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劇團(以下簡稱“上昆”)2025年度重點打造的原創劇目《歸鴻賦》近日正式建組,該劇以“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為主人公,展現他在歲月變遷中的家國情懷和精神堅守。上海昆劇團梅花獎得主吳雙領銜主演,并特邀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嚴慶谷跨院團合作。
昆曲素以才子佳人戲見長,但《歸鴻賦》卻是一臺沒有女性角色的“男人戲”,建組會演員陣容清一色“男性角色”。上海昆劇團梅花獎得主吳雙領銜主演嵇康一角,上海京劇院名家嚴慶谷首次加盟昆劇劇目,在這部劇中挑戰完全超脫于自己京劇丑角行當的山濤一角。上海昆劇團的兩位小生演員也參與演出:胡維露扮演為才所困、矛盾脆弱,又對尊嚴敏感的鐘會;倪徐浩則扮演早慧搖擺、有著虛無態度的王戎。
《歸鴻賦》創作以上海昆劇團本團力量為主,起用以上海本土為主體的中青年主創,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擔任藝術指導,上昆自主培養的俞霞婷、俞鰻文擔綱編劇、導演,作曲家孫建安攜手上昆朱銘擔任作曲。
《歸鴻賦》是在2015年昆劇小戲《嵇康打鐵》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創作而成,歷經了10年20稿的打磨。《嵇康打鐵》曾獲2015年上海市小劇目評選展演演出獎,2017年全國小戲小品展演優秀劇目;《歸鴻賦》劇本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人才資助項目、中國劇協曹禺戲劇文學講師團改稿會(第一期)、第三期上海戲劇編劇高級研修班成果轉化資助項目。
導演俞鰻文表示,劇本從無到有、從小戲到大戲,同為“80后”的編劇俞霞婷耕耘了整整十年,而自己人至中年能遇見這樣一個題材,倍感慶幸。
俞鰻文從文化、精神、藝術三個維度談到對上昆創排這部劇的意義。一是文化傳承,重拾“魏晉風骨”的當代意義;二是精神關照,回應當代人的精神困境;三是藝術創新,加碼古典藝術跟歷史題材的當代轉化。“我們的創作以昆曲雅正的中國式美學,虛實相構嵇康‘狂放與沉郁交織、覺醒與悲愴并存’的精神世界,試圖呈現一個立體而鮮活的魏晉風骨縮影。”
“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嵇康。”吳雙在劇中飾演嵇康,他表示,自己在努力尋找表演中可能完成的突破,“這部劇集結了上昆昆三、昆四、昆五班演員和幕后精英,我一定以200%的投入進行創作排演。”
飾演山濤對嚴慶谷來說,既是跨院團,又是跨行當,很具挑戰性。他認為,這部劇在嘗試一種“去行當化”的表演,這是對自己藝術人生的一種彌補,很期待能在舞臺上展現名士之風。“我剛入行的時候,其實學的是老生,學了一年后才改了丑行。在這部劇中,也會有一些生行的表演。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捕捉人物靈魂,呈現一個能打動群眾的山濤。”
據介紹,《歸鴻賦》還將在舞臺有限的空間內復原投壺宴舞、圍爐煮茶等魏晉士人的生活場景表演。音樂則以傳統曲牌做根基,融入廣陵散的古琴元素,形成絲竹與金石交織的聽覺層次。
據悉,9月20—21日,該劇將在天蟾逸夫舞臺首演。
記者:王永娟
編輯:寧平英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