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熔金,余暉灑在云浮市云安區都楊鎮的黑皮大冬瓜(又稱“楊柳冬瓜”)種植基地,勾勒出一幅豐收的畫卷。藤蔓間,沉甸甸的墨綠色冬瓜若隱若現,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與豐收的希望。
丨滯銷困境:豐收的憂慮
曾幾何時,都楊鎮的田間地頭堆滿了碩大的黑皮冬瓜。這些品質上乘的冬瓜,卻因信息不暢、銷售渠道單一,一度陷入了滯銷的困境。瓜農們望著滿倉的冬瓜,心中充滿了焦慮與無奈。他們深知,如果銷路無著,一年的辛勞將付諸東流。
丨聯盟破局:本土力量集結
面對困境,都楊鎮的新安供應鏈挺身而出,以保底價收購冬瓜。同時,本土企業家區均洪積極響應,主動聯合超市、保險公司組建助農聯盟。酒樓推出特色“冬瓜宴”;超市開辟助農專柜,直供新鮮冬瓜;保險公司則發起公益團購,單次認購量就突破2萬斤。這一舉措不僅進一步拓寬了冬瓜的銷售渠道,更為瓜農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我們運走的不僅是冬瓜,更是鄉親們的盼頭!”區均洪在裝車現場感慨道。這種企業聯盟模式,正是都楊鎮著力打造的“造血式”幫扶機制的生動體現。通過盤活本地商業資源,農產品實現了從“滯銷”到“俏銷”的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丨電商賦能:青春注入“云”動力
當本土力量在線下打開局面時,一股青春力量也悄然為冬瓜插上了“云翅膀”。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號召,派出骨干團隊走進都楊,在冬瓜架前架起了直播設備。學生們巧妙地將都楊的西江風光與漁村文化融入直播中,將黑皮大冬瓜的故事娓娓道來。通過直播引流,農產品成功實現了從“流量”到“銷量”的轉化。
丨育才強基:打造“永不走”的助農隊
為構建可持續的產銷生態,都楊鎮聯合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在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開設電子商務培訓班。50余名返鄉青年、合作社骨干系統學習短視頻制作、直播運營等技能。課程采用“農民點單、專家下廚”的模式,精準破解農產品電商的痛點。如今,這些掌握電商技能的青年骨干正成長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丨三產融合:冬瓜撬動全域升級
如今的都楊黑皮大冬瓜,已經超越了單一食材的身份,成為文旅融合的載體。借勢電影《我,就是風!》取景地效應以及規劃中的西江百里山水畫廊,都楊鎮正精心打造“品冬瓜宴+游西江風光”的特色文旅線路。游客在游灣邊、賞落日、品河鮮之余,還能享用美味解暑的冬瓜盅。
“農業+文旅+電商”的融合模式,正驅動著都楊鎮全域產業的升級。周邊餐飲、民宿持續發展向好,特色產業齊頭并進。一條集生態種植、數字營銷、休閑體驗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正在加速成型。
“手機是新農具,直播是新農活”——這句醒目的標語掛在都楊鎮鄉村振興人才培訓班的墻上。從個體摸索到群體成長,一顆冬瓜的旅程,映射出了本土特色農產品借力“新賽道”擁抱時代的生動實踐。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正乘著“云”的翅膀,飛向更廣闊的市場。
通訊員丨黃天康
編輯丨葉泳君(實習)
二審丨譚 瑋
三審丨汪遠志
創文:
覺得不錯,請點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