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張峰 張文一 劉洪康
實習生 陳雨菲
7月22日,榮獲2024年度武漢建筑及勘察設計行業勞動和技能競賽“雙十佳”活動優秀創新項目殊榮的中國一冶前沿生物技術產業園項目,迎來了一場充滿活力的校企交流活動。
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13名師生代表走進項目現場,開展了一場聚焦智能建造技術的深度參觀與交流,共同探索行業前沿實踐。
現場觀摩工地智能建造做法
前沿生物技術生產基地(一期)B地塊項目位于武漢光谷核心區的前沿生物產業園項目(高新五路以南、虎山東路以東、生物園路以西、宗黃路以北),總建筑面積達14.55萬平方米,于2023年6月啟動建設,建設9棟廠房,包括2棟3層生產廠房、5棟4層生產廠房、1棟13層質監質控廠房、1棟4層園區服務中心。
該項目建成后,將加速光谷前沿生物技術產業化進程,促進“產學研醫”在應用研發、成果轉化、平臺搭建、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合作。
項目施工現場
項目開工以來,項目施工團隊便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驅動,推進9棟高標準廠房建設(目前已進入裝飾裝修收尾階段),更在技術研發與應用上取得豐碩成果:成功完成1項重要研發成果、獲得4項發明專利受理,摘得1項省部級工法證書,并完成1項科學技術獎申報。
尤為亮眼的是,該項目積極擁抱建筑業變革,成功推廣應用了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的8大項、25子項,充分展現了中國一冶在智能建造領域的領先實力與創新活力。
走進項目現場,師生們沉浸式體驗了智能建造技術在大型工程中的實際應用。中國一冶該項目經理李孜深入講解了項目建設中的施工與技術難點,并重點分享了如何運用BIM技術、智能控制系統等先進手段破解難題。
例如,該項目利用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混凝土抗壓強度、厚度及鋼筋間距等關鍵指標,大大提升了施工精度與效率,確保了工程品質……這些鮮活的案例讓書本上的知識躍然眼前,使同學們對智能建造技術的實踐價值以及專業知識在實際工程中的運用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理解。
校企交流活動合影
隨后的智能建造技術交流座談會將活動推向高潮。項目總工程師系統闡述了智能建造的內涵、廣闊發展前景及核心技術要點,并介紹了中國一冶的整體發展、業務布局以及在智能建造領域的深度實踐探索、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的建設成效。
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師生們圍繞技術細節、行業趨勢、職業發展等踴躍提問,項目部的技術與管理人員熱情解答,現場互動熱烈。雙方圍繞建筑行業智能化發展趨勢、企業創新發展現狀、高校人才培養方向以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路徑等議題展開了坦誠而富有建設性的交流,有效拉近了學界與業界的距離,為共同推動智能建造技術的研究、應用與人才培養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