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史上最大貿易協議"時,整個日本政壇就像被抽走了脊梁骨。15%的關稅大棒、5500億美元的"保護費"、全面開放的大米市場...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主權國家在經濟戰場上的全面潰敗。
更諷刺的是,就在協議達成前兩天,日本執政黨剛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那位原本信誓旦旦要"捍衛國家利益"的首相石破茂,轉眼就成了替投降協議背書的簽字人。
仔細看看這份所謂的"協議",簡直是把不平等條約包裝成了圣誕禮物。美國最初要價是24%的全面關稅,最后"砍"到15%——聽起來像是談判勝利?
石破茂(資料圖)
可日本汽車業自己算過賬,就算是15%的稅率,豐田本田這些企業每年也得少賺8000億日元。更別提那個55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相當于日本GDP的十分之一,90%的利潤還得歸美國人。
這哪是什么互利共贏,分明是拿著槍頂在腦門上收保護費。農業開放那部分就更離譜了,日本農民協會當場炸鍋,畢竟誰都知道美國大米一旦大規模涌入,那些世代種田的小農戶就等著破產吧。
這場談判就像場荒誕劇。四個月前日本談判代表還在電視上慷慨陳詞,說10%關稅是絕對底線;三個月后美國一紙"最后通牒"發過來,威脅8月1日就漲到25%,東京那邊立刻慫得像鵪鶉。
關鍵時間點掐得那叫一個準——7月20日參議院選舉執政黨剛丟了大半江山,7月22日投降協議就簽了,7月23日首相宣布準備辭職。然而沒多久,石破茂就表示要繼續執政,這一連串操作行云流水,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按劇本拍政治黑幫片。
石破茂(資料圖)
7月20日,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遭遇重大失利。然而,首相石破茂在選后明確表態將繼續執政,強調面對選舉失敗,承擔責任的方式并非辭職,而是堅守崗位以避免國家政務陷入停滯。
這一表態引發自民黨內部不滿。為平息黨內對參議院選舉結果的不滿情緒,石破茂原定于7月31日召開兩院議員懇談會。這一安排類似于2024年眾議院選舉后舉行的會議形式。需要指出的是,該懇談會與自民黨黨章第35條規定的兩院議員總會性質不同,并不具備決策權。然而石破茂最終還是沒抗住,將在8月結束前正式表明辭職意向。
據說談判最后階段,日本經濟部門連夜趕制的評估報告顯示,25%關稅會導致GDP直接掉1.2%,三十萬人失業。
可這些聲音改變不了什么,因為決定早就做完了——在那些閉門會議里,在那些半夜緊急電話中,在那些"要么簽字要么經濟崩盤"的威脅下。一個曾經的經濟強國,現在連討價還價的資格都沒有,只能乖乖簽下這種連表面平等都懶得裝的協議。
2025年這份關稅協議,怕是要把剩下那點經濟主權也打包送人。汽車產業往美國搬,養老金基金被逼著接盤美國國債。
石破茂(資料圖)
至于那位即將下臺的首相石破茂,辭職聲明里居然還有臉說"維護了國家核心利益"。在政治人物的字典里,"國家利益"從來就是個彈性概念——今天可以是捍衛產業主權,明天就能變成跪著簽協議。
倒是特朗普賺得盆滿缽滿,俄亥俄州的汽車工人開心了,加州米商股價一天天暴漲。只是不知道當歐盟看到日本這個下場時,是會更硬氣地抵抗,還是趕緊準備自己的投降協議書?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宣布,自8月1日起將對歐盟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征30%關稅。美國政府指責歐盟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造成美歐貿易嚴重失衡,稱當前雙邊貿易關系"完全不對等"。這一決定立即引發歐盟強烈反彈。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發表強硬聲明,強調"歐盟將動用所有必要手段捍衛自身權益,包括實施對等報復措施"。此前,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在7月14日已警告稱,若美歐貿易談判破裂,歐盟已擬定價值72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清單,準備實施報復性關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