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古代史上,有哪個人像天龍八部里面的掃地僧一般深藏不露,恐怕只有一位,而這個人卻突然消失,杳無音訊。
古代還有4個人,也和他一樣,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無論別人怎么找,都毫無線索,他們到底有何特殊?
老子
第一位是老子。老子一生在國家圖書館潛心研究30年,如掃地僧一般,孔子也曾向他求教。
他的家族世代任職周朝史官(守藏史),專職管理典籍、制定歷法、記錄國政及祭祀占卜。
公元前551年,老子進入國家圖書館任職,開始有機會閱讀大量文獻資料。
由于“史”的公平、公正、信實的特性,相對于司馬遷自成一言的《史記》,老子編寫史書更重要的不是吸引人,而是客觀公正。
所以,老子需要保持政治中立,來保障文化傳承的連續性。
而這一做就是16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寫史不肯屈從權貴,被免職。
大概過了五年,老子的名氣越來越大,又被召回繼續擔任守藏史。
周景王晚年,打算廢掉太子姬猛,改立庶子姬朝為太子,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病逝了。
貴族單旗、劉卷違背周景王的遺命,殺死顧命大臣孟賓,擁立舊太子姬猛繼位,是為周悼王。
原本有機會上位的姬朝自然心生不滿,于是他聯合被罷免的舊臣以及“百工”(手工業者與低級官吏)起兵奪位。
單旗、劉卷的軍隊被姬朝擊敗后,姬猛逃入了王宮固守。
姬朝黨羽趁著晚上,偷偷潛入宮中將周悼王劫持了。
此時晉國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殺入宮城,打算營救周悼王。
但繼位不過半年的周悼王,卻在混亂中被人殺死。
晉頃公的大軍到達后,姬朝實力不足戰敗,攜帶王室典籍逃往楚國,打算借助楚國反攻。
公元前516年,老子此時55歲了,作為守藏史的老子,因看管不善,失職被罷黜,回老家歸隱。
眼看著王朝內亂,周王室權威徹底崩塌,老子堅守了三十年的文化守護使命被迫中斷。
老子回家后,開始著書立說,系統整理畢生哲學思考,初步形成《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框架。
幾年后,老子游歷到沛地,在這里設壇授徒,傳授“道”,孔子五十一歲時,專程來到沛地和老子討論“道”。
老子一生講究無為而治,到了81歲時,老子看盡了王權幻滅,明白了身為“人”的使命,便打算西出函谷關,云游四方,尋求天道,傳播自己的“道”。
老子騎著青牛西行,到達函谷關時,答應關令尹喜的請求,留下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而后西去,世人再也不知道老子的去向。
老子西行,是生命超脫的表現,正和《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相得益彰。
西施
而第二位是西施。
春秋末期,西施出生在越國的一個小村莊里,平時幫別人洗衣服謀生。
據說,由于姿色絕美,她洗衣服時,連水里的魚都被她傾倒。
魚兒忘記了呼吸,漸漸沉入水底,“沉魚”之名傳遍天下,西施被選入越王宮。
越王勾踐一直打算向吳國復仇,便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
西施本是一鄉村窮苦姑娘,為了國仇,委身敵國,供吳王娛樂,引誘吳王墮落。
夫差被溫柔美麗的西施打動,不惜耗費巨資,為西施筑造春宵宮、館娃閣。
吳王夫差沉迷享樂,終于導致國力衰弱,民怨沸騰,最終被越王勾踐滅掉。
以王宮的嚴密程度,西施沒有辦法自己逃出去,吳國滅國前,她很有可能被吳王殺死。
但吳國被滅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寵幸后宮,深情的吳王也有可能將她送出宮去;她也可能拒絕吳王的好意,跟著吳王殉情了。
另外一種情況,越王勾踐攻吳前,就秘密派人將西施救了出來。吳滅后,王后出于嫉妒,以“紅顏禍水”的名義處死了西施。
朱允炆
第三位是建文帝朱允炆。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靖難成功。
南京城內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燕軍搜捕全城,沒能找到朱允炆,只在大殿內發現兩具遺體。
為了穩定朝野輿論,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朱棣命人將其認定成了朱允炆,并以帝王禮儀厚葬了他。
但之后,朱棣又加緊安排胡濙、鄭和持續搜尋朱允炆蹤跡,因為他始終對其身份存疑。
朱允炆很有可能在別人的幫助下,隱居避世了,那他消失后,去了哪了呢?為何朱棣傾天下之力也沒能找到他呢?
近年來福建寧德出土的墓葬,被認為是朱允炆的墓穴,可這個說法很快已經被證實,其實是元代高僧的墓穴。
朱棣登基后,窮其一生,一直御駕親征北方,難道是懷疑朱允炆前往了蒙古?如果朱棣不親自帶兵,是擔心將士會被朱允炆策反嗎?
如果朱允炆逃往北方,走陸路一直西行,去西方隱居也是可能的。
民間還有一些說法,認為朱允炆在大臣的協助下,秘密逃離南京,剃度為僧隱居寺院。
阿速吉八
第四位是阿速吉八,他是元朝泰定帝也孫鐵木兒與八不罕皇后所生的長子。
1324年三月,阿速吉八被冊封為皇太子。
泰定帝1328年病逝后,丞相倒剌沙拖延月余,于同年九月在上都擁立9歲的阿速吉八為帝,改元“天順”,與大都的元文宗圖帖睦爾形成對峙。
初期,兩軍交戰,最終大都的軍隊占據優勢,1328年11月就攻入了上都。
丞相倒剌沙獻上玉璽投降,一月后就被處死。
就像朱棣一樣,元文宗繼位后,長期派人秘密搜查阿速吉八的下落,《元始》當中,也沒有對阿速吉八的結局有明確記載。
繼位才42天的小皇帝,就好似憑空消失一般。
從被權臣擁立到倉促消失僅一個月,幼主繼位成為權臣傀儡的惡性循環加劇,為后期頻繁政變埋下伏筆。
阿速吉八的消失,導致皇位繼承徹底失控,直接引發元文宗與明宗兄弟相殘的深層動蕩,中央權威進一步瓦解。
沈珍珠
最后一位名為沈珍珠。
沈氏出自吳興望族,726年出生。本名沒有記載,民間稱呼她為“沈珍珠”。
唐玄宗時期,沈珍珠被選入東宮。太子李亨把她賜給了廣平王李豫。
742年,沈珍珠為李豫生下了長子李適。
756年,安史之亂第二年,叛軍攻破長安。
唐玄宗帶著禁軍倉皇逃跑,30歲的沈珍珠,因未隨駕落入了安祿山叛軍之手,被囚禁于洛陽掖庭為奴,長達一年。
一年后,李豫收復洛陽,尋回沈珍珠。但因為戰事不休,洛陽相對比較安全,李豫便沒有把沈珍珠帶回長安。
可沒有想到,史思明卷土重來,759年,洛陽又被攻陷。
而叛軍到來之前,李光弼已經將城內全部搬空,但是沈珍珠卻不知去向。
762年,李豫即位后,是為唐代宗(避諱李世民名,未用唐世宗),他持續派遣使臣尋訪沈珍珠18年,但終究沒有找到。
779年,李適即位,是為唐德宗,冊封典禮上,李適痛哭不止,隔空遙尊生母沈珍珠為皇太后。
他繼續擴大搜尋,派遣特使赴江淮、河南等地排查,懸賞民間線索,甚至對冒充者(如高力士養女、崇善寺尼姑)采取“寧受百欺,毋失一真”的寬容態度,導致多次大規模騙局。
終李適一生,也沒有找到母親。李適去世時,他和父親李豫已經找了四十多年。
805年,唐憲宗繼位,大臣建議不要再尋找了。憲宗只好用衣冠冢祔葬于唐代宗的陵寢,官方搜尋正式結束。
結語
每一位消失的名人,都對當時的政局,甚至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消失,也反映當時社會正處于戰亂頻繁,歷史模糊或者斷檔時期。
老子留下的道德經,至今還未被世人悟透。如果他沒有消失,繼續回圖書館寫史,是否能讓后世掌握道德經的精髓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