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美聯社最新調查顯示,特朗普政府在貿易談判中遭遇重擊,全球超150個國家僅5個簽署協議。
特朗普團隊的談判桌越來越冷清,其他國家坐穩了觀望態度。美國政府近期推動的新貿易框架,吸引了超過155個國家的初步接觸,但落實簽字的寥寥無幾。
特朗普(資料圖)
回想一下,2018年那份總統命令要求全面重審舊協議,最初雄心勃勃。現在結果攤開來看,能點頭的伙伴才五個,基數龐大得驚人。
想想其他國家,比如歐盟核心成員和亞洲貿易區多數成員,根本沒動筆。特朗普的強硬風格,直接導致談判僵化。白宮數據顯示,談判對象里155個以上國家,實際簽約的不足百分之三,比例低得令人咋舌。
為什么出現這種局面?之前的教訓堆在那兒。比方說特朗普上臺后撕毀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當時一紙聲明推翻了多國苦心經營多年的共識。
參與國像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當時白忙一場,損失幾億投資。現在這些國家可學精了,談合作前先提防美國反悔。看看數據和實例,美國退出的協議不止一個。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后,關稅加征引起連鎖反應,中國堅持反擊反而強化了立場。
這連鎖反應蔓延開來,巴西和印度那些發展中經濟體也變得謹慎。國際貿易組織報告提到,這類歷史案例讓155個以上潛在合作方選擇拖延。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嘗試談判的國家高達160個,成交的微乎其微。
其他國家現在聰明了,拿著“前車之鑒”討價還價。特朗普最初承諾美國優先,政策動不動變動,國際社會早已摸清套路。比如美國與墨西哥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反復拉鋸兩年才勉強敲定,過程中墨西哥嘗到了苦頭,被迫接受嚴苛條款。
特朗普(資料圖)
墨西哥之后,巴西干脆繞開美國拉攏中國伙伴。再想想歐盟談判代表強硬表態,要求美國保證協議可持續性。這些活生生的例子讓150多個目標國家有了底氣,談條件時加碼加碼再加碼。
美國商務部統計,155個國家參與的談判回合,超過八成拖入僵持階段。想想看簽約的五個國家里,像韓國和日本的修訂協議全是小規模變動,基礎沒大調。特朗普想突破全球市場,現實呢阻力反而倍增。
談判只會更難的道理在這兒: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把起點抬高。特朗普過去行為留下的印記,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或伊朗核協議,引發全球批評。
各國代表私下傳開信息:小心美國的反復無常。現實里,談判對象名單上155個以上國家,簽約率不足百分之四。分析國際會議記錄,美國提出的條件屢遭反彈。
比方說去年G20峰會上,德國代表明確點出信任問題,說歷史陰影太重。數字顯示160多個潛在合作方,實際合作量跌到五年新低。其他國家的談判策略優化了,團隊強化智庫支持,備好應對美國式強硬。結果特朗普團隊每前進一步,對方要求翻倍優惠。
這些因素匯聚,后面談判門檻更高。特朗普政府再推新倡議,回應冷清多了。軍事合作領域看出趨勢,北約預算爭執拖延沒結果。
盟友之間風聲漸緊,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還倡議歐洲獨立防御體系,削弱對美國依賴。實際數字講,美國國防部報告涉及160多個對象談判,進度快不了。
特朗普的無可奈何感彌漫,白宮內部會議記錄顯示團隊沮喪加深。專家預測未來雙邊會談,阻力只會加強沒減弱。
特朗普(資料圖)
想想國際關系學者蘇珊·賴斯評論,談判歷史污點積累起來,像滾雪球。結果150多個國家,合作率跌向不足五個水平。談判桌上,其他國家現在玩拖延戰,消耗特朗普團隊精力。
特朗普的處境暴露了美國影響力的弱化,根源在政策慣性。之前那些行動,比如突然啟動制裁或威脅加關稅,反噬回來了。
全球多邊體系里,美國再想單邊突破,對方直接亮出“前車之鑒”當盾牌。現實情況明擺著,談判名單上155國,合作量掉到地板位。未來每一次對話,美國得面對更嚴苛條件。特朗普推動美國優先,國際反應卻優先了防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