志中,卻出現了數不清的敵艦向S-13號投擲深水炸彈的記錄,據統計達250~260枚。
蘇聯方面在宣傳上的夸大程度與馬林內斯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當時的宣傳,搭乘“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撤離的都是些納粹高官、黨衛軍人員,最重要的是還有“約3700名潛艇部隊軍官和水兵”。
圖12.從東普魯士撤離期間,停泊在格丁尼亞港碼頭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郵輪
關于“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上搭載著3700名潛艇兵(包括100名潛艇艇長)和數以千計的黨衛軍高官及高級別納粹分子的神話在蘇聯媒體上流傳了幾十年。更有甚者,一些夸張的說法稱,S-13號的此次魚雷攻擊使英國免于戰敗,因為在這些人看來,“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上搭載的潛艇兵應該都是準備去德國本土駕駛新型潛艇的艇員,一旦他們開著新潛艇出海,就能讓英國屈服。可要知道,這一切發生在1945年1月,當時德國潛艇部隊的戰斗力幾乎為零,就連第三帝國本身也是搖搖欲墜。事實是,隨“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一起喪命的406名水兵中,只有4名軍官,其余絕大多數都是軍校生,他們只完成了基本訓練,還不適合在作戰潛艇上服役。
另一個事實是,遇襲時,這艘郵輪上共有10582人,包括海軍第2潛艇訓練師的918人、女性海軍輔助人員373人、船員173人、傷兵162人、難民8956人,其中9330人喪生。與此同時,宣傳部門將“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的沉沒稱為“世紀襲擊”,并將馬林內斯科稱為二戰蘇軍潛艇部隊單次擊沉噸位的頭號王牌,而所攻擊的只不過是一艘以中等速度直線行駛、開著照明燈、只有象征性護航兵力的船只。
圖13.S-13號攻擊“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時的機動航路
馬林內斯科的下一個戰果是在2月10日擊沉了由一艘輕型護衛艦和一艘魚雷艇護航的“馮·施托伊本將軍”號(下文簡稱“施托伊本”號)醫療運輸船。然而,在馬林內斯科提交的戰斗報告中,這艘醫療運輸船搖身一變成了“由三艘驅逐艦護航的輕巡洋艦”。同樣,在蘇聯宣傳機構的努力下,“施托伊本”號也變成了一艘運兵船,船上搭載著3000名坦克手,準備從庫爾蘭出發去協助守衛柏林;也有說法稱這艘船是條輔助巡洋艦。
事實是,當時“施托伊本”號醫療運輸船上共載有4267人,包括2800名傷病員、800名難民、100名武裝士兵、282名醫務人員、64名高射炮手、61名海軍專業人員(通信專業、無線電專業等)、160名平民船員。船沉后,最終僅659人獲救。
圖14.醫療運輸船“施托伊本”號,該船于1923年服役,最初被命名為“慕尼黑”號,1930年起火沉沒,后打撈修復并改名為“馮·施托伊本將軍”號。船長160.3米,寬19.8米,吃水13.1米,噸位14660噸,最大航速16.3節
在此,我們暫且不談這兩次攻擊涉及的道德問題。畢竟,馬林內斯科在下令發射魚雷時也不可能知道“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和“施托伊本”號的乘客組成情況。這兩次分別擊沉“載有3700名潛艇兵的郵輪”和“一艘輕巡洋艦”的戰果,原本足以使馬林內斯科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可鑒于他過去的種種“問題行為”,最終只給他頒發了一枚紅旗勛章了事。再后來,離開海軍到地方工作的馬林內斯科的種種行為使其成為黨內調查和提起公訴的對象,他被控犯有洗錢、撒謊等罪行。
圖15.另一個角度拍攝的“施托伊本”號
1945年10月14日,蘇聯海軍人民委員(相當于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簽署了以下命令:
“因玩忽職守、蓄意酗酒和私生活混亂,解除紅旗波羅的海艦隊下屬紅旗潛艇大隊的紅旗S-13號潛艇艇長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馬林內斯科少校的職務,軍銜降為上尉,并交由紅旗波羅的海艦隊軍事委員會處置。”
二戰結束后最初幾年,根據參戰艇長的報告,蘇聯海軍潛艇共擊沉400余艘敵艦。但事實上,只有127艘敵艦的損失得到證實。以北方艦隊為例,根據潛艇艇長的報告,他們成功發動的魚雷攻擊次數為223次,但其中只有35次(約占總數的15.7%)得到證實。這些數據是根據莫羅佐夫(М. Э. Морозова)的研究得出的。
圖16.靜靜躺在波羅的海海床上的“施托伊本”號的殘骸,于2004年由波蘭海軍發現
同樣,蘇聯海軍魚雷艇的戰績也注水嚴重。例如,有人聲稱,僅在1944年8月19日這一天,北方艦隊的魚雷艇在希貝爾涅斯(Kibergnes)角攻擊敵人的護航船隊時,就讓敵人損失了12艘運輸船和護航艦艇。而事實上,只有1艘德國運輸船——俘獲的原蘇聯貨船“沃爾戈萊斯”(Волголес)號和1艘巡邏船/武裝拖網漁船被擊沉。同年10月12日,蘇軍魚雷艇襲擊了挪威海岸附近的敵護航船隊,聲稱擊沉2艘運輸船、擊傷1艘運輸船。事實上,他們只擊沉了1艘掃雷艇M-303號。
蘇聯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們在這方面也“不甘落后”。1944年10月14日,北方艦隊航空兵在巴倫支海附近的塔納峽灣地區襲擊了一支德國護航船隊,事后報告稱擊沉2艘運輸船、1艘掃雷艦和1艘巡邏艇。事實上,當天蘇聯海軍航空兵只在峽灣里擊沉了1艘浮動修理船臺。
圖17.二戰蘇聯海軍裝備的53-39型魚雷,戰斗部重319公斤,最大航速51節(此時射程僅4公里),航速34節時可達最大射程10公里。由于給戰雷頭裝了兩個觸發引信,故該型魚雷基本未遇到過同時期美、德、英、日等國出現的魚雷單引信失靈問題
科茲洛夫(И. А. Козлова)和什洛明(В. С. Шломина)在他們合著的《紅旗北方艦隊》(莫斯科蘇聯國防部軍事出版社1977年出版)一書中寫道:
“在整個戰爭初期,第113海岸炮兵師的炮兵陣地給納粹造成了重大損失。他們向敵人開火60多次,炮兵共發射約3500發炮彈,摧毀11艘敵艦和運輸船,9艘敵艦被重創。”
可事實上,整個戰爭期間,北方艦隊的所有海岸炮兵總共也只進行過約300次炮擊,發射了近2萬發炮彈,摧毀3艘運輸船、1艘打撈船、1艘自行駁船和1艘漂流船。
圖18.二戰蘇聯MB-2-180型雙聯裝180毫米海岸炮
從1943年6月3日起,蘇聯海軍發布了第408號命令(“關于對擊沉敵艦船的潛艇、魚雷艇、獵潛艇和海軍航空兵機組人員實行現金獎勵,數額取決于他們所處的戰區以及他們所摧毀的艦艇和船只的類型”),以下是該命令的要點之一:
A.海軍艦艇人員:
(a)擊沉敵戰列艦:艦艇長25000盧布,中高級軍官5000盧布,初級軍官1000盧布,水兵500盧布。
(b)擊沉敵巡洋艦:艦艇長20000盧布,中高級軍官3000盧布,初級軍官1000盧布,水兵500盧布。
(c)擊沉敵驅逐艦或潛艇:艦艇長10000盧布,中高級軍官2500盧布,初級軍官600盧布,水兵300盧布。
(d)擊沉敵運輸船:艦艇長3000盧布,中高級軍官1000盧布,初級軍官200盧布,水兵200盧布。
(e)擊沉敵巡邏艇或掃雷艇:艦艇長2000盧布,中高級軍官500盧布,初級軍官200盧布,水兵100盧布。
(f)擊沉敵駁船、拖船或武裝機帆船:艦艇長1000盧布,中高級軍官300盧布,初級軍官100盧布,水兵50盧布。
不難想象,這種制度助長了一些指揮人員偽造攻擊戰果的行為。無需贅言,馬林內斯科將擊沉的運輸船“施托伊本”號謊報為輕巡洋艦自然是有利可圖,因為這樣他可以拿到20000盧布,而不是3000盧布。其他艇員也能從中獲益。
圖19.馬林內斯科在潛艇指揮臺圍殼上的留影
作為對比,德國海軍設立了一套基于潛艇兵連續出海時間支付報酬的制度:軍官在海上每天可獲得4馬克,軍士根據級別高低可獲得2.5~3馬克不等,水兵則只能獲得1.5馬克。在這方面創下紀錄的是U-181號潛艇,該艇在海上連續航行了220天,艇上每名軍官除工資外還可額外獲得880馬克的獎勵,要知道,在戰前的德國,一輛大眾牌汽車的售價也僅為1000馬克。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作者“阿登的苦林”其他文章可以從下面的鏈接進入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