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期三天的“樂韻傳薪火·江南絲竹暑期專題活動”在長征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來自長征鎮的中小學生與華東師大留學生們齊聚一堂,開啟沉浸式非遺深度對話,讓江南絲竹的清音雅韻,成為連接世界的獨特語言。
活動深入探尋江南絲竹的悠遠歷史與“小、細、輕、雅”的藝術精髓。有關長征本土的非遺傳承故事,讓樂聲背后的文化脈絡更加生動。
二胡的深沉、琵琶的靈動,在中外學子的指尖初試啼聲,大家親身體驗“和而不同”的音律融合之美,感受古老樂器的當代活力。
領略絲竹雅樂之余,灘簧、昆曲、評彈的專業老師悉數登場,為大家展示不同風格曲藝的魅力。昆曲老師的表演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紛紛穿起戲服,學起表演動作,一顰一笑、一曲一調,盡顯中華戲曲的姹紫嫣紅。
書法墨香與漆扇雅藝也在活動亮相。中外青少年執筆揮毫,體驗方塊字的筋骨韻味;巧手繪制漆扇,感受大漆溫潤光澤與裝飾藝術的精妙結合,在動靜轉換間,全方位沉醉于中華美學意境。
文化交流不僅是技藝的傳習,更是心靈的碰撞。普陀青少年與外國伙伴積極互動,暢談中外音樂,從全球視角重新發現江南絲竹的獨特審美意趣。留學生還和藝術家合奏、合唱《茉莉花》,讓非遺的魅力升華為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與深厚友誼。
短短三日,江南絲竹的清音雅樂、戲曲藝術的璀璨光華、書法漆扇的匠心巧思,在體驗和對話中煥發出青春活力。非遺文化成為溝通世界的橋梁,本土青少年文化自信也蓬勃生長。這不僅是一次暑期活動,更是一場跨越文化的盛宴,一條由傳統藝術鋪設的友誼之路。
原標題:《樂韻傳薪火,青春共繪非遺國際朋友圈》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上海普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