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K哥跟一些CIO朋友交流,發現大家面臨一個普遍的困境:斥資百萬購買的CRM、ERP、OA、SRM系統逐漸變成“煙囪”,割裂的系統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孤島,業務流程被阻斷,員工忙于在各個系統之間頻繁切換,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越來越多的CIO開始警醒:傳統軟件采購模式徹底失效,數字化系統建設方式已經落伍,曾經幫助企業實現騰飛的數字系統,現在成了制約企業發展的“數字枷鎖”。
如何引領企業走出困境,拓展新時代下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不僅是破局的關鍵,也是每一位CIO的必贏之戰。
01
傳統企業軟件的“三座大山”
企業數字化建設沒有“銀彈”,就像“軟件復雜度三大定律”所描述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設計良好的系統必將退化為設計不良的系統” 如今,傳統企業軟件的“三座大山”,讓許多企業舉步維艱。
1)數據孤島:阻礙信息流通的“數字圍墻”
很多企業經歷了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等階段,搭建了CRM、SRM、HR、ERP等系統。然而,業務模式的快速迭代,組織架構的頻繁重組,使得這些缺乏維護的老系統失去了生命力,數據無法互聯互通,逐漸淪為“煙囪”系統。
國內智能纜網、智能電池、智慧機場的領軍者——遠東控股,對以上問題深有體會,正如首席數智官匡光政所說,“用了快十年的老OA系統,功能跟不上,拓展性也差,在需要快速響應的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力不從心。最頭疼的是底層數據重復、沖突嚴重。”
對于遠東這樣體量龐大的企業來說,把舊系統全盤推倒重來是不現實的,成本高、風險大。當務之急,是構建一個強大的統一數字底座,對現有系統進行有效治理和整合。
2)流程割裂:組織效率的攔路虎
“煙囪”系統除了會帶來數據無法互聯互通的問題,還導致業務流程割裂,本來業務人員一個簡單的操作,現在不得不切換多個業務系統,一個流程跑下來需要一周,嚴重影響了組織協同效率。
對遠東控股來說,采購曾經是一件讓人“跑斷腿”的事,比如買一批特種銅材,流程十分繁瑣,得先在供應商SRM系統詢價,再跑到老OA系統發起審批,還得人工把信息“搬”過去,耗時耗力還易錯。
3)適配困境:不要讓企業遷就系統
標準化軟件很難滿足企業個性化的需求,往往功能越來越多,使用起來越來越復雜,企業被迫“削足適履”,遷就系統的固有邏輯。傳統企業軟件供應商考慮的是如何最低成本完成交付,企業則希望軟件盡可能匹配業務流程,雙方的目的根本就是矛盾的,實施過程就是一場零和博弈。
凍干零食龍頭企業有零有食就經歷過這個過程,CIO龍眼曾經說:“傳統SaaS軟件的弊端是,它為了服務越多的客戶,就得開發越多的功能,有越多的功能,功能就越復雜、越不好用。”
龍眼十分形象地比喻,在部門間協作的時候,員工像個“人肉交換機”,在群聊和各種系統間來回切,文件截圖滿天飛,改來改去手忙腳亂,效率低不說,還老出錯。電話、單據、Excel表才是“主力軍”,真正的數字化,感覺很遙遠。
02
打造企業“超級系統”的三種路徑
傳統企業軟件的“三座大山”,如何才能翻越呢?不同規模的企業,實施的路徑是不一樣的。
1)超大型企業:連接并利舊老系統
對于超大型企業來說,數字化系統建設相對完善,但仍需對各個系統進行統一化管理,因此智能化建設的重心是連接利舊。通過一套統一的技術底座,實現系統間的無縫集成,從數據到接口,再到技術,進行一體化建設和管理。
遠東控股的實踐堪比教科書。2021年,基于釘釘平臺和自帶的低代碼工具,成功“推翻”了沿用十年之久的舊OA系統,搭建出了全新的遠東協同辦公平臺,省下了一筆可觀的“換血費”。
前面提到的采購“跑斷腿”的難題,也被徹底解決了,遠東控股利用低代碼強大的集成能力打通多個業務系統。現在員工在釘釘上一個界面就能走完整個采購審批流程,流程進度自動推送到釘釘,原本一周才能走完的流程,現在1-2小時就搞定。用采購員耿耿的話來說就是,“最大的價值是流程變得高效了,省時省力省時間。”
遠東還利用釘釘的開放生態,將物流費占比從2%降到了1.3%,實現物流“大瘦身”,成本節省達到了驚人的幾個億。
遠東的釘釘平臺,就好比集團的“數字大門”。 官網、HR系統、ERP、印章、檔案、SRM、CRM……統統集成進來。首席數智官匡光政的總結一針見血,“數字化轉型,說到底就是把企業的信息整合起來、穿透起來,讓管理者能看清每一件事、每一個部門、每一項任務。我們通過釘釘和低代碼替換掉傳統OA、SRM、CRM等多個第三方系統,不僅解決了業務復雜和地域分散的老大難,管理效率和協同能力更大幅提升,關鍵是——省下了非常可觀的IT成本!”
2)中型企業:部分利舊、部分替換
許多中型企業都搭建了核心業務系統,需要繼續提升數字系統的覆蓋率,將智能化武裝到企業的邊邊角角,并且實現業務系統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因此建設的重點是:部分利舊、部分替換。
頂立新材料是國家專精特新企業,致力于環保膠粘劑的研發、制造與銷售。之前建設的數字系統包括ERP、CRM和OA等,但是都獨立運行,數據分散,導致信息流通不暢和協作效率低下。
在接入釘釘平臺和低代碼之后,頂立將ERP系統難以處理的協同流程遷移至釘釘。以費控管理為例,借助低代碼強大的發票查重與驗真功能,頂立有效管控了發票風險,堵住了管理漏洞。通過低代碼打通了全業務流程,實現了費用端到端全流程、透明化管理閉環,極大提升了財務管控的效率和可靠性。頂立信息工程中心負責人周傳益說,“發票風險從源頭上管住了,審核效率至少提升了70%,報銷效率也上來了。”
采購供應鏈協同效率提升,一直是企業管理的難點,頂立找到了新的解題思路。基于低代碼平臺搭建統一的物流基準價格庫,實現價格的標準化管理,而且基準庫是實時更新的,這就意味著可以隨時進行對賬、成本分析等操作,結算周期也進一步縮短。
頂立信息工程中心負責人周傳益的總結十分到位,釘釘和低代碼的組合,算是給我們插上了“數字翅膀”。 以前,ERP、費控、供應鏈這些關鍵環節,效率低、錯誤多、還像個黑匣子看不清。高效、精準的協同對運營太關鍵了,低代碼正好把這塊短板給補上了。低代碼也有很好的數據分析能力,幫助我們實現從“人找數據”變成“數據找人”。這套系統不是外面能隨便買到的標準件,它是根據我們業務“長”出來的,嚴絲合縫,真要算筆賬,它創造的價值,絕對是百萬起步。
有零有食的實踐,則是“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解決了關鍵的業務卡點,把釘釘低代碼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物流經理黃曉峰過去最怕月底對賬,工作全靠一張Excel表傳來傳去或者寄紙質單,運輸準點率只有90%。直到引入釘釘低代碼平臺,只用了兩周時間就搭建并且上線了一套量身定制的“物流管家”系統,這套系統跑在釘釘群里,發起任務、錄入信息、監控預警、查看和核對數據等等,系統的效果驚人,運輸準點率飆升到96%。黃曉峰表示,“光TMS軟件采購費就省了,加上優化運輸路線和減少損耗,一年穩穩省下150萬。”
CIO龍眼更是鼓勵業務部門一線員工,用低代碼搭出自己用得順手的工具,先后上線了深受員工喜愛的銷售AI助理、AI巡檢助手。釘釘不僅能精準解決業務痛點,更能激發業務創新。
3)小型企業:直接從低代碼構建
小型企業沒有數字化系統的“歷史包袱”,直接用低代碼構建數字系統,輕裝上陣,小步快跑,企業將更多精力放在業務發展上面,避免在數字系統建設上走冤枉路。
對企業來說,需要先解決的是經營和成本問題,然后再通過AI+融合業務創新,提升業務效率和員工體驗。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可以基于釘釘平臺、低代碼和AI的組合,搭建出一套“超級系統”。
對于一線員工來說,可以基于低代碼自己上手,搭建真正好用的系統,增加了工作的獲得感和參與感,從被動執行者,變成“數字創客”。AI的能力,又進一步提升了各類工具軟件的使用體驗和協同效率。
企業基于釘釘平臺搭建應用,既省錢又靈活。就像一位遠東的業務主管所說的,“以前買軟件,是我們去適應系統。現在用釘釘低代碼搭系統,是讓系統來適應我們。”這就是新時代下,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最佳實踐。
03
企業智能化新范式:從買軟件到“長系統”
“超級系統”就是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新范式,從買軟件到“長系統”,是企業智能化治理的思維躍遷;基于釘釘平臺的技術底座,低代碼工具宜搭,以及AI的能力,使得智能化建設主導權實現“權力下移”。
1)從買軟件到“長系統”
企業正在用釘釘平臺、低代碼與AI的組合,從自身業務土壤里“長”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貼合需求的數字系統。真正有生命力的系統從來不是買來的,而是將數字系統建設的能力賦予員工,充分發揮全員智慧,從一線業務場景中長出來的。
2)智能系統建設“平權化”
智能系統建設實現民主化趨勢,業務人員從被動執行者變為主動參與者,IT部門從系統建設者轉為平臺服務者。
遠東營銷經理總結說,現在他可以隨時隨地查詢訂單的生產進度,只要一句話問AI助理就可以了。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先要找生產人員,再到MES系統里查,還要連到內網,非常繁瑣。
有零有食的設備巡檢崗位,來了一位“老法師”,其實它是一線員工在低代碼設備管理應用的基礎上搭建的AI助理,被工人親熱地叫“老師傅”。以前巡檢靠手寫,麻煩還愛出錯。現在,工廠設備“健康狀況”盡在掌握,只要問一問AI巡檢助手。
真正的企業智能化,應該像DNA一樣,從業務土壤中長出來,而不是從外部移植。遠東、有零有食、頂立們,已經用釘釘平臺、低代碼加AI,走出了一條“長系統”的新路徑。這種轉變,從根本上把智能化的主導權從IT部門下沉到業務一線。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位CIO都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是墨守成規,繼續沿襲傳統軟件采購模式,還是擁抱“長系統”的新范式?
答案已經很明確,那些勇于探索的先行者們已為我們指明方向,真正有生命力的系統應該是“長”出來的,與業務共生,而不是直接“裝”進去。未來已來,CIO不再是系統的采購者,而是數字生態的園丁,讓每個人都成為企業智能化的主人,而非旁觀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