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軍裝備的阿帕奇,印度陸軍的阿帕奇還沒到貨
千呼萬喚一年多,印度陸軍從美國引進首批三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終于快到貨了,此前該計劃已延誤超過15個月。
眼見如此,興奮的印度媒體聲稱印度陸軍終于有能和巴基斯坦直-10ME一較高下的裝備了。
直-10ME
按印度《歐亞時報》的說法,當前印巴關系持續緊張,新德里方面堅持認為,對巴基斯坦的“辛多爾行動行動”僅僅是“暫停”,而非結束。
因此印度近期頻頻軍演:7月15日進行了陸軍軍演,7月23日在靠近印巴邊境的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舉行大型空軍軍演,還計劃8月份和菲律賓舉行聯合海上軍演。
而隨著“阿帕奇”的快要到貨,又給印軍多了一層自信。
所以該媒體聲稱,下一輪南亞兩大核國家之間的軍事沖突,可能會首次出“阿帕奇”與2022年亮相的新型直-10ME攻擊直升機之間的對決。
終于快到貨了
印度陸軍于2024年3月在焦特布爾的納格塔勞組建了首支阿帕奇旋翼機中隊,但因多次推遲交付,該中隊一直處于非作戰狀態。
根據合同,首批三架“阿帕奇”直升機原計劃于2024年5月或6月到貨,預計將于7月22日正式列裝,它們將部署于對巴基斯坦的西線戰區——這正是印度舉行大型軍演的同時期以及同區域。
看起來,印度趕不上拿“阿帕奇”去邊境炫耀的機會了。
但印度畢竟即將擁有了這款先進武裝直升機,因此它與直-10ME的對決確實有可能發生。
與“拖延癥”的美國相比,巴基斯坦采購的直-10ME早已完成首批交付。
印媒高度評價直-10ME
《歐亞時報》指出,直-10ME專為對抗美制“阿帕奇”和俄制米-28“浩劫”直升機而設計,該機的列裝將為巴基斯坦軍隊提供新的對地打擊能力,對印度多層次防空系統也會帶來巨大的考驗。
直-10ME航程為1120公里,空重約5100公斤,配備23毫米轉輪機炮和4個外掛點,可搭載對地、對空導彈及火箭彈發射器。
該機最多可掛載16枚反坦克導彈(注:直-10ME可能最多攜帶8枚,目前尚未出現直-10任何一型號攜帶16枚反坦克導彈的影像出現)、4個七管火箭發射器,或2個32管火箭發射器,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靈活組合,執行多樣化任務。
例如,直-10ME不但能打擊坦克裝甲車輛和步兵部隊,也能攜帶直升機空空導彈(“天燕”系列)打擊無人機和其他空中目標。
《歐亞時報》在文中認為,“直-10ME在氣動設計、本土發動機、操控性和機動性等方面較同類產品(如歐洲“虎”式直升機)具有優勢(原文如此)”。
直-10ME作為出口版還做了多項改進與升級,其采用WZ-9G渦軸發動機,相比早期WZ-9動力系統性能提升明顯,且配備了更先進的航電設備,包括頭盔顯示器、激光測距儀及用于夜戰的熱成像傳感器。
直-10ME還采用了石墨烯與陶瓷復合裝甲板,以保護飛行員和發動機免受小口徑武器攻擊。向上排氣噴口設計降低了紅外特征,減少了被紅外制導導彈鎖定的風險。
因此巴基斯坦陸軍計劃用這款新型武裝直升機取代老舊的美國AH-1F/S“眼鏡蛇”直升機。
巴基斯坦的兜兜轉轉
其實最初巴基斯坦陸軍希望采購美國海軍陸戰隊同款的AH-1Z“蝰蛇”攻擊直升機。
2015年,當時美國國務院批準了一項價值9.52億美元的對巴軍售案,擬向巴基斯坦提供15架該型直升機,旨在支持巴基斯坦在北瓦濟里斯坦、聯邦直轄部落地區等偏遠山區的軍事行動。
AH-1Z
原計劃AH-1Z“蝰蛇”攻擊直升機將在2017年交付給巴基斯坦陸軍,然而,因美印關系升溫及美巴關系惡化,該交易陷入停滯。盡管美軍基地曾拍到噴涂巴基斯坦陸軍標志的AH-1Z“蝰蛇”,但實際交付從未進行。
報道稱,這些直升機未來仍有可能交還給巴基斯坦,目前已經生產完畢的9架“蝰蛇”正存放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的“空天維修與再生中心”。
在與美國交易失敗后,巴基斯坦在2018年選擇以15億美元從土耳其采購20架T-129 ATAK武裝直升機,該直升機屬于意大利A-129武裝直升機的土耳其版本。
T-129 ATAK
然而,由于該直升機配備霍尼韋爾和羅羅公司聯合制造的LHTEC T800-4A發動機,美國行使否決權,導致交易流產。
同時期為了彌補武裝直升機的不足,巴基斯坦還從俄羅斯,以1.53億美元的價格采購了4架米-35M武裝直升機,這也是巴基斯坦歷史上首次采購俄羅斯的主戰武器系統。
之后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在自身缺乏武裝直升機,以及印度和美國簽訂“阿帕奇”的采購協議后,巴基斯坦陸軍又考察了升級后的直-10ME,這次其表現令巴基斯坦陸軍十分滿意,隨后宣布采購。
印度軍隊過去長期使用前蘇聯的武裝直升機,但它們早已無法適應現代化戰場。于是印度開啟了“兩手”策略,一邊對外采購,一邊開始自研。
與在其它武器外購上的猶猶豫豫不同,這次印度下定決心為印度陸軍和印度空軍采購美國的“阿帕奇”——畢竟它的名聲實在太響亮了,而且實戰表現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外形看起來丑陋笨拙的LCH直升機
同時印度還“成功”研發了LCH輕型武裝直升機——印度人很喜歡將該款武裝直升機和直-10系列相提并論,實際上它各項指標更類似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但綜合性能上又與直-19相去甚遠。
同理,“阿帕奇”和直-10ME沒有太多可對比性,一個是超過10噸級的重型武裝直升機,一個是中型武裝直升機。
真正與“阿帕奇”對標的應該是仍處于試飛中的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其采用直-20平臺,也是一款超過10噸級的重武直。
“阿帕奇”可能會成為翻版“陣風”
但是現代戰爭并不是單件武器的“斗獸”,而需要整個作戰體系的支撐。
今年五月巴基斯坦空軍之所以能大勝印度空軍,也是仰賴于空軍作戰體系的優越性。
陸軍作戰同理,例如無論印度陸軍還是印度空軍裝備的“阿帕奇”直升機,都無法和印度陸軍的俄系裝甲單位進行實時的加密信息溝通。
T-90
只看陸軍作戰“生態”,印度陸軍目前主戰裝備包括:前蘇聯/俄羅斯的T-72/90主戰坦克(印度國產“阿瓊”坦克至今未參與戰備任務)、韓國K-9自行火炮、美國的M777和印度國產的ATAGS牽引式火炮、美國“阿帕奇”和印度LCH武裝直升機、俄羅斯“通古斯卡”和印度“阿卡什”野戰防空導彈......
這還不包括來自以色列、法國、瑞典、捷克、英國等十幾個其它國家的各型軍事裝備(包括電子系統和其它裝備)。
且不論后勤維護、補充等困難,就把這些“萬國牌”雜糅到一起都不太可能,又何談“體系化作戰”?
你能想象T-90坦克連隊和“阿帕奇”中隊如何實現即時數據傳輸嗎?印度無人機發現直-10ME出現后,是通過中繼信息轉述給后方,再傳輸給“阿帕奇”,還是直接提醒“阿帕奇”?
如果是前者,那在“阿帕奇”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天燕空空導彈就把它擊落了,你說這樣的“對決”公平嗎?只不過是印巴“5.7”空戰的翻版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