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先印度至少十年!莫迪不想承認的事,反被“自家人”揭了老底。
莫迪不想承認的事,反被“自家人”揭了老底
雖然印度多年來在制造業上,試圖“趕超”中國。但經過實踐表明,印度在工業方面依舊存在著結構性問題,所以印度制造至今未曾實現,所謂的“自力更生”。
而莫迪不想承認的這一點,反被印度反對黨的領袖——拉胡爾·甘地揭了老底。并且他已經深刻意識到,“印度制造”所存在的種種問題。
據《印度時報》7月19日最新報道稱,甘地在當天呼吁莫迪政府,要求其推動基層變革,然后將印度打造為真正的“制造業強國”,從而“與中國進行抗衡”。
但根據印度當前的制造業困境來看,所謂的“與中國進行抗衡”,還遠遠不夠格。
當然,甘地自己也證實了這一點。
甘地自己也證實了這一點
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印度制造的大多數電視中,有80%的零部件,都來自于中國。而印度只是在組裝,遠沒有真正制造。無論從iPhone還是到電視,都是這樣的,印度的零部件都來自于國外,印度并沒有負責制造。
并且他還特地指出,中國在電池、機器人和光學技術等領域深耕不輟,至少領先印度十年!
甘地所說的話,并非是空穴來風。《印度時報》此前就披露過,印度嚴重依賴中國提供的原材料,以及中國工人。
而造成印度出現這種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印度的基礎設施與供應鏈的短板十分明顯。
印度的基礎設施與供應鏈的短板十分明顯
印度境內不僅工業用電覆蓋率不足,物流也效率低下。并且他們還缺乏完整的工業供應鏈,這一點和中國工廠存在著顯著的差距。
另一方面,印度的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
根據現有數據統計,印度文盲率約為28%-40%,工人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較低,而且還缺乏職業技術培訓。而這直接就導致了,印度工廠發展的局限性。
畢竟如果想發展高端制造業的話,那么工人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以印度當前的國情來看,很難在短期內,就大幅度提高印度的整體教育水平。
而這也就間接造成了,“印度制造”的困境。
綜上,印度制造遲遲追不上中國,甚至被中方領先十多年。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國內的短板沒有被有效解決。
印度的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
甘地雖然現在已經提出,印度需要進行“基層層面的變革”,并一再強調了政策改革的迫切性。
但即便是改善了印度國內的制造業,其港口運輸問題,也需要得到解決。
此前美國《紐約時報》就曾指出,雖然印度希望能“替代中國制造業和出口巨頭”,但從印度當前的港口運輸效率來看,依舊是跟不上全球供應鏈的物流需求的。
即便在過去二十年中,印度港口的集裝箱流量實現了大幅增長。中國這二十多年來,也在不斷進行著變革。
所以說,無論是從制造業規模、工人素質,還是港口效率來看,印度都還遠遠比不上中國。
而甘地這番“掏心窩子”的話,也只能稍微鼓舞一下印度國內的制造業了。
印度港口運輸問題,也需要得到解決
但如果根本問題,如政策支持、結構性問題等,得不到解決的話,那么印度即便是說再多“漂亮話”,也彌補不了與中方之間,存在的將近十年的差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