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到江河、湖泊等水域嬉戲消暑。但夏季雨量增多,原本的水域環境極易發生改變,存在安全隱患。日前,一女子在湖北鄂州江灘公園游泳時,被突然的急流卷走,沖到了一公里外的長江鄂州段,所幸當地海事及公安執勤人員正在附近巡邏,及時將她救援上岸。在福建連江,一男子在鰲江水域游泳時,因水流驟增,體力不支,最后被困在了距離岸邊約100米的江中堤壩上,而水域下游為一自來水廠取水口,水域情況復雜極易發生危險,幸虧救援人員及時將男子轉移到安全地帶。
今天(25日)是世界預防溺水日。為減少溺水事故、避免不幸發生,多地多部門采取行動,織密防溺水安全網。
溪流暗藏風險 民警實測揭野外水域隱患
在湖北宜昌,當地民警特意選擇了市區常見的一處小溪進行實地勘測,看看野外一些看似平靜的溪流和水潭是否真的那么安全。
僅僅目測,很難準確判斷水體的實際深度,許多人可能被清澈的表象所迷惑,貿然下水,極易發生意外。除了深度,水溫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危險因素。
低溫水域極易引發人體不適,如冷休克和抽筋,這些突發狀況會大大增加溺水風險。此外,夏季多發的強降雨還可能突發山洪,留給人們反應和逃生的時間極短,也極易發生危險。進入暑期,各地消防、公安等相關部門在野外危險水域及涉水景區加強巡邏、設置禁泳告示牌以及懸掛橫幅標語,提醒群眾提高警惕,防范溺水風險。
新疆博州消防救援支隊二級指揮員 鄭群:家長朋友們要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歸時,知內容。
孩子們要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擅自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不慎溺水 請記住這份科學自救方法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那該如何正確施救,在游玩過程中遇到突發情況不慎溺水,又該如何自救呢?
廣東肇慶南豐鎮專職消防隊副指導員 廖培金:在水中遇到危險時保持冷靜。用腳踢水,幫助身體上升,同時防止體力喪失。將頭部后仰,嘴巴向上,用嘴吸氣,鼻子呼氣,有助于保持呼吸通暢。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應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以緩解抽筋。
廣東肇慶南豐鎮專職消防隊副指導員 廖培金:如果發現有人溺水,首先要大聲呼救,叫更多的人來幫忙。同時可充分利用現場器材,如繩、竿、木板、救生圈等物品施救。需要下水救溺水的人的時候一定要大聲告訴他:不要驚慌,有人在救你。救人者應繞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潛入水下,從其左腋下繞過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勢將其拖向岸邊。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現場水情不應輕易下水,應呼救或報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