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和藝術之間如何平衡?賬號做起來了,但粉絲不漲怎么辦?線上熱鬧,線下冷清的困局怎么解?日前,在上海大學電影學院“戲曲院團自媒體開發運營與創意傳播人才培訓班”上,京劇名家王珮瑜“直給”出擺在當代戲曲人面前的問題。
相較教室里的互聯網賬號運營新手,王珮瑜顯然是一名“資深玩家”。早在十年前,她就在社交平臺上開設了個人賬號,分享演出花絮與日常工作。十年間,平臺迭代,玩法不斷升級。從文字記錄到直播間互動,她坦言自己始終在適應和摸索的路上,在其言語里,“戲曲”和“流量”的出現頻率不分上下。在舞臺上打磨、在網絡世界里積淀,“瑜老板”不墨守成規,也敬畏傳統。時至如今,她講鑼鼓經的冷知識、說京劇演員的“分寸”,愈發傾向于用“厚重”的方式來宣傳國粹,“不能盯著一晃而過的數據,更要關注能為京劇留下哪些人?!?br/>
為京劇占個座位
“經常參加綜藝的女老生”,王珮瑜笑著說出可能是大多數人對她的印象,她不否認,獨特的記憶點為其在非戲迷群體的腦海中快速留下了痕跡,但最艱難的恰恰是此后的耕耘?!熬﹦〔皇歉呖萍计放?、不是電子產品,爆火只可能源于長久的堅持?!痹谒劾铮呒t是持續的傳播中發生的小概率事件。“我不僅在綜藝上輸出京劇知識,在家里、在飯桌上、在瑜音社京劇小科班里,都要實實在在地輸出?!?br/>
20年前,王珮瑜還是一個傳統的京劇守望者,生活的重心圍繞著排戲、演戲。五年后,她的想法有了改變——為京劇在當代人的生活里占個座位。彼時,在拿手戲《御碑亭》演出前半個月,王珮瑜向劇場提出:是否可以為觀眾開個報名通道,我想在前廳做一場免費導賞。這樣的做法在當時并不常見,吃力不討好、沒有經濟效益,她的耳邊不是沒有這樣的聲音?!拔揖筒恍艁聿涣?0個人?!笔聦嵣?,當天迎來了遠超這個數字的觀眾,這也給予她信心——京劇普及這件事,有市場。
京劇是活躍在舞臺上的生命,將網上的看客吸引進劇場是許多戲曲人的“頭等大事”。在王珮瑜看來,“出票”是一個良好戲曲生態下必然發生的結果。只有戲曲的能見度高了,參與進日常的生活中,才能被更多人看見。她上綜藝、錄視頻、發數字唱片都是為此。在音樂平臺上,王珮瑜的京劇自選集以10元一張的價格出售。“銷量的數字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京劇人占據了席位,告訴公眾,京劇也有付費數字唱片,這個行業有尊嚴地活著。”
不輕易直播演出
入局互聯網,繞不過“出爆款”的指標。王珮瑜向記者統計了一筆最近個人賬號的“冷熱”視頻排行榜,一段節目花絮只有34個評論,還都是粉絲留言;唱昆曲的視頻也表現不佳,評論數量雖有100個,但大多是水軍。反觀高流量視頻,本月初,一段2分半的視頻將京劇的唱念、動作、表演的“尺寸”娓娓道來,“慢板不能快、快板不能慢”等知識普及推動播放量接近150萬,轉發量達到一萬。
王珮瑜認為,這樣的有效傳播正是當下戲曲破圈最為需要的。當60秒甚至30秒的視頻擠占小屏,她認為功底深厚的戲曲更亟待抽絲剝繭的耐心梳理,直播切片、演出預告等太過輕量級的形式無法展現其底蘊。有沒有來自“天下第一團”的?課堂上,王珮瑜尋找到幾位為地方稀有劇種“發聲”的同行?!霸叫〉膭》N越需要長尾效應,不要讓自己淹沒在海量的內容里。”她給出直截了當的建議——“找幾位藝術家,把劇種的特色、故事好好講透,一定有觀眾?!?/p>
面對過流量、擁抱過流量、打造過流量,王珮瑜清醒地看到,網絡“爆款”有偶然性,“不爆”是常態。與此同時,京劇人王珮瑜也有著自己的底線,不為流量扭曲藝術本體、不為數據透支演員身心、不過度傳播戲曲演員的苦難。“我建議不要輕易地直播大戲、新戲的劇場演出?!彼龑τ浾哒f,“不可否認,當前線下的戲曲演出依舊是困難的、需要保護的。但我們不能自動地架起手機,屏幕前的演出和舞臺上的演出截然不同?!?br/>
“戲曲遇見了社交平臺、短視頻、直播間,如今還碰到AI,當媒介賦予戲曲流量,我們也要賦予戲曲與時代相匹配的內容。”“瑜老板”的心態一如既往地開放,“所有努力讓戲曲走向未來的人,都是在創造戲曲新的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