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冬,常德城內火光沖天,城外尸橫遍野。夕陽灑在國軍師長余程萬的臉龐上,照射出一雙怒意如刃的眼睛。他望向周邊重兵圍困的日寇,發出了一封絕命電報:“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余程萬,來生再見。”
無獨有偶,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段,沂蒙山區的岱崮山頂上。日寇的飛機呼嘯而過,不斷投下罪惡的毒氣彈。八路軍副營長張棟在將最后兩顆手榴彈揣到懷里后,把戰士們聚攏到身邊,說道:“同志們,只要咱們不死,鬼子就別想睡著!”
當窮兇極惡的日寇踐踏我們的家園,當鋒利無比的刺刀頂住我們的咽喉。兩個戰場上的中國軍人抱著必死的決心,幾乎在同時發出了氣吞萬里的怒吼!
一邊是用八千條命守一座城,一邊是用九十三顆心護一座山,他們共同向日本鬼子詮釋了什么是“以身許國”,什么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那么,這兩場戰役的過程究竟如何?同樣是以少勝多,哪一邊的難度更高?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那個寒冷的冬天,去看一看先輩們是如何用鮮血守衛我們偉大的祖國的!
一、常德保衛戰
1943年11月2日清晨,古老的湘北大地才剛剛降下初霜。冬天的腳步悄然而至,但是日寇卻讓這寒意來得更加猛烈。
當天,日寇第十一軍司令橫山勇率領著四個師團、一個獨立旅團及空軍第三飛行師團,共計4萬多人。在200多輛坦克、1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浩浩蕩蕩地向常德殺來。
常德是重慶的門戶,日寇此舉顯而易見。他們只要拿下常德,就可以順江而下,直取重慶。
對于蔣介石來說,常德失守就意味著陪都震動,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無法接受的。他遂給第六戰區司令孫連仲下令,無論如何都要守住常德。
黃昏,孫連仲直接給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發電:“死守常德,至少堅持七天!”
57師雖然是國軍當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但是面對兵力五倍于己,裝備十倍于己的敵人,依然劣勢巨大!
為了能有效阻擊日寇,余程萬在常德的城防圖上畫了三個圈。
外圈是常德外圍的自然山脈和水系,他下令將橋梁全部炸毀、船只全部鑿沉,在水中布滿水雷。
中圈是常德的古城墻和護城河,他下令在城墻根與護城河畔之間堅壁清野,每一百米就設置一個火力巢。
內圈是城內的中央銀行、天主教堂和華晶玻璃廠這三處堅固的建筑物,一旦日寇突入城內,守軍就以這三處互為犄角的建筑作為據點。
除此之外,余程萬還把城內的街道用汽油桶、鐵絲網、拒馬等物切割成八條“死亡胡同”,每個胡同口都設置有一挺重機槍。
當參謀看到這樣的設計后,詢問余程萬:“如果敵人突入其中,我軍的退路在哪里?”
余程萬嘆了一口氣,嚴肅地回答道:“沒有退路!”
11月18日拂曉,日寇的先頭部隊第68師團戶田支隊500余人乘汽艇自洞庭湖駛入徐家湖,駐守在該地的兩個警戒排隨即開火阻擊,常德保衛戰就此打響了第一槍!
這兩個警戒利用徐家湖的蘆葦蕩與敵周旋,殲敵200余人,遲滯了敵人整整兩天。
11月20日,日寇第116師團第120聯隊加配屬山炮兵2個中隊,在3架飛機掩護下,進犯至河洑山。駐守該地的171團2營在營長袁自強的率領下與敵展開血戰,一日之內擊退敵7次沖鋒。
22日,日寇見久攻不下,遂往河洑山增兵至3000人,并以12架飛機、數十門火炮輪番轟炸。2營陣地在敵人的猛烈炮火下,工事悉數被毀,就連陣地上的泥土都變得松散不堪。之后,日寇以營為單位,對河洑山展開了連續沖鋒。
在敵人攻上陣地后,袁營長命令全營上刺刀與敵展開殘酷的白刃戰,陣地在慘烈的戰斗中反復易主,最后2營以犧牲三分之二的代價,艱難守住了陣地。
23日,日寇對河洑山扔下毒氣彈,隨后迅速攻入2營陣地。2營全體官兵頂著猛烈的毒氣死戰不退,最終全部犧牲!
除此之外,常德外圍其他陣地的戰斗同樣激烈。外圍守軍以不足兩個團的兵力,遲滯了日寇萬余人的進攻整整六天,為城內守軍加固工事爭取了時間。
11月24日,日寇在常德城外集結完畢,隨后對常德城防發起了總攻。
起初,日寇以炮火密集轟炸接步兵集中突破的方式對中國軍隊陣地發起進攻。但是,57師各團長、營長均身先士卒、視死如歸!170團團長孫進賢手持刺刀,親自與敵展開白刃戰,在戰場當中“七進七出”,勇猛拼殺。169團團長柴意新不懼日寇釋放的大量毒氣彈,親臨一線冷靜指揮,以精準的火力網擊斃敵第109聯隊作戰參謀鈴木、第1大隊大隊長協屋、第3大隊隊長馬村!除此之外,還有張挺林營長、郭章嘉營長、酆鴻均營長、董慶霞副營長,他們均在戰斗當中血灑沙場、壯烈殉國!
雙方血戰至26日,日寇攻城部隊在57師官兵的猛烈反擊下,被打得潰不成軍。
日寇指揮官橫山勇聽聞攻城失敗后,勃然大怒,遂下令兩個師團對常德城展開全面進攻。同時,他還令炮兵、空軍對常德城進行飽和式轟炸。為了能達到最大的轟炸效果,橫山勇甚至命令炮兵部隊一路推進至第一線進行零距離轟炸。橫山勇本人也親臨一線督戰!
在日寇的密集火力之下,常德城全面失守。余程萬師長遂指揮所部退守至中央銀行、天主教堂和華晶玻璃廠等堅固建筑,官兵依托巷戰工事以及房屋對日寇進行節節阻擊。
起初,日寇在巷戰中并不占優,57師官兵們利用地形優勢打得敵人寸步難行。但是,后來日寇調來了火焰噴射器,一個房屋一個房屋地噴射火焰。負責堅守一座米行的楊維藩排長,在敵人的烈焰焚燒下依然死戰不退。在火焰中堅持用機槍掃射,直至被活活燒死。華晶玻璃廠的守軍見日寇突入,主動引燃儲氣罐,與日寇同歸于盡。天主教堂的守軍同樣戰至最后一刻,以全員犧牲的代價,遲滯了日寇的進攻。
12月1日,57師官兵損傷殆盡。余程萬師長將政工、幕僚、雜役全部編入戰斗部隊,準備做最后的斗爭,并且向戰區發去了絕命電報:“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為止。”電報末尾,他加上了一句:“職余程萬,來生再見。”
而此時,來救援常德的部隊也正在拼死戰斗,但是由于日寇的阻援部隊火力強大,援軍進展緩慢。其中,第十軍預10師師長孫明瑾更是在救援路上戰死,所部全員殉國!
12月3日凌晨4時,中央銀行大樓失陷,57師戰至僅剩兩百人。余程萬師長決定將殘部分成兩部分,一部由自己率領向外突圍,尋找援軍;另一部由169團團長柴意新率領,退守至最后的陣地雙忠巷。常德保衛戰就此迎來了最后的決戰!
當日清晨,日寇以密集火力炮轟雙忠巷陣地,隨后發起了沖鋒。彼時,57師殘部已經拿不出一顆子彈,但是他們依然以刺刀、棍棒甚至石頭與敵作戰。柴意新團長在戰斗過程中身中數彈、血如泉涌,但其戰意凜然,連斬十敵,最后血盡力竭,壯烈犧牲!其他官兵也至死不降,全部以身殉國!
與此同時,余程萬師長所率領的部隊也在突圍過程中遭遇重創。城防司令龍出云犧牲,副師長陳噓云重傷被俘后,在戰俘營絕食而死。整個57師8000余人,最后僅83人殺出重圍,陣亡率高達99%!
余程萬在率領83人突圍后,正好遇上了前來支援的新11師。之后,他率領所部協助新11師殺回常德。
雖然日寇占領了常德,但是他們在此戰中傷亡1.2萬人,而且常德已成殘垣斷壁,難以堅守。當聽聞中國軍隊還在不斷地往常德集結重兵后,日寇不敢逗留,于12月5日撤出常德。12月7日,新11師收復常德。
回望整個常德保衛戰,雖然日寇曾短暫占領常德,但是因57師的殊死搏殺,日寇損失慘重,最終倉皇撤離,從此不敢西進。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總統駐華軍事代表史迪威在戰后這樣說道:“中國人用一座城的灰燼,換回了鄂西戰場的主動權。”
可以說,常德保衛戰不僅僅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更是扭轉整個抗日戰爭局勢的戰役。
57師的8000將士在武器裝備巨大劣勢的情況下,抵擋日寇4萬之眾長達半月之久,把一場守城戰生生打成了扭轉戰局的重大戰略勝利,不可謂不難!
而接下來要講的一場戰役,雖然規模遠不如常德保衛戰,但是兵力對比更加懸殊,竟然到達了恐怖的1:33!其難度又如何呢?
二、岱崮保衛戰
1943年11月1日,魯中沂蒙抗日根據地上,北風呼嘯。隨著北風而來的,還有日寇第32、59師團及偽軍吳化文部共兩萬余人。他們喊著“三個月內肅清魯中八路”的口號,妄圖在一個冬天內將我八路軍魯中軍區部隊全部殲滅。
軍區司令部中,司令員王建安盯著地圖憂心忡忡。他知道這次日偽是下了大本錢的,如果我軍硬拼,很有可能全軍覆沒。為此,他提出了“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釘釘子,將敵人主力牽制在一兩個突出點上,給部隊轉移爭取時間;
第二步,斷糧道,將敵人的鐵路、公路、橋梁炸毀,切斷敵人的補給線;
第三步,回馬槍,將軍區主力轉移至外線,然后對敵實行合圍。
可是,這個至關重要的釘子要釘在哪里呢?
最后,王建安把目光鎖定在了位于蒙陰縣岱崮鎮西約10公里處的南北岱崮之上?!搬摹敝傅氖巧巾斢衅脚_的山,岱崮有南北兩處平臺,都有五六百米高,中間只有一條山梁連接,約1.5公里長。其山勢陡峭,周圍都是絕壁,僅有兩條石階可通向山頂。真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我軍可以把日偽主力吸引到此地,就可以給軍區主力的轉移爭取足夠的時間。
于是,王建安給第二軍分區下達了死命令:“放一個加強連在崮頂,偽裝主力,拖住敵人十天以上,為外線轉兵、群眾轉移贏得時間!”
軍分區司令員吳瑞林在接到命令后,經過精挑細選,最終選中了11團3營8連。當天,8連在3營副營長張棟(當時誤傳為張林)的率領下,登上了南北岱崮。張棟親率3排守北岱崮,連長馮化德率1排、2排守南岱崮。
由于8連加上副營長張棟一共僅有93人,為了盡可能多的將物資運上崮頂。軍分區特地調來了一個后勤連,并且動員了附近300多名群眾,通過螞蟻搬家的方式,把18口大缸的水、百余麻袋的地瓜干以及200枚手雷、600枚手榴彈搬上了山。除此之外,群眾還幫助戰士們挖出了1.2公里長的環形交通壕、140個單人掩體以及8個山洞式彈藥庫。
11月11日,張棟將8連分成三個戰斗小組。在成功埋伏日寇,擊斃敵數十人后,邊打邊撤,一路把敵人引向岱崮。
日寇第32師團長石井嘉穗中將在接到戰報后,誤以為發現了八路軍主力,大喜過望。遂立刻派遣一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中隊、一個空軍中隊和一個團偽軍,共3000余人,趕往岱崮。
11月13日,日偽軍將岱崮團團包圍,隨即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岱崮發動進攻。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8連戰士冷靜應對。在北岱崮陣地上,張棟副營長讓戰士們把敵人放近了再打。在距離不足一百米時,機槍、步槍子彈和手榴彈同時向敵人傾瀉而下,瞬間把敵人打得屁滾尿流。在南岱崮陣地上,馮化德連長則率戰士提前埋好了地雷。敵機槍組成員剛剛走到陣地前沿,就被地雷全部炸死,輕重機槍無一幸免,全部被炸毀。敵人見狀,只好倉皇退下山去。
初戰告捷,戰士們士氣大振。而日寇見強攻不成,便動用飛機對著崮頂輪番轟炸。由于在開戰前,人民群眾早已為戰士們挖好了防空洞,并儲存有大量的水和地瓜干。戰士們躲在洞內啃著地瓜干以逸待勞,任憑外面不斷轟炸,卻未傷分毫。
在入夜之后,張棟副營長組織戰士們下山襲擾,并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埋下地雷。第二天,敵人剛剛出動,便被地雷炸死好幾片。惱羞成怒的日寇隨即再次對崮頂發起沖鋒,但又遭遇戰士們的頑強阻擊。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日寇持續不斷地用飛機轟炸,然后步兵沖鋒。而8連繼續使用相同戰術,每日都對敵造成大量殺傷。
23日,石井嘉穗見岱崮久攻不下,怒不可遏,遂派遣師團參謀長山田大佐前往前線指揮。
山田在抵達岱崮后,經仔細勘察,決定將轟炸機增加至8架,同時調來兩門大口徑山炮和40車的炮彈,集中火力對著南岱崮狂轟濫炸。在這次密集的火力下,南岱崮的工事被摧毀了一多半。之后,山田將原先的進攻部隊撤換為精英部隊,兵分兩路,以一部分正面佯攻,另一部分則偷偷繞道南岱崮背后的懸崖,攀巖而上。
好在,敵人的繞后部隊被8連戰士及時發現。馮化德連長得知后,留一個排在正面阻敵,之后親率一個排赴懸崖邊,以滾石、手雷將敵人紛紛擊落。
雖然敵人這次行動未能取得成效,但也迫使8連本來就不多的人,再次分兵,從而使正面防御力量銳減。之后兩日,山田將轟炸機數量增至12架,集中火力繼續對著南岱崮狂轟濫炸。崮頂的工事大量倒塌,兩名戰士在敵人的轟炸下犧牲。
26日,山田再度想出狠毒計策,他下令往崮頂投下大量毒氣彈,同時讓士兵戴著防毒面具沖鋒。好在,當日山頂的風很大,將毒氣吹散。再加戰士們以濕毛巾捂住口鼻,未受到多大影響,成功將敵擊退。
但是,此時8連的彈藥也以消耗到了極致,如果日寇再攻一天,他們將無以應對。當晚,副營長張棟將最后兩顆手榴彈揣在懷里,將戰士們聚集到身邊,隨后說道:“同志們,只要咱們不死,鬼子就別想睡著!”
說完,他便帶著戰士們再度下山襲擾敵軍。而也就在當晚,軍區主力大部已完成轉移,各部在王建安的統一指揮下,開始大規模破襲敵人鐵路、埋伏敵輜重隊。
27日,前線日寇得知補給線被斷,立刻調兵回援,岱崮的防守壓力頓減。岱崮頂上的張棟看到這一幕,心想任務應該已經完成,遂下達了夜間突圍的命令。
28日凌晨,8連的戰士們將水缸砸毀、余糧丟棄,然后趁著夜色依靠繩索,從北岱崮蕩下懸崖。由于日寇派重兵于正面,背面封鎖并不嚴密。戰士們從敵人布防的縫隙中成功撤出,并最終與大部隊匯合。
而就在8連戰士撤出的當晚,軍區主力已全部轉移至外線,并對敵人形成合圍。日寇在得到消息后,頓感不安,心想:“八路主力在外圍,那岱崮頂上的誰?難道是鬼?”
而當他們在第二天沖上崮頂后,發現崮上并無一人一槍,更是被嚇得魂飛魄散。“與鬼作戰”的謠言不禁在軍中四處傳播,外加八路軍主力不斷收攏,日寇軍心瞬間崩潰!
12月9日,日寇在八路軍的三路合圍下,被打得潰不成軍,全線撤退,其“三個月內肅清魯中八路”的計劃徹底宣告破產!
這一戰,我軍之所以能大獲全勝,8連在南北岱崮對敵主力的牽制功不可沒。他們以僅僅93人的兵力抵擋了日寇3000多人的進攻共半個月之久,在為主力部隊轉移爭取時間的同時,殲敵240余人,而自身僅陣亡2人、傷7人,以極小的代價換取了巨大的戰果,是以少勝多的典范!
三、兩場戰役的對比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我之所以把這兩場戰役放在一起對比。其一是時間高度重合,其二是戰略意義非凡。
兩場戰役同時獲勝,令日寇“南取常德,北掃魯中”的計劃破產。同時,這兩場戰役分別作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進入戰略反攻的前奏,南北遙相呼應,目標一致。
就難度而言,我們乍一看兵力比和裝備比,仿佛是岱崮保衛戰的難度更高。但是戰爭從來不是簡單的數字對比。
面對常德這座城防并不堅固的城市,日寇利用飛機、坦克、大炮以及步兵集團沖鋒的立體攻勢,應當迅速形成碾壓之勢。但在這種絕境中,57師堅守了半月之久,實屬奇跡!
而岱崮作為天險,日寇雖然人數眾多,但是無法集團沖鋒,攻上去的兵力有限。同時,人民群眾為8連戰士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抵消了日寇的空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日寇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弱。
除此之外,常德保衛戰的難在于正面對敵,無時無刻不在戰斗,損傷巨大。而在岱崮保衛戰中,8連戰士在水糧充沛的情況下以逸待勞,配合靈活的游擊戰術,損傷較小。
因此,就實際難度而言,應該是常德保衛戰更難。
不過,我們在評價一場戰役時,不應該以簡單的難易來定義它!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待遇不同,分工自然也不同。
57師是當時國民黨裝備最精良、待遇最好的部隊之一。而8連93人卻僅有60桿步槍和3挺輕機槍,手榴彈和手雷都是軍區臨時調配的,吃得是最簡單的地瓜干,還都是群眾贈送的。
因此,如果把戰役的難度和部隊的待遇綜合起來,這兩場戰役的分量應該是相同的。
57師在常德向世人證明了中國人的骨頭有多硬,8連在岱崮證明了中國人的智慧有多高。兩場戰斗都值得被銘記,他們共同書寫了我們這個民族不屈的斗爭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