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在歐洲汽車市場,最大的亮點之一是中國汽車品牌的表現。Dataforce的數據顯示,當月,在歐洲整體汽車市場僅微增1.3%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品牌的總銷量同比大增85%,達到60,215輛,市場份額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水平,為5.4%,也是有史以來第二次超過5%。在中國汽車品牌銷量暴漲、純電動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大增的推動下,歐洲車市從低迷中稍微恢復,新車銷量同比實現微增。
· 中國車企百花齊放 點亮歐洲市場
比亞迪是中國汽車品牌中絕對銷量增加最多的,與2024年5月相比,比亞迪銷量增加了1萬多輛(同比增幅為388%),當月在歐洲總銷量為13,580輛,主要受到了中型SUV海豹(參數丨圖片)U的推動,該款車5月份在歐洲的銷量增加了7,000多輛,其中大部分來自插電式混合動力版。
奇瑞是中國汽車中銷量同比增幅最大的,5月在歐洲的總銷量同比暴增900%至7,963輛,主要得益于去年在歐洲推出的Jaecoo和Omoda品牌。其中,Jaecoo當月銷量為3,732輛,而2024年5月僅為1輛;Omoda的銷量為4,222輛,而2024年為794輛。
上汽集團旗下名爵是歐洲最知名也是最暢銷的中國品牌,5月銷量同比增長了27%,達到26,855輛,主要得益于小型車MG 3的強勁表現,該款車當月的銷量接近6,300輛,較去年同期增加逾4,600輛。今年前5個月,名爵也以126,493輛的銷量穩居歐洲市場中國品牌榜首。
另一個中國品牌小鵬的銷量也實現了強勁增長。5月小鵬在歐洲共售出1,589輛汽車,較去年同期的353輛同比勁增350%。
· 上半年汽車市場勢態良好
國內車企在歐洲市場的強力表現,與國內市場的良好勢態密不可分。在2025年上半年的汽車市場激戰中,頭部車企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比亞迪、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6大車企集團集體邁入“百萬輛俱樂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1—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62.1萬輛和15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這也是我國汽車歷史上同期產銷首次均超過15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
吉利控股集團上半年總銷量193萬輛,同比增長30%。其中,新能源銷量100.1萬輛,同比增長73%,新能源滲透率52%。吉利控股集團整車銷量已連續三個季度穩超90萬輛。吉利控股集團方面對外表示,按品牌來看,今年上半年,吉利銀河銷量為54.8萬輛,同比增長232%,年度“百萬銀河”銷量目標達成進度已過半;領克品牌銷量為15.4萬輛,同比增長22%;極氪品牌銷量為9萬輛。“在燃油領域,吉利中國星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達61.6萬輛,連續16個月穩居自主品牌第一,進一步鞏固了吉利在燃油車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
奇瑞今年上半年銷量創歷史同期新高,集團半年銷售汽車126萬輛,同比增長14.5%;且以歷史最快速度,5個月實現銷量過百萬輛。截至6月底,奇瑞累計全球用戶超過1698萬戶。奇瑞新能源增勢迅猛,“油電協同”和智能化戰略持續構建新優勢。上半年奇瑞集團推出的全新產品中,新能源全新車型占比83%。在風云A9L、風云T8、星紀元ET、山海T1、iCAR V23、智界R7等產品帶動下,集團上半年銷售新能源汽車35.9萬輛,同比增長98.6%。
上汽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轉型,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場“新三駕馬車”均有不俗表現。上汽自主品牌銷售130.4萬輛,同比增長21.1%,占公司銷量比重達63.5%,同比提升4.6%;新能源車銷售64.6萬輛,同比大增40.2%;海外市場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實現銷售49.4萬輛,同比增長1.3%,穩步回升向好勢頭明顯。
· 重塑歐洲市場權力結構
在全球向電動汽車轉變的背景下,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歐洲加速擴張,通過其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先進的技術,打入此前由歐美車企主導的市場。在歐洲汽車制造商新車注冊量前十名榜單中,兩家中國車企成功登榜。一家是吉利汽車集團,5月份在歐洲市場汽車銷量為3.3萬輛;另一家則是上汽集團,5月份歐洲汽車銷量為2.9萬輛。同時,比亞迪整體新車注冊量同比增長397%,僅比特斯拉少40輛。而今年4月份,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首次超過了特斯拉。
當然,歐洲市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也同比增長了46%,達到108,497輛。在此之中,中國汽車品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貢獻了13,040輛的銷量,同比增長874%;歐洲全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也同比增長了11.4%,中國汽車品牌當月在歐洲也售出9,560輛混動汽車,同比增長991%。
隨著純電動和其他電氣化車型銷量的增長,5月歐洲傳統內燃機車型的銷量下降了8.8%。盡管如此,中國品牌的汽油車當月在歐洲的銷量依然同比增長20%,達到17,726輛,其中名爵占中國汽油車型在歐銷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整體來看,盡管仍需直面政策波動、本土品牌防御等挑戰,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銷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中國車企的電動化技術經驗、成本控制能力,有望推動其從參與者逐步成為全球汽車格局的重要塑造者,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智能化滲透與普惠化進程。
· 挑戰仍不容小覷
JATO Dynamics 全球分析師Felipe Munoz 認為,“盡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但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部分原因在于中國車企對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混合動力等替代動力系統的廣泛布局。”瑞銀的分析指出,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高增長態勢有望持續,核心驅動力在于:憑借在中國本土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所練就的成本優勢,中國車企出口至歐洲市場的汽車利潤空間非常大。路透社曾對比亞迪在德國、巴西、澳大利亞和泰國經銷商發布的產品價格調查發現,比亞迪緊湊型SUV ATTO3(元 PLUS)在海外的銷售價格比國內高出81%至174%,掀背車海豚在海外售價比國內高出39%至178%,高性能轎車海獅的價格比國內高出30%至134%。這種巨大的價格差距,為品牌提供了應對關稅沖擊的緩沖。另外,目前中歐之間關于電動汽車關稅的談判仍在進行中,未來有望以“最低出口價格”機制替代當前的關稅措施,車企將得以避免歐盟加征關稅帶來的沖擊。為了應對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競爭,當前以大眾、雷諾為代表的歐洲傳統汽車巨頭正加速開發平價電動車型,劍指中國品牌的核心優勢。
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爆發性增長,本質是電動化技術優勢與成本控制的結合,未來,車企還需深植供應鏈、研發、品牌建設等方面,維持固態電池、智能駕駛等下一代技術領先性。中國車企能否成為“全球汽車格局的重要塑造者”,歐洲市場將成為檢驗這一角色的試煉場。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張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