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作日報
2025年7月24日《焦作日報》T06版
五彩中站珠鏈生輝織新景
穿越千年風雅,共賞盛世霓裳。7月20日晚,2025年中站區暑期文旅促消費活動在許衡廣場開演!從宮廷樂舞的雍容典雅,到江南水鄉的溫婉柔情……中國古典舞以其獨特的肢體語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東方藝術之約。除了精彩的演出,更有濃厚的市集煙火,各類豐富的美食攤位令人目不暇接。
這只是中站區“珠鏈融合”的一個精彩瞬間。
當市委以“串珠成鏈”定義文旅資源整合新路徑,中站區正以一場生動的實踐演繹其深層內涵——這里,西大井1919的紅色記憶、龍翔山的綠色生態、激情澎湃的體育賽事、北朱村的古韻民居,以及文脈相承的傳統非遺,不再是散落的珍珠,而是被一條“融合創新”的金線貫穿,織就“五彩中站·樂享生活”的錦繡畫卷。
太行八英館。
資源整合
從“散點”到“鏈條”融合升級
中站區立足紅色研學、綠色生態、藍色體育、古色民居、特色非遺五大資源優勢,深入實施文旅融合提質行動,打破資源分散瓶頸,全面拓展“五色游”消費場景,推動“多點聯動”向“全域融合”轉變。
紅色研學鏈:以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為核心,串聯“地雷戰”原型地趙莊村、太行八英館、十二會村等紅色資源,打造閉環式研學路線。
十二會村。
綠色生態鏈:依托周窯十八坊(全國甲級旅游民宿)、栗井山居等精品民宿,聯動北業云田里、大洼果蔬種植基地、龍洞德鑫農莊等農旅項目,構建集教育性、趣味性、體驗性于一體的“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摘、冬養生”四季全時旅游業態。
周窯十八坊。
藍色體育鏈:依托31公里旅游環線、南太行登山健身步道等設施,承辦南太行山地越野賽、舉辦村BA籃球聯賽等賽事,推出“遇見太行”徒步、登山、騎行等運動精品線路,展現沿途趙莊、北業、十二會等鄉村文化和精神風貌。
南太行山地越野賽。
古色民居鏈:依托北朱村古民居和歷史名人忠烈公張昺等,融合皇杠、百米長龍等傳統民俗,結合民間商貿打造集非遺展示、民俗美食、休閑購物于一體的北朱村文旅市集,推動民俗文化、傳統集市、文旅消費融合落地。
特色非遺鏈:以“非遺點亮計劃”為核心,聯動中站區非遺展示館、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周窯十八坊等文旅點位,實施非遺進景區、非遺進民宿、非遺進街區“三進三融”創新模式,構建非遺文化與旅游共生共榮格局。
項目攻堅
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賦能”
中站區以重點項目為引擎,破解規劃限制、融資難題,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
續建項目提速: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新增廉潔警示教育館、國旗教育館、百年焦煤英模館等場館;趙莊悠然居一期民宿、帳篷營地相繼建成。
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
謀劃項目破局:十二會文旅綜合體完成設計;張盤溝民宿將與榮獲中國最具品牌影響力民宿“大樂之野”合作,打造河南首家旗艦店。
跨域協作發力:聯合第三方運營團隊,對農副產品進行一體化包裝推廣,通過賽事節慶活動推動“文旅+農業+體育”深度融合。
活動引領
從線下線上到“有你有我”
中站區創新文旅融合模式,整合區域文旅資源,融入焦作市“放歌懷川 出彩焦作”文化品牌,培育“大地歡歌·幸福中站”活動品牌,多維打造活動亮點熱點。
惠民活動豐富多彩。推出“春滿中原·中站過年”“幸福中站·勞動筑夢”及“國學大典·敬賢禮”許衡傳統文化研學游、“西大井民謠夜”等系列文旅活動210余場,線上線下惠及群眾超百萬人次。
文化展演。
承辦“民族瑰寶 樂之傳承”2025中原傳統音樂展演活動,匯聚15地市1400余人參演節目106個,通過“文化豫約”“焦作百姓文化超市”等平臺同步直播,線上觀看61.92萬人次,獲央廣網、文旅中國等媒體報道。
場館陣地作用凸顯。利用文化館、圖書館、城市書房開展藝術培訓、全民閱讀,重點推出糖畫、葫蘆烙畫等“藝起來市民夜校”非遺體驗課程,打造接地氣、有生氣、引人氣的非遺文旅熱點,成為區域文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與文化標識。
品牌營銷
從“地域特色”到“IP影響力”
中站區以年輕化、新媒體為突破口,通過故事賦能、流量轉化、活動引流等策略塑造差異化文旅IP,激活文旅消費市場。
栗井山居。
新媒體精準營銷。編寫“口袋故事”,以西大井1898年焦作開埠紅色歷史為主線,傳承“特別能戰斗”精神。精準定位年輕客群,推出“打卡中站新玩法”系列短視頻,邀請自媒體達人探店打卡,擴大覆蓋面。建立與各級主流媒體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定期推送優質文旅宣傳素材,提升影響力。
游客在國旗教育館參觀。
強化合作推廣。圍繞核心資源策劃推出“五色游”系列精品旅游路線,鼓勵西大井1919、趙莊悠然居、栗井山居等重點文旅點位推出優惠政策、串珠成鏈。聯合旅行社推廣線路,實現“內容引流—口碑裂變—消費轉化”的閉環,全方位塑造獨特文旅IP形象。
未來展望
繪就“山城一體”新圖景
未來已來,中站文旅更精彩。
中站區將推動四大片區差異化發展,同步破解基礎設施短板,強化政策對接與融資創新,讓“五彩中站·樂享生活”品牌成為焦作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的亮麗名片。
趙莊悠然居。
構建文旅融合發展格局。圍繞“一環四區五彩”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深入研析文旅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高標準、創新性編制北部山區民宿集群康養區、淺山山城一體景城融合休閑區、中部工業花園式旅游體驗區、南部現代農業觀光區四大文旅片區發展規劃,推動山城一體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力爭將“規劃圖”變為“實景圖”。
實施重大項目攻堅行動。密切關注國家、省、市文旅領域發布的政策動態,深入剖析政策要點,精準策劃與之匹配的項目,爭取獲得更多政策傾斜與資金支持。完善項目庫建設,高標準、嚴要求謀劃推進一批具有引領性、示范性的重點項目。強化部門聯動,聚焦項目用地、用能、備案審批等方面,實行“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閉環服務,協調項目推進中的難點堵點。
北業云田里。
深化“文旅+產業”融合行動。以“串珠成鏈”重構空間格局,以“文旅+”打通產業經脈。進一步強化項目引擎作用、深化跨域協作,以舉辦體育賽事、節慶文旅活動等形式,推動文旅與農業、康養、體育等更廣領域、更深層次融合,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周末經濟,培育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
擦亮“五彩中站·樂享生活”文旅品牌。提煉塑造更具辨識度的中站文旅IP形象,加大新媒體創意營銷投入力度,精準定位年輕客群,深耕重點客源地市場,實施精準引流,提升宣傳的覆蓋面。
中站區的實踐證明:文旅融合的終極價值不在“景點的疊加”,而在“基因的重組”。當焦作吹響“串珠成鏈、景區煥新”的號角,中站以“紅色研學鏈、綠色生態鏈、藍色體育鏈、古色民居鏈、特色非遺鏈”五鏈融合,書寫從資源活化到價值再造的進階密碼。未來,隨著“大樂之野”河南首店落地、十二會文旅綜合體建成、窄門峽谷“五彩步道”提質美化、“許衡文化之鄉”文旅IP深耕開發,“五彩中站·樂享生活”不僅將成為焦作文旅出圈的新引擎,更將為中原地區提供“以鏈聚勢、以融提質”的示范樣本。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麗娜 趙改玲/文 賈藍/圖
(文中圖片除署名外由中站區文廣旅局提供)
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原創文章版權屬《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013
總值班:馬秀清 統 籌:王 鵬 梁易凝
責 編:王建新 審 核:趙曉曉
編 輯:苗佼菲 校 對:薛 瑩
本報全媒體常年法律顧問:律師呂曉燕 律師朱建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