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早餐店里,塑料杯裝著滾燙的熱豆漿;外賣訂單中,冒著熱氣的粥被盛放在塑料盒里……近日,不少短視頻平臺熱傳類似視頻。相關視頻稱這些盛裝熱食的塑料餐盒會分泌鄰苯二甲酸酯和氟化物等有毒物質,微塑料也會滲透到食物中。部分網友調侃:“手里的外賣突然就不香了”。
那么,這些盛著熱騰騰食物的包裝盒,是否真的存在安全風險?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相關國家強制標準,對塑料餐飲具的使用進行嚴格管控。具體來說,管控覆蓋產品感官、總體潔凈度以及芳香族伯胺遷移總量等。”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化學微生物檢測室主任杜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目前市場上的塑料餐飲具,主要由聚丙烯制成,也有一些由聚乙烯制成。杜悅說,這兩種塑料在力學性能、延展性以及抗油防滲能力上,都十分適合制作餐飲具。而像鄰苯二甲酸酯這類大家關注的有害物質,其作用是增加塑料的延展性和可加工性,使材料更柔軟。不過,在塑料餐盒加工時,由于聚丙烯和聚乙烯本身已足夠柔軟,從功能和成本角度考量,生產廠家完全沒有必要再添加鄰苯二甲酸酯。
公眾關注的另一類有害物質——氟化物在餐飲具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防水防油性。像聚丙烯餐盒這類塑料產品,本身的防水防油性就足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所以在生產過程中不需要再添加氟化物。
談到備受關注的微塑料,杜悅坦言,從塑料出現的那一天起,微塑料就有了。這就像紙和紙屑的關系一樣。只是隨著技術進步,現在人們能夠發現并檢測到微塑料。
“微塑料主要產生在塑料產品長期使用和老化過程中。塑料餐盒作為一次性餐飲具,使用時間短、更換頻率高,很少會出現明顯老化,因此消費者在使用時受微塑料影響相對有限。”杜悅補充道。
如果無法避免吃外賣,那么該如何盡可能降低包裝帶來的潛在安全風險呢?
對此,杜悅說,首先,消費者要在外賣平臺上選擇口碑好、信譽度高的商家。這類商家無論是菜品還是包裝質量,通常都有一定的保證。其次,選擇使用正規企業生產的塑料餐飲具的外賣商家。包括一次性餐飲具、塑料餐盒在內的食品包裝,需經省級質量監督部門核發生產許可證后,才能上市流通。這些獲證企業每年要依據國家食品安全強制標準對產品進行檢驗,同時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抽查。在上述監管過程中,相關部門十分重視檢測產品中的有害物質,所以正規企業生產的塑料餐飲具是有質量保障的。
圍繞這一問題,杜悅還建議,消費者在拿到外賣食品后要盡快食用,這樣既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菜品的色、香、味,又可以減少包裝給食品帶來的風險。另外,他提到,不建議反復使用塑料餐盒。“這類一次性餐飲具就是為單次使用設計的,反復使用會加速塑料老化,還可能為微生物滋生提供條件,進而增加食品安全風險。”杜悅說。
最后,他提醒公眾,要按照餐盒上的使用說明來使用外賣塑料餐飲具。“有時我們覺得飯菜涼了,會直接把外賣餐盒放進微波爐里加熱,但大部分餐盒不能夠直接進行微波加熱。可以微波加熱的餐盒一般會在底部標注‘可微波加熱’標識。”杜悅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