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元朝,這是個挺有爭議的王朝啊。很多人一提到它,就想到蒙古人騎馬南下,征服中原的那股蠻勁兒。但你得承認,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印記可不小。從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國開始,到1271年忽必烈正式改國號為大元,再到1279年滅掉南宋,實現真正的大一統,這個過程改變了中國的格局。要不是元朝,中國說不定真會像歐洲中世紀那樣,四分五裂,各國林立,互相打個沒完。
先說元朝給中國帶來的正面東西吧。最明顯的,就是它結束了宋朝以來長達三百多年的分裂狀態。你知道,宋朝雖然文化發達,但國土上一直有西夏、大理、遼、金這些政權割據著,西北西南東北都亂成一鍋粥。蒙古人一來,用鐵騎橫掃,1279年崖山海戰后,南宋殘余勢力徹底完蛋,中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全都捏在了一個王朝手里。這不光是疆域大,關鍵是它把西藏、新疆、云南這些地方正式納入中央管轄。西藏從元朝開始,就由薩迦派和蒙古汗王建立布施關系,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設立宣政院來管藏區事務。新疆和云南,幾百年沒沾中原的邊兒,現在也回來了。蒙古草原更是本家,直接成了中國的一部分。這么一統,奠定了今天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版圖基礎。
再說政治制度,元朝創的行省制真是個大貢獻。以前秦漢用郡縣制,唐宋也差不多,但管那么大地方,中央鞭長莫及。元朝把全國分成十個行省,像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這些,每個行省設中書省分管地方,官員由中央任命,還配達魯花赤這種蒙古人監督的職位,確保權力不散。這套系統加強了中央集權,理順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對明清兩代影響巨大。明朝直接繼承,調整成十三布政使司,現在的省制基本就是從這兒來的。想想看,要是沒有行省制,后來的大王朝怎么管那么遠的邊疆?地方割據的風險會大得多。
經濟上,元朝也沒閑著。它繼承宋朝的海外貿易,泉州、廣州這些港口熱鬧得很,阿拉伯、波斯商人蜂擁而來,絲綢、瓷器賣到歐洲去。海運開通了,從江南運糧到北方大都,每年幾百萬石,避免了陸路被劫的風險。大運河全線修整,從杭州直達北京,船隊拉纖北上,解決了京師的糧食問題。農業方面,推廣棉花種植,黃道婆從海南帶回技術,讓棉紡織業大發展。紙幣“交鈔”流通全國,這是中國第一個完全用紙幣的朝代,雖然后期濫發導致通脹,但起碼促進了商業。手工業像絲織、瓷器也更精了,青花瓷就是元朝的發明。商業城市如杭州、大都、泉州,成了國際貿易中心,歐亞貿易線連通,東西方交流空前繁榮。馬可·波羅來中國,就是這個時代的事兒。
文化方面,元朝推動了多元融合。蒙古人雖重藏傳佛教,但兼容伊斯蘭教、景教、天主教。儒學北傳,理學合朱陸,官學多達兩萬四千所,庶民文化興起。元曲、雜劇發達,《西廂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作品流傳至今。史學也繁榮,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就是代表。蒙古人帶來中亞、西亞文化,醫學、天文、數學都有交流。像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記錄了印度洋、南海數百個地名,全是親眼所見,不是道聽途說。這時代,中國人的視野開闊了,對外部世界的了解清晰多了。
軍事上,元朝的武功確實赫赫。蒙古鐵騎征服亞歐,疆域達封建極限,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軍隊分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萬戶制兵民合一,火炮水軍在滅宋中發揮大作用。雖然對外如1281年和1287年征日本失敗,1287年征越南也沒成,但這種進攻精神推動了中原王朝的重心南移,為明朝南疆開拓打基礎。重武輕文,扭轉了宋朝的文弱風氣,明初的軍事擴張多少借鑒了這個。
但話說回來,元朝的負面影響也不能忽略。它帶來的壓迫和歧視,讓人寒心。四等人制,雖然沒明確法令,但政策里到處體現。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漢人第三,南人最末。法律上,蒙古人殺漢人只需繳“燒埋銀”或從軍,漢人還手就重罰。科舉分榜取士,蒙古人和色目人考試容易,取士多;漢人南人負擔重賦役,地位低。樞密院知院這種軍職,禁止漢人擔任,軍權全在蒙古貴族手里。貪官橫行,吏治腐敗,賦稅繁重,底層百姓苦不堪言。1340年代黃河決口,征夫治河,民夫死傷無數。征服過程中,屠殺無數,亞歐大陸上沒幾個民族喜歡那段歷史。元朝治國粗放,放牧式管理,導致社會矛盾尖銳,民族融合雖有,但更多是強制和不公。
朱元璋起兵,就是因為受夠了這種壓迫。他1328年生于貧農家,父母兄長餓死,投寺為僧。1352年加入紅巾軍,反抗元廷腐敗。元末民變四起,1368年攻克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滅亡。明朝廢除四等人制,恢復漢人地位,嚴懲貪官。但元朝的遺產,明朝繼承了不少,像行省制和大一統理念。
現在來聊聊標題的后半句:如果沒有元,中國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分裂的歐洲?這個假設挺有道理的。宋朝沒能統一西夏、大理、遼、金,地方勢力各自為政。要是沒有蒙古鐵騎的征服,漢人王朝可能繼續內耗,難以恢復漢唐疆域。西藏、新疆、云南長期游離,民族融合進程延緩。歐洲中世紀就是封建分封,國家碎片化,戰亂頻仍,國王管不住諸侯。中國要是那樣,中央集權傳統中斷,多民族國家難成,小國層出,各立山頭,從東海南岸到黃河源頭,可能像歐洲諸國一樣,各講一口官話,互相爭斗。宋金對峙長期化,云南自南詔起已脫離中原幾百年,吐蕃獨立,東北、西北割據,類似歐洲中世紀的諸侯林立。沒有元朝的統一,經濟文化交流滯后,海外貿易難繁榮,海運大運河不修,南北經濟斷裂。明清的中央集權基礎沒了,中國歷史走向大變樣。
當然,這只是假設。歷史沒如果,但元朝的統一確實避免了那種分裂。歐洲從中世紀到現代,統一進程慢得多,國家小而多。中國多虧了元朝的大一統心態,成為王朝合法性的基石。今天的中國版圖、行政制度、民族格局,都能看到元朝的影子。說到底,元朝不是完美王朝,有黑暗有光明,但它推動了歷史前進。蒙古統治者帶來的屠殺和壓迫,不能忘;但統一和制度創新,也得認。拋開民族偏見,客觀看,它對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