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
- 熬夜改了三版方案,領導只掃了一眼就說“再調調”;
- 精心為約會化了全妝,對方刷著手機說:我覺得你簡單點更好看;
- 給他挑了半小時的衣服,他回:哦,那件啊,挺好的;
- 跟父母聊近況時抱怨最近加班到眼睛疼,他們卻說:年輕人哪有不累的;
- 堅持學了半年英語,開口還是磕巴,朋友調侃:別學啦,又用不上。
你明明在用力生活、認真付出,可回應總是輕飄飄的“再調調”、“挺好的”、“何必呢”。
慢慢地,這種“努力像石子扔進深潭,連漣漪都看不見”的無力感,像一只看不見的手,抽走了你身上的熱情。
你會從“我想做好”,變成“算了,不做了”;從滔滔不絕的分享欲望,變成“算了,沒什么好說的。”
這讓我想起了赫洛克效應,我們對“被看見”的需求,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批評比沒有評價更有用
1925年,美國心理學家路易斯·赫洛克找來106名參與者,并將他們分成4組,每組都需要完成一個相同的任務,但是給予的反饋不同:
- 表揚組:完成一定的任務后,無論做的怎么樣,都會當面表揚他們;
- 批評組:完成一定的任務后,無論做的怎么樣,都會指出他們的問題;
- 忽視組:無論做得好還是不好,都沒有任何的反饋,既沒有表揚也沒有批評;
- 控制組:單獨完成,不參與任何互動。
結果發現,最后的成績是表演組>批評組>忽視組>控制組,表揚組的完成速度和準確率在持續上升。
表揚組的成績優于批評組,一點也不奇怪,但有意思的是,批評組的成績優于忽視組。
比起明確的批評,最讓我們崩潰的,是沒有人看見。
這就是“赫洛克效應”:適時的評價反饋,可以起到激勵作用,其中正向的評價優于負面的評價,負面的評價好過于沒有反饋。
百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在為這個實驗結果買單:家長的“打擊式激勵”、職場的“沉默管理”、親密關系里的“習慣性忽視”……
原來我們總覺得“批評才能讓人進步”,卻不知道:人類最本質的需求,不是獎勵,而是“被看見”的確認感。
讓關系和生活都“活”過來
(1)“習以為常”的忽視,正在殺死愛情
讀者@圓圓曾給我留言:我和老公結婚3年,他每天接送我上班、記得我不吃香菜,但我幾乎沒夸過他。直到有次他感冒發燒,我請假照顧他,他突然說:“其實...我早就習慣自己照顧自己了。”
這句話像根刺扎進我心里,我們總把對方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卻忘了:再深厚的愛,也需要“被看見”的養分。
“邊際遞減效應”認為,當一種行為重復出現時,我們的敏感度會逐漸降低。但“赫洛克效應”則補充了關鍵一環:即使重復的行為,只要被具體反饋,依然能持續激活對方的積極情緒。
不妨試試把“今天你做飯了。”換成“今天的紅燒肉燉得軟爛入味,我吃了兩碗飯呢!”;把“幫我拿快遞”改成“你下班后還幫我取快遞,省得我跑一趟,太貼心了”。
(2)你會夸自己,才能活得更帶勁
朋友小夏曾是典型的“否定型人格”,考了第二會說“我本可以第一”,完成項目會想“要是再完美點就好了”。
直到她開始每天睡前記錄三件“今天做得不錯的小事”,哪怕只是“按時起床”、“給同事帶了杯咖啡”。
三個月后她告訴我說:以前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現在翻日記才發現,原來我每天都在進步,這種感覺就像是給自己裝了個充電寶,遇到困難時看看,又有了力氣往前沖。
當你學會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自己,大腦會逐漸建立“我能行”的信念。
(3)會表揚的管理者,能把“躺平者”變成“奮斗者”
上個月,朋友發現技術部的小張明明能力突出,卻總在項目里劃水,深入溝通才知道,原來領導從來沒夸過他,上次加班到凌晨改代碼,領導也只說了句“別耽誤進度就行。”
這正是赫洛克效應的反面案例:當努力不被看見,我們就會自動減少投入。
怎樣的表揚才有效呢?試試“行為+影響+肯定”公式:
- 行為:具體到細節(不是“你做得不錯",而是“你昨天主動加班核對了客戶數據,把錯誤率從5%降到了1%”);
- 影響:說明ta的行為對團隊/項目的價值(比如,這樣我們明天就能提前給客戶方案,爭取到更多談判時間);
- 肯定:強化ta的能力或特質(比如,你對細節的敏感度很強,我們真是挖到寶了)。
看見,是最高級的治愈
赫洛克的實驗過去近百年,但“被忽視”的痛依然在重復,我們總以為“成功”才是答案,卻忘了:所有持久的動力,都始于“被看見”。
下次,當你覺得“我不配”、“沒人懂”時,不妨試試:
- 對努力了一天的自己說:“今天你堅持早起了,真的很棒”;
- 對默默付出的伴侶說:“你昨天陪我熬夜改方案,我特別感動”;
- 對總被忽視的同事說:“上次你提的那個建議,真的幫我們省了不少麻煩”。
每個認真活著的人,都值得被看見。
如果今天的內容對您有一點幫助,就請隨手點個「贊」吧~
關注我,定期分享實用的心理學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