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在張家口保衛戰失利后,聶榮臻元帥在晉察冀軍區召開了一次戰后總結大會。
結果,還沒等他對各部提出批評,郭天民將軍卻率先向他拍了桌子,將一肚子的怨氣發泄了出來。
在場眾人面面相覷,誰也攔不住。
最后還是一位軍校校長出面調解,才化解了這火藥味十足的場面……
性情剛烈的將軍
敢與一國元帥拍桌子叫板,就能看出郭天民將軍的脾氣有多么火爆了。
他與毛主席是江西蘇區的老熟人了。那時候紅軍剛剛成立,制度還沒有完善,一些將領身上難免還帶著一些舊軍隊的習氣。
郭將軍就算一個,見到下屬犯錯時經常毫不客氣地進行批評,有時候氣急了還會踹兩腳。
后來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便專門找他談了一次話,以一種非常幽默的方式勸解他:“聽說你以前是鐵匠啊,但打人可不能像打鐵一樣啊!”
也正是主席的話引起了郭天民的愧疚,讓他從此徹底改掉了壞習慣。不過即便如此,他的脾氣依舊是急躁易怒。
這其實與他的成長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郭將軍是湖北黃安人,也是農民出身。
眾所周知,從黃安走出來的開國將領有很多,像是韓先楚、陳錫聯、秦基偉等人。
不過他們當年參加革命時都是在鄂豫皖根據地戰斗,隨紅四方面軍成長起來的。
但唯獨郭天民,他參加的是中央紅軍,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原來,從小飽受地主階級壓迫的他,早早便見識了舊社會的黑暗。思想進步的他也逐漸意識到,要想改變底層人民的命運,只能靠戰爭推翻封建階級。
于是在大革命開始后,他便離開家鄉,只身來到廣州,考入了黃埔軍校。
老蔣發動政變后,他便沒再回過家鄉,而是跟隨葉帥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利后,組織本想安排革命人士們回家鄉領導農民運動。
郭天民原本也想回黃安的,但在途中他卻遇見了正在贛州休整的中央紅軍。就這樣,他留在了當地,開始跟著毛主席與朱老總戰斗。
此后,他歷任紅21軍62師師長、紅九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歷次反圍攻戰斗、長征等重大軍事行動,堅決擁護毛主席的一切正確路線。
到了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在陜北會師后,他又被任命為西路軍總指揮部作戰局局長,隨徐向前元帥參加了寧夏計劃。
但在兇悍的馬家軍的重重圍攻下,我軍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轉戰良久,最終還是因為彈盡糧絕、沒有任何支援而慘遭失利。
隊伍被打散后,時任紅30軍參謀長的郭天民,便與軍長程世才以及李先念帶領著剩余部隊來到祁連山開啟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
之后,他們一路輾轉,穿過了無際的荒漠和戈壁灘,終于經新疆回到延安。
由于表現出色,他被任命為軍委作戰局局長。抗戰開始后,他便被調到了晉察冀軍區,擔任第二軍分區司令。
在他的帶領下,第二軍分區迅速發展起來,華北的抗日形勢也逐漸轉好。
內戰打響后,他便繼續留在了華北,并開始擔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二縱司令。
在解放戰爭初期,各地野戰軍在經歷了八年艱苦的抗戰生活后,已經積累了大量戰斗經驗和武裝力量。
所以不管是東北、中原還是華東,各部隊都取得了節節勝利,為解放戰役開了個好頭。
但唯獨晉察冀軍區,這個被中央一直寄予厚望的根據地,卻接連失利。
郭將軍的怒火
1946年,在傅作義的重兵進攻下,我軍屢屢受挫,接連失去了大同和集寧兩座重要戰略城市。
老蔣收到捷報后大喜,趁著我軍元氣大傷,還未恢復之時,他又隨即指揮李文兵團,又向張家口發起進攻。
所幸,駐守在東線的郭天民率領二縱奮力抵抗,致使敵人進攻一星期都沒能擴大戰果。
眼看敵人士氣越來越薄弱,我軍馬上取得勝利,豈料就在這時,西線的傅作義又從集寧出兵,以四個師的兵力朝著張北發起進攻。
張北是張家口西線的門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結果,就是因為我軍在此地的防守薄弱,導致敵人僅用了半天的時間便攻占了張北。至此,張家口城門大開。
而苦戰多日的二縱收到消息后,也不得不從城內撤出。
這樣一來,不僅我軍在城內的大量物資和裝備全都落入敵手,還因為我軍撤退太倉促,一直持續遭到敵人追擊,損失巨大。
直到部隊一直撤到桑干河邊,我軍才終于擺脫了敵人。
這場戰斗讓軍區上下都萬分沮喪,二縱的將士們更是憋了一肚子氣。
于是,在軍區司令聶榮臻召開的戰后總結大會上,還沒等他細數各部的失誤,脾氣火爆的郭天民先忍不住了,直接朝著他拍了桌子。
其實這也不怪郭將軍控制不住自己,他認為這場失利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先是部隊出現了輕敵現象。原本傅作義出兵張北時,軍區是察覺到了的。
但當時眾人以為敵人只是在虛張聲勢,所以并未深入偵察,這才導致敵人突襲成功。
第二個就是西線防守薄弱的問題。當初抗日勝利后,兩軍為了和平建國進行過一次和談。
當時雙方約定好,都要進行減員。但敵人原本就是拿“和平”當幌子,從沒有要和談的打算,減員也只是減去了一些雜牌部隊,對整體實力沒有影響。
而我軍也防備著敵人,只安排了一些老弱病殘進行復員,保障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但唯獨晉察冀野戰軍,太過樂觀,直接減去了五個縱隊,導致守衛張家口的兵力不足。
郭天民認為,他們當初若是能多考慮一點,做事更謹慎,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想到二縱苦苦堅守的城鎮就這樣被敵人奪了過去,他就心痛無比,因此不管不顧與聶司令頂撞了起來。
眾人見兩位領導爭執不下,誰也不敢上前勸說。最后還是晉察軍區軍校校長李青川站了出來,為兩人解了圍。
“救火”干部
李青川是個比較年輕的同志,他在抗戰時期參加的革命,晉察冀軍區獨立師供給主任、作戰股長,參加過百團大戰。
到了解放時期,他又開始擔任軍校校長,負責培養更多優秀的軍事人才。
雖然他一直奔波于大后方,但他在軍中卻是出了名的做事穩妥,小心謹慎,為晉察冀軍區由小變大作出了卓越功績。
當初我軍從張家口撤退時,軍區機關因為兵力薄弱,一度陷入險境。就是他帶著軍校的干部趕了過來,才化解了危機。
可以說,李青川在軍中充當的就是“救火員”的角色。
如今見兩位領導鬧了矛盾,他當即從中說和。他表示,從整體戰局來看,張家口確實沒法守住,我軍撤退也是必然的。
隨后他又肯定了二縱的功績,并表示只要部隊重整旗鼓,像二縱那樣練兵強軍,一定能再將失去的陣地奪回來。
在他的說動下,兩位領導的火氣也逐漸散了,都互相道了歉。
不久后,朱老總也聽說了這件事。作為看著郭天民一路成長起來的老領導,他對郭自然是非常看重。
只是得知他當眾頂撞上級后,老總還是給予了批評:“一個人光會打仗有什么用?不會敬重上級,只會逞口舌之快,那就是匹夫之勇!”
郭天民聽后也萬分愧疚。為了更好地歷練他,朱老總便將他調到了晉冀魯豫軍區,讓他擔任四兵團副司令,成為了陳賡的副手。
雖然相較于二級軍區司令,他的職務相當于降低了。但在陳大將的領導下,他仗打得越來越順手,性子也慢慢穩重了。
除了他以外,朱老總也聽說了李青川在會議上的表現,對于他顧全大局的行為非常贊賞。
于是在中央的關照下,李青川的職位也開始逐漸晉升。
之后,他擔任了華北軍政大學步兵學校教育長,建國后又擔任了北京糾察總隊參謀長,成為了中央倍加看重的將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