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北約一份報告“意外泄露”了美國在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和土耳其五個北約成員國部署核武器的驚人消息,使得美國在歐洲的核武器布局 成為國際社會矚目的焦點。那么時至今日,美國究竟在歐洲部署了多少核炸彈?這些核炸彈又分布在哪些具體位置?這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戰略考量呢?
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起,美國逐步將部署在歐洲的各類核彈頭統一升級為B61-12。這種核彈不是大當量級的核導彈,而是一種戰術核武器,不用遠程彈道導彈攜帶,而是由戰斗機攜帶并發射的核航彈。它配備了精確制導系統,命中精度可達30米以內,爆炸當量可在300噸至5萬噸之間調節,能根據不同的作戰場景和戰略需求靈活選擇,具有較強的戰術靈活性和打擊精度。
在英國萊肯希思空軍基地之外,意大利的阿維亞諾空軍基地是歐洲另一個同時部署有執行核打擊任務的美國戰斗機和核彈頭的重要基地。該基地不僅擁有美國空軍F-16C/D戰斗機,還存放著大約20枚B61-12核炸彈,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美軍在土耳其的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同樣部署了大約20枚該型核炸彈。然而,與阿維亞諾空軍基地不同的是,這里并沒有美國戰斗機長期駐扎,土耳其空軍戰斗機也不具備執行核任務的能力。因此,這些核炸彈更多地是處于儲存狀態。近年來,美土關系持續惡化,部分美國媒體甚至擔憂土耳其可能會突然扣押這些核彈頭,使自身變為“擁核國家”,這種擔憂也促使美國國內一直有將這些核彈頭撤離土耳其的呼聲。
在北約架構下的“核共享”政策框架下,比利時、德國、意大利和荷蘭的多個基地則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像比利時的小布羅赫爾空軍基地部署了15枚 B61-12核炸彈,由美制F-16戰斗機負責掛載;德國的比歇爾空軍基地擁有15枚該型核炸彈,由PA-200“龍卷風”戰斗轟炸機攜帶;意大利的蓋迪-托雷空軍基地部署了15枚該型核炸彈,同樣由“龍卷風”戰斗轟炸機承擔運載任務;荷蘭的沃爾克爾空軍基地則部署有15枚該型核炸彈,由F-16戰斗機掛載。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歐洲各國空軍的升級計劃,未來這些執行核打擊任務的戰斗機都將逐步被F-35A所取代。
美國在歐洲如此布局核彈,其戰略意圖十分明顯。一方面,這是對俄羅斯的一種強大威懾。通過在俄羅斯周邊的歐洲國家部署核彈,美國試圖在軍事上對俄羅斯形成戰略壓制,使其在地區事務中有所忌憚。另一方面,美國通過“核共享”政策,將歐洲盟友緊緊地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在“核共享”模式下,歐洲國家雖然在和平時無需承擔核武器的直接管理責任,但在戰時卻不得不依賴美國的核保護,這使得多年來,歐洲國家在安全問題上對美國產生了深度依賴,從而鞏固了美國在北約中的領導地位。
美國在歐洲部署核彈這一行為,不僅對俄羅斯構成了直接的軍事威脅,引發了俄羅斯的強烈反應,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還對國際裁軍和核不擴散進程產生了負面影響,給全球安全格局帶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