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依法對本案三名當事人作出不起訴決定。”2025年7月24日,焦作市解放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帶著案卷走進孟州市河陽街道緱村,在村民與企業代表的共同見證下,公開宣告一起涉企尋釁滋事案件的不起訴決定。
檢察官將不起訴決定書的宣告現場“搬”進鄉村,既是對司法結果的宣告,也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讓鄉親們真切感受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守護鄉村安寧、護航發展的“暖心劑”。
不“一訴了之”,司法審慎里有“繡花功夫”
去年深秋,緱村三名村民因不滿企業項目建設,沖動之下阻礙施工,涉嫌尋釁滋事罪。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后,辦案團隊沒有簡單“走程序”,而是沉下身子做了三件事。一是算清“三本賬”:實地核查企業損失,確認未造成重大后果;走訪鄉鄰,了解三人平日表現;對接企業,傾聽經營困境與訴求。二是架起“和解橋”:組織多次調解,一邊向村民釋法說理,引導其認識錯誤,主動認罪悔罪;一邊與企業溝通協調,促使其理解村民并消除誤解,最終達成諒解。三是守住“法律線”:綜合全案情節,認定三人犯罪情節輕微且認罪認罰,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既不縱容違法行為,也給予其改過機會。“辦的是案子,解的是心結。”辦案檢察官表示,鄉村案件往往連著鄉情與發展,因此更要在法律框架內尋求“最優解”。
送法進鄉村,法治護航不止于“不起訴”
公開宣告現場,檢察官并未局限于機械地宣讀法律條文,而是用“鄉音”講透“法理”。一方面對企業代表承諾:“只要合法經營,檢察機關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檢察機關充分理解企業發展不易,良好的法治環境是其激發活力、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對村民們提醒:“理性與法治,才是化解矛盾、維護和諧的金鑰匙”,檢察官用“宅基地糾紛怎么解”、“鄰里矛盾找誰斷”等身邊事為例,面向全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與民風課。“以前覺得檢察院離咱遠,現在知道就在身邊。”村民王大叔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不起訴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宣告結束后,三名當事人當場向企業鞠躬致歉,企業負責人也表示愿意諒解村民。這正是焦作市解放區人民檢察院踐行“司法為民”的縮影:讓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與民心的檢驗,讓法治陽光照亮鄉村的每一個角落,讓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圖景,在法治護航下愈發清晰。守護營商,法治同行。(孟憲超 通訊員 陳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