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韓國那邊傳來一個挺有意思的信號。韓國總統李在明,在一次跟政壇老人金鐘仁的會面中,特意強調:自己從來不是“親華派”,希望美國不要誤會。簡單講,就是趕著給美國表態,趕緊撇清跟中國的關系。
為啥突然把這個話題端上桌面?原因很簡單,金鐘仁不是一般人,這位老爺子在韓國政壇幾十年橫跨各大黨派,跟美國共和黨關系深得很。這次李在明想讓金鐘仁出面幫他去美國牽線,沒想到還沒成行,就有人給他下了套:美國國內有不少聲音,說李在明太“親華”,美韓關系可能要變天。
李在明立馬接話,說我處理什么外交問題,永遠都是把美韓同盟放第一,之前是這樣,以后也不會變。這意思,就是生怕美國人給他貼上“親華”的標簽,趕緊提前撇清。
本來李在明是打算請他率團訪問美國,為后續美韓互動做鋪墊,不過在各方壓力下改變主意,換了個商界色彩更重的樸容晚,此人是韓國商會前會長。
大概是韓國那邊覺得,如今的美國,比較吃“在商言商”那一套,讓樸容晚出面套近乎,或許能起到預期外的效果,相比起來,金鐘仁這個人選就顯得中規中矩。
期間兩人還討論了韓國經濟、美韓談判等議題,金鐘仁也是在這個時候敲打李在明,說美國有一部分認為李在明“親華”。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部分美國人誤解李在明“親華”,哪種美國人?當然是那些對中國抱有政治偏見,不遺余力渲染中美對抗的那類群體??紤]到金鐘仁在美國的政治人脈集中在共和黨,潛臺詞可謂是一目了然。
可以這么說,金鐘仁是在拿著雞毛當令箭,要李在明抓緊時間對美國“表忠心”。
在競選時期,李在明就曾被其他候選人猛烈圍攻,指責其所謂的“親華立場”,國民力量黨尤為賣力。說要是讓李在明這樣的“親華派”上臺,美韓關系就將迎來重大變故。
這類言論雖然有夸大其詞的成分,而且也沒有影響到李在明勝選,但不管怎么說,其在韓國相當有市場,在新政府上臺之后,這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政治包袱。
李在明也拒絕被打上“親華標簽”,強調自己多次批評尹錫悅對美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是因為對方此舉從長遠來看對韓國弊大于利,疏遠中國的代價,韓國實在承受不起,這不能簡單地與“親華”劃上等號。
李在明的主張是,韓國的安全與外交戰略都要以美韓同盟為支柱,但這不意味著韓國要對美國亦步亦趨。
李在明要是走尹錫悅的老路,扶持他上位的基本盤第一個不答應,可要摸索出一個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的外交路徑,對于他的執政能力和外交水平,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盡快修復中韓關系,雖說是李在明的競選承諾,只不過優先級得排在美韓同盟之后。
李在明提名的新外長,最近在聽證會上也明確表示,李在明會爭取先與美國總統見面,然后再推動中韓高層外交。
這算是變相承認,李在明已經不打算在9月份訪問中國,而是優先在美日韓框架下搞外交。也只有這樣,他才能打消所謂的“親華誤解”。
就目前而言,韓國外交的重心,完全放在了維持美韓同盟的互動上,試圖將經貿談判整合進一攬子協議中,為后續的美韓高層外交奠定基礎。
接下來,大家要看清一點:李在明對內對外會唱兩套戲。國內繼續用“務實外交”安撫選民,國際上死死抱住美韓同盟的大腿。這對中國來說不是啥新鮮事,我們早就見慣了。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什么?是美國人接下來會怎么用“親華”這頂帽子做文章。韓國表態越急,美國的胃口就越大,遲早還會繼續拿駐韓美軍、薩德系統要價,到時候韓國是繼續“買保護費”還是被拖進泥潭,就看李在明有沒有點政治膽量。
李在明不是“親華派”,這點別抱幻想。但只要他別繼續跟著美國胡來,少添點亂,中國跟韓國還能繼續做點正常生意。對于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認清大勢,韓國的安全看美國,飯碗靠中國,這個邏輯不會輕易改變。只要我們自己足夠強硬,韓國怎么表態,都是小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