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在7月15日的評論文章,行文嚴厲的批駁了賴清德在“團結十講”中的“臺獨”言論,并直言其為臺灣“應該被打掉的雜質”。 語氣不可謂不強烈,當然釋放出來的信息也絕非簡單的稱謂變化,其中意味還值得大家細細品讀。賴清德或許自己都很清楚他的政治生命正在進入倒計時,而其裹挾臺灣人民的利益為其臺獨思想續命的企圖就顯得更為急切了。
他最能“提振臺灣人民信心”的信仰正在崩塌。美國已經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美國了。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最近的連續的“親華”表態再加上實際的政策調無疑是最好的注腳。賴清德被定義為臺灣發展的“雜質”,這是大陸官媒對他第一次出現的“不加掩飾”的定義,形象而且立意深刻。毫無疑問,大陸已經徹底放棄對于賴清德的“規勸”,而是明確其屬于需要“清理”的政治垃圾。這種定性,意味著未來大陸在對臺政策上,可能會更強調“反分裂實戰化”,不排除會出臺更具壓制力的措施。
7月13日,民進黨民代陳玉玲的罷免案經過“多輪操作”,看似程序正義,實際上這種自導自演的把戲大家都看的很清楚。國民黨民代林沛祥言辭犀利的指出,賴即將開啟的“串訪”的真實目的就是給特朗普政府“送錢”,以換取他們幻想的安全保障。當然,他為了轉移臺胞的注意力,同時為其真實目的做掩護,策劃了一場看似聲勢浩大的“訪問邦交國”行動,拿著臺灣人民的錢為自己購買“訪問VIP”在他看來也是很有必要的。
賴清德(資料圖)
7月14日,巴拉圭突然宣布,賴清德計劃在一個月內進行“訪問”,期間將過境美國的紐約和達拉斯。賴清德此行顯然不是只是為了“訪問”民進黨這個最大的“邦交國”,真實意圖不言而喻。臺媒報道,他或為特朗普“美國優先”添磚加瓦:1,波音飛機的采購訂單,2,增持美債基金的計劃。 ,當然,在《人民日報》強烈發聲后,特朗普極有可能會叫停這次“竄訪”。畢竟,他現在正在全力推進對華政策調整,臺灣問題顯然不是其現在最佳選項。
民進黨一直秉持的“以美謀獨”的戰略曾經的確為他們換取了巨大的政治利益。過去美國的強勢介入也確實讓親綠陣營的人得到了巨大的“安全感”。所以,即使賴清德的長子已在美國定居,即使民進黨明目張膽的“送錢”,通過“臺當局主權基金”大量購買美國國債,購買超出自身需求的波音飛機,這一切只為換特朗普的一紙議案,一句支持,現在看來,他的投資很可能血本無歸。
面對特朗普對臺積電投資要求的逐步增加,賴清德開始思考,如何通過一場“竄訪”來增加與美國的聯系。首先,賴清德的最大目標無疑是尋求美國的關稅優惠。由于大陸對臺經貿政策調整,美國已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特朗普繼續加征關稅,芯片、代工等臺灣優勢企業將不得不面對搬遷的壓力。其次,是利用這次“竄訪”的成果獲取民意,推動國民黨民代“大罷免”。
馬英九(資料圖)
特朗普對賴清德的“竄訪大禮”表面上看似高興,實則大概率“東西留下,見面就算了”。 賴清德明知道特朗普對臺灣并沒有多少“歷史情感”,甚至多次表態臺灣問題是“可談的”,還一意孤行,根本原因是在賭最后特朗普或參眾議院老派高官會接見他。只是他忘了,即便特朗普選擇叫停 “竄訪”,他仍然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要求賴清德獻出“竄訪大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