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20日,朱德元帥向來安靜的家中這天卻格外熱鬧。
已經(jīng)88歲高齡的朱德元帥此時十分高興,只因兒媳趙力平帶著孫子孫女遠道而來。
朱德全家福
“朱琦現(xiàn)在好些了嗎?我這些天非常掛念他啊!”
朱德在10天前得知獨子朱琦心臟病發(fā)住進醫(yī)院,一直憂心不已。
眼見兒媳帶著孩子上門,想必是給自己報喜,這才有此一問。
趙力平看著這位年逾八十仍舊不怒自威的老人,不敢隱瞞。
她淚眼婆娑地說道:
“朱琦他……他已經(jīng)去世了。我們怕您傷心過度,這才沒告訴您。”
“你們這是不對的!我就這一個兒子啊,可惜啊……”
朱德生氣指責趙力平后,又頹然坐在椅子上不禁老淚縱橫。
朱琦的去世為何讓朱老總?cè)绱吮矗恐灰驗樗麄冎g地父子之情太過深厚。
一、朱琦的坎坷身世
朱琦的身世非常坎坷,這和那個特殊的時代有關。
朱德的第一次婚姻非常早,是他父母包辦下的結(jié)果。
朱德年輕時就已經(jīng)接受了先進思想的洗禮,這讓他非常反感父母的包辦婚姻。
他明白,這樣強行配對的感情不會幸福。因此他在和表姐劉從珍婚后不久,就憤然離家求學。
朱德從此踏上了革命之路,開啟了波瀾壯闊的人生。而他的真愛,也是在這時遇見的。
1912年,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擔任教官的朱德遇見了蕭菊芳。
蕭菊芳是師范學院的學生,和朱德一樣崇尚自由戀愛。擁有共同語言的二人很快就墜入愛河,并在不久后結(jié)婚。
1916年,蕭菊芳產(chǎn)下了朱德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朱琦。
不過朱琦一開始并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朱保住。
朱琦剛出生時體重很輕,格外孱弱。朱德格外喜歡這個孩子,因此取名“保住”,意思就是希望朱琦能夠被保住,好好地長大成人。
名字雖然簡單,卻蘊含著朱德濃濃的父愛和美好期許。
可惜好景不長,上天對這個小家實在殘忍。
1919年,蕭菊芳因痢疾而英年早逝,年僅三歲的小朱琦就此失去了母親。
此時的中國兵荒馬亂,朱德投身革命難以撫養(yǎng)孩子,于是只得將朱琦托付給繼母陳玉珍撫養(yǎng)。
雖然繼母待朱琦視如己出,但朱琦心里依然時刻渴望著見到父親。
陳玉珍
而朱德在外領兵,也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自己的兒子。他和陳玉珍的信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詢問朱琦近況的話語。
孩子幼年喪母,又缺少自己的陪伴,這讓朱德對朱琦始終有幾分愧疚,這也使得他對朱琦的愛更加深厚。
而朱琦也用他的行動證明,朱德喜愛的兒子絕非孬種。
二、虎父無犬子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朱琦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證明。
朱琦在母親去世后,一直和繼母陳玉珍住在瀘州。
陳玉珍待他非常好,有什么好吃的都緊著朱琦。這也讓朱琦生得人高馬大,頗有英氣。
1937年,朱琦因為健壯的外表被國民黨征兵處的人盯上了。
在瀘州大街上,朱琦稀里糊涂地被國民黨給抓了壯丁,分配到國軍之中。
之后在周總理的幫助下,朱琦這才被從國軍之中救出來。逃脫虎口的朱琦在組織的幫助下來到延安,終于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不過,父子二人并沒有享受多久天倫之樂,朱琦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他終于明白現(xiàn)在的中國到底面臨著什么。
他在延安親眼看見了百姓的平和安樂,也知道了在中國肆虐的日本鬼子有多殘忍。
朱琦沒有沉浸在和父親的親情之中,他認為自己應該做點什么。他向朱德提出想去前線打鬼子,保家衛(wèi)國不能少了他朱琦。
朱德聽著兒子的要求,眼中只有欣慰與高興。于是之后就把朱琦送到了晉察冀軍區(qū),讓朱琦在抗擊鬼子的第一線奮戰(zhàn)。
朱琦在晉察冀軍區(qū)的表現(xiàn),沒有墮了朱德威名。
他作戰(zhàn)非常英勇,而且還能用在中央黨校時學到的綱領發(fā)動群眾,為晉察冀軍區(qū)的抗日工作立下了許多功勞。
說他是一個能文能武的抗日干部,并不為過。
朱琦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讓他很快被提干為團級干部,只可惜命運總是愛開玩笑。
朱琦在1943年作戰(zhàn)過程中不幸受傷,腿部被子彈穿過。抗日根據(jù)地條件艱苦,朱琦也因此落下了腿部殘疾。
腿部殘疾后,朱琦不得不離開了抗日前線。不過他并沒有就此消沉,而是去抗大七分校任職,致力為黨和人民培養(yǎng)更多人才。
三、平淡的后半生
1948年,在抗大已經(jīng)工作五年的朱琦心情大好。
在幾年前,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被趕跑。
而現(xiàn)在,國民黨反動派也早已經(jīng)日漸衰退,朱琦明白,那個屬于人民的幸福未來真的快來了。
朱琦很高興,但是組織上卻在分配他的新工作時犯了難。
朱琦曾在抗日戰(zhàn)爭中立下功勞,還因此落下殘疾。更何況他還是朱老總的兒子,功勛之后,因此難以敲定新的崗位。
朱德在聽說這個消息后,親自寫信給朱琦。
他對朱琦說:
“你是朱德的兒子,但是不能因此而受到特別優(yōu)待。這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操守,你去鐵路局工作吧。”
朱琦從此就成了石家莊鐵路機務段的一名普通職工,雖然換了崗位,但朱琦并沒有不滿。
他反而拿出了更高昂的工作熱情,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磨煉技術。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陸續(xù)升任為火車副司機,火車司機,車長,直到最后成為北京鐵路局車輛處處長。
可惜命運無常,它總會給努力的人磨難。
在隨后到來的動亂年代中,朱琦因為某些原因受到了嚴厲的批斗和折磨。
長久的心理和生理雙重折磨,導致朱琦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
最終在1974年6月10日,朱琦突然心臟病發(fā)作被送進醫(yī)院。在之后不久,就因為搶救無效而去世了。
朱琦的妻子趙力平知道朱德此時身體每況愈下,還操勞國事。
因此并沒有第一時間告訴朱德,只是悄悄操辦了朱琦的后事。
在這之后她才前往北京,把這個噩耗告訴朱德。
結(jié)語
朱德元帥晚年喪子,這一出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劇實在讓人痛心,朱德和朱琦之間的父子親情也令人動容。
作為朱德的兒子,朱琦沒有讓父親失望。他能以身許國,哪怕身殘也不改救國之志。
他也能當一個鐵路職工,在平凡的崗位為國家做貢獻。
我想,朱德元帥在悲痛時,一定也在心里為朱琦感到驕傲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