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縮小企業動態演進的需求與相對剛性的軟件系統供給之間的剪刀差
文|任曉漁
編|徐鑫
數字化轉型的老司機們肯定都聽過或見過“煙囪林立”、“數據孤島”等情形,它本是企業里經年累月的數字化建設的成果,卻隨著企業業務發展和內外部競爭形勢變化而逐漸成了企業的一樁心病。
資深人士用企業的軟件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剪刀差來比喻這一境況。企業的需求隨著業務創新、企業規模增大和市場競爭激烈等多重內外環境而逐漸復雜多樣,而企業內的IT業務系統及市場上的軟件產品供給變化則相對平緩,它呈現一定的剛性,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也很難動態調整。
時間推移,兩條線形成了一個剪刀差,需求和供給之間變得不匹配,差距還逐漸加大。許多企業意識到了這一問題。
典型的代表如遠東控股、有零有食、頂立新材料等選擇拆掉各種系統和軟件,在釘釘平臺上把CRM、OA、MES、ERP的關鍵接口,像拼樂高一樣重新組裝,再基于低代碼工具構建出一個個業務原生的系統。而AI大模型的到來,這些靈活可擴展,貼合業務生長的系統也步入新的階段,能力與體驗迎來進一步升級。
他們的嘗試回報也不菲。遠東控股、有零有食基于低代碼平臺實現了更好的協同,物流成本完成了大瘦身。而頂立新材料此前的物流費控黑洞也被堵住,管理變得更為精細化。
這些企業的洞見和抉擇,本質上也在回應一個命題,在數字化深水區,企業需要更清晰洞察自身需求,找到更貼合業務發展的數字化路徑,才能真正趟出一條自己的路。
01
巨大的供需剪刀差,正困擾著千萬級企業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老司機,遠東控股首席數智官匡光政有一陣子頗為苦惱。
作為國內智能纜網、智能電池、智慧機場的領軍者,遠東控股很早就開啟了數字化進程,企業內部署了CRM、SRM、HR、ERP等20多個系統。
隨著企業的發展步伐和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這些早期為企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系統們,越來越跟不上企業的需求。
“最頭疼的是底層數據重復、沖突嚴重,”匡光政坦言,“用了快十年的老OA系統,功能跟不上,拓展性也差,在需要快速響應的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力不從心?!?/p>
類似的困擾一度也出現在頂立新材料信息化工程中心負責人周傳益身上。畢業就進入頂立新材料的周傳益,十幾年的從業生涯里見證了這家國家專精特新企業在環保膠粘劑領域不斷開疆拓土的歷程。
周傳益也發現,隨著業務發展,內部原有的IT系統與企業的發展需求脫節。比如有時候業務團隊有協同和共享業務進展的需求,但是很難基于ERP系統去協同,這使得很多跨部門、跨流程的動作就很難基于已有系統完成。
而在凍干零食界常年霸榜的新零售品牌有零有食,CIO龍眼則苦惱于市場SaaS產品繁多但企業內實際內外部協作卻并不暢通的現狀。員工在群聊和各種系統間來回切,文件截圖滿天飛,效率低、易出錯,各種問題不斷。
實際上,上述CIO們碰到的,是當下許多企業里都在上演的共性難題。本質上,它也是數智化發展進入深水區后,企業動態演進的IT及業務系統需求與市場的各類軟件系統供給之間難以匹配形成的矛盾。隨著時間發展,二者形成的剪刀差還有可能拉大。
一位數智化領域資深人士認為,供需剪刀差的出現,有兩類成因。一是,升級迭代偏慢、偏靜態的軟件產品供給與企業動態演進的需求之間的矛盾。許多企業內已有的存量系統,大部分都是私有化部署,同時升級迭代是偏慢。而企業在動態成長,隨著業務發展規模變大,市場競爭演進,靈活可拓展成了許多企業對IT及各類軟件系統的一大剛需。
頂立新材料周傳益對這一點就深有感觸。他們生產的產品是各類環保膠粘劑,產品很重,物流費用十分影響運營成本。此前采購各類系統時雖然想過與物流環節相關的應用,但周傳益坦言,“不可能想到所有的細節”。它帶來了現實的問題——物流部門運費結算變得非常麻煩,要手動匹配十幾項規則,結算周期長達45天,個別甚至更長。
供需剪刀差的第二點,在于功能單一的軟件難以承載企業復合性需求。上述人士介紹,上一個時代企業采購的系統,比如CRM、ERP等,通常都聚焦在垂直場景里,偏向解決單個問題。而隨著企業數字化水平的推進,系統往往需要服務于企業現實的業務需求,這時候企業內部就能感受到,一個個孤立的煙囪極大影響了業務推進速度。
遠東控股智能纜網工廠的采購員耿耿就對煙囪林立帶來的“跑流程”經歷猶新。他們買一批特種銅材,先要在SRM系統里找供應商詢價,再切換到老OA系統發起審批,最后還得手動把信息敲進ERP生成訂單?!耙粋€流程走完,少則三四天,多則一周,碰上急料真是火上房。”
可以說,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許多企業都感覺到了當下軟件體系里供需剪刀差帶來的重重掣肘,它極大地制約了業務的推進效率,也使得一線員工被迫要去使用不貼合業務現狀的系統,獲得感極差。
市場也呼喚著新的工具和解決方案,來幫助廣大企業來解決供需剪刀差問題,讓企業內能有真正貼合需求的IT工具和系統。
02
真正貼著業務生長的系統,能帶來什么?
對遠東控股IT團隊而言,轉機出現在2021年。釘釘平臺和它自帶的低代碼工具宜搭,成了這個只有五個人的信息化團隊的破局關鍵。
匡光政和他的團隊做了一件看起來簡單的事。他們把CRM、OA、ERP與釘釘做了連接,將老系統利舊重構。它帶來的效果卻一點都不簡單。原來單一功能的系統煙囪林立,無法解決復合需求的問題,馬上迎刃而解。
以采購審批為例,原來讓采購員耿耿覺得繁瑣的供應商詢價-OA審批再推進的流程開始大變樣——基于宜搭強大的集成能力,耿耿可以在釘釘上一個界面就能走完整個采購審批流程。流程進度自動推送到釘釘,審批人就算出差在外,也能隨時處理。
同時,原來系統不具備擴展性,無法適應新需求的問題也有了解法。以供應鏈管理場景為例,跨公司審批場景是數字化發展進入深水區后,企業在新發展形式下衍生出的新需求,此前的系統不具備這個能力。
基于釘釘的開放生態,遠東控股把內部員工和外部物流伙伴“擰”在一起,實現一體化、項目化管理。一些新的場景,比如比價、合同等流程也基于釘釘低代碼集成,在SRM里能自動觸發生成流程,審批只需在釘釘里點點,方便快捷。它還帶來了成本透明度的大提升,物流費用占營業額的比例從2%降到了1.3%。
許多人對低代碼平臺能否真正在企業里搭建出好用的OA和CRM等核心系統心存疑慮。過去幾年里行業也圍繞著這一問題展開過不少討論,當時業界普遍的觀點是低代碼平臺逐漸從輕量級應用和創新場景向核心系統滲透。
而到當下,遠東控股這樣的企業對上述問題的答案已經十分篤定。
“我們實踐證明是沒有問題的?!笨锕庹榻B,CRM系統遷移到釘釘平臺為例,客戶管理、商機跟蹤、拜訪記錄乃至風險管理等功能都得到了有效支撐,大幅增強了團隊溝通協同能力,也節省了幾十萬的專用軟件采購成本。
像遠東控股這樣,拆掉原來的軟件,基于釘釘低代碼重新構建業務系統的企業還不少。
有零有食、頂立新材料等都已拆掉企業內軟件系統的墻,基于釘釘低代碼平臺來為業務的創新提供支撐。
有零有食的案例很典型,過去幾年里,這家凍干零食新銳品牌在產品和銷售渠道上都進行了迭代升級,商業模式上也有拓展。這背后釘釘低代碼平臺作為一個更貼合業務需求的數字化系統,無疑提供了堅實支撐。
比如行業內企業調研參訪延伸出了一塊新業務,有零有食就是基于釘釘低代碼平臺搭建的應用來支撐和服務。
一位釘釘團隊人士告訴數智前線,釘釘低代碼平臺服務企業數智化轉型,核心是貼著客戶需求,切實解決客戶的問題。他也看到,處于不同生命周期及發展階段的企業,對釘釘低代碼構建數字化系統,訴求可能不一樣。
對大型企業而言,它的業務還在各類存量系統上跑,當企業無法通過原廠定制更新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系統延展性時,釘釘低代碼平臺讓企業可以低門檻構建粘合劑,充分用好企業的各類數據資產,拆掉內部軟件各種無形的墻。
小型企業的需求可能是要把從商機到線下的客戶拜訪、生產下單等所有的環節串起來。市面上單一軟件工具很難滿足這一長串需求,而代碼平臺可以較低成本一站式解決經營、成本和業務創新問題,因而也受到了企業的青睞。
中型企業的需求有時候是介于二者之間。比如有零有食和頂立,釘釘低代碼系統既替代了企業內的部分系統,又補強了局部的流程。頂立基于低代碼在發票核驗、物流結算上,把此前因協同不足和系統不通造成的管理漏洞堵住,極大提升了業務效率。有零有食則在IT資源有限時,用低代碼解決最難啃的業務痛點。
一些資深人士還看到,基于低代碼平臺搭建的,貼著業務生長的系統,正讓一線業務人員的獲得感大幅提升
比如采購員耿耿,他此前大量的時間都在搞信息搬運,耗時耗力還易錯,各種跨系統的流程推進起來又老大難?,F在一切通過釘釘低代碼平臺在流程里自動完成,一線業務人員的精力得以釋放出來,真正服務好客戶。
03
AI新變量
大模型時代到來,釘釘低代碼構建的業務內生的系統,基于AI升級,又讓不少企業在體驗和效率上迎來再升級。
最近一年多,周傳益的工作習慣因AI正發生變化。作為頂立企業信息化相關負責人,他的日常工作一大部分都圍繞著企業內的IT門戶展開,比如要處理賬號、權限和需求管理排期等。
以往想實時了解部門人員的動向,需要專門拉表格等數據。現在釘釘平臺的AI能力,讓他瞬間多了一個助理。這個IT小能手能實時了解信息化部門人員工單處理情況和時效,快速給出關注的數據指標,更直接高效。
釘釘AI助理大幅升級企業日常用數取數問數場景里的體驗,在有零有食也有體現。該公司的銷售管理系統搬上釘釘后,一線銷售處理各種信息填報,只要對著AI助理說一聲,就能填好了信息,遇到需要復盤數據的場景,隨口問AI助理,它能秒級回應,各項數據信息也會列得清楚明白。
在遠東控股這樣的大型企業里也是同樣,AI助理還能幫助營銷經理隨時跟進生產進度。以往這一環節,營銷經理需找到生產人員到MES系統里查詢,但如果生產人員休息或不方便的時候,還要再找其他人查詢,或者等待。現在,用了釘釘AI助理后,自動化工作流解決了營銷經理查詢的問題,隨時隨地詢問AI助理,及時獲取一線信息。
基于企業內流程里已有的數據信息,AI還極大擴大了相關業務人員的視野。頂立在客訴場景里開發出的AI播報應用,就給質量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耳聰目明的助手,提升企業內質量管理水平。
作為一個新材料品牌,質量管理是頂立研發及生產流程里的一件大事,客訴場景里的客戶反饋能讓質量管理人員發現整個研發生產交付鏈條里的潛在問題,也是提升客戶滿意度的重要環節。
過去,他們都是被流程追著走,出了問題客戶投訴了才會介入?,F在有了AI播報助理后,每日的客戶服務情況、投訴處理進度都會主動推送到釘釘上,從被動“救火”到主動盯牢整個流程,平均客訴處理時效提升了50%。
同時,AI助理能結合過去知識庫的經驗提供建議,挖掘客訴流程里隱藏的一些潛在信息點。比如一些問題可能在現有的技術判定邏輯里被判定為偶發情況,但AI質量助理會剖析其中的盲點,從而幫助質量經理真正去杜絕相關問題。
除了讓AI用在信息提煉及數據處理相關環節,一些團隊也嘗試將AI能力前置嵌入到低代碼構建的業務流程中
周傳益和他的團隊就與釘釘共同在打磨,在費控、發票管理等應用里,讓AI在前端自動識別各類票據,自動化去作干預和處理,加速業務推進速度。“相比已落地的ChatBI類場景,AI與流程的結合又往前走了一步,目前產品還在打磨階段?!敝軅饕嬲f。
過去兩年里大模型技術發展,AI代碼賽道熱度居高不下,由于AI Coding也能降低開發門檻,不少人也在關注它對低代碼技術的影響。
業界觀察,不少低代碼平臺工具都在強調生成式AI對加速開發流程上帶來的革命性影響,將進一步降低開發門檻。不過涉及到與核心業務及系統配置相關的精細化操作,行業內普遍認為單靠AI代碼工具去實現仍不現實。
“當下還沒有到AI全面顛覆各類系統軟件的階段,更多是各類系統加上AI”,釘釘團隊人士告訴數智前線。而釘釘這樣底座的一大優勢是,企業辦公行為數字化,疊加上各類知識沉淀及過往線上線下數據積累,AI能從許多信息中挖掘出新的知識,提升和改變企業里的軟件使用體驗
“剪刀差默認兩條線形成的缺口會越來越大,AI就像是中間的彈簧,它能幫助軟件供給方能最大限度更低成本來靠近需求那條線”,上述人士介紹。
而對于周傳益這樣的AI及低代碼工具應用者而言,基于統一門戶去疊加創新是最簡單省事的選擇,也是更符合當下企業需求的一種系統架構方式。
“后續我想將CRM也做到釘釘低代碼里,所有的數據都在這里,應用AI的能力也很便捷,業務就能更快往前跑”,周傳益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