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清晨,印度拉賈斯坦邦沙漠熱浪蒸騰。印巴邊境印度一側,多架“陣風”戰機掛載導彈呼嘯升空,蘇-30MKI和幻影-2000緊隨其后。
印度空軍這場為期三天的大規模演習正式拉開帷幕。演習區域覆蓋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的邊境地帶,重點錘煉沙漠地形作戰能力。
印度空軍發言人強調這是“預先計劃的例行訓練”,但演習代號“辛杜爾2.0”暴露了真實意圖:這是對5月7日那場慘敗的復仇宣言。
兩個月前,同樣以“辛杜爾”為名的行動中,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在120公里外發射霹靂-15導彈,擊落印度陣風戰機編隊長機,創下陣風服役以來首次實戰折戟記錄。那場沖突讓印度損失了至少5架戰機,包括陣風、蘇-30MKI和幻影-2000。
印度空軍這次可謂精銳盡出。陣風戰機打頭陣,法國達索公司甚至專門派技術團隊隨隊參演,試圖挽回聲譽。
演習中特別設置“超視距對抗”環節,陣風掛載射程120公里的“流星”導彈,模擬對抗殲-10C的霹靂-15。
但軍事觀察家一眼看穿問題所在:陣風缺乏遠程預警機配合,實際超視距作戰能力大打折扣。但蘇-30MK仍I憋著勁要一雪前恥。
印度緊急從俄羅斯引進“喜馬拉雅”電子戰吊艙,測試對抗殲-10C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效果。紙面數據上,蘇-30MKI的雷達探測距離達400公里。
但在實戰中對殲-10C這類中型機的有效跟蹤距離僅有150公里左右。相比之下,殲-10C的KLJ-7A雷達能在170公里外鎖定目標。這意味著空戰還沒開始,蘇-30MKI就可能陷入被動。
最尷尬的當屬幻影-2000。這款1980年代的老將原計劃2020年前完成升級,但至今41架中仍有一半使用老式機械儀表。
為了讓它在演習中不拖后腿,印度緊急從以色列引進“德比”中距導彈,射程勉強提升到80公里,但對比殲-10C的霹靂-15差了一整個世代。不少印度飛行員私下稱其為“移動靶標”。
耐人尋味的是,這次軍演區域的選擇暴露了印度空軍的心理陰影。他們特意避開了5月空戰損失最嚴重的旁遮普和克什米爾地區,轉而選擇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
這些區域的空防主要由巴基斯坦的F-16戰斗機負責,而非讓印度吃過苦頭的殲-10C。這種刻意回避,與其說是戰略選擇,不如說是心理畏懼。
更明顯的信號是空中管制。就在軍演前夕,印度宣布將巴基斯坦飛機進入印度領空的禁令延長至8月23日。
巴基斯坦則針鋒相對,把對印度關閉空域的時間延長到8月24日。兩國邊境空域已經形成事實上的航空隔離區。
印度在拉賈斯坦邦部署了S-400防空系統,但該系統的軟肋早已暴露:沙漠地形導致雷達波衰減嚴重,對低空目標探測距離縮水40%。
面對電子干擾時,火控系統曾出現12秒信號中斷。巴方透露,他們已針對性調整了殲-10C的電子戰參數,專門壓制S-400的指揮雷達。
當印度戰機在沙漠上空演練復仇劇本時,巴基斯坦的應對從容而精準。巴空軍在拉合爾、木爾坦等前沿基地部署了兩個殲-10C中隊,每架戰機攜帶4枚霹靂-15和2枚霹靂-10導彈。
這一系列準備,無疑形成了“超視距攔截+近距格斗”的完整鏈條。其中我國的支持,提供了關鍵保障。
巴方ZDK-03預警機升級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同時跟蹤200個目標,指揮半徑擴大到400公里:印度戰機一起飛就會被鎖定。這種預警能力的躍升,徹底改變了邊境空戰游戲規則。
技術支援同樣及時。中國專家團隊為巴基斯坦的紅旗-9BE防空系統加裝反隱身模塊,使其對陣風的探測距離從80公里提升到110公里。
巴總理在議會演講中特別提到,沖突期間中國“凌晨4點就送來防空系統的最新參數”。這種全天候協作效率,讓任何潛在對手望而生畏。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中國在喀什部署的東風-26導彈,其射程覆蓋印度全境,形成“你打我朋友,我打你本土”的制衡格局。
莫迪政府正面臨反對黨關于“5月戰機損失真相”的尖銳追問。此次軍演包裝成“雪恥之戰”,背后是國內政治壓力。
印度邀請了12國武官觀摩演習,法國代表團重點關注陣風戰術改進,美國則盯著新到貨的“阿帕奇”。這種“軍事外交秀”暴露出印度試圖通過國際關注轉移國內視線。
但真正的戰場不會配合政治表演。印度空軍在演習中設計了“導彈-戰機協同突擊”戰術:先用巡航導彈飽和攻擊巴方防空陣地,再用陣風實施精確打擊。
這套戰術復制2019年印巴空襲模式,卻刻意回避了一個關鍵變化:如今巴基斯坦防空體系已今非昔比。
紅旗-9BE防空系統經過升級,配合預警機組成的多層次防空網,讓印度戰機突擊的成功率大打折扣。
兩個月前被擊落的陣風飛行員至死想不明白:為什么法式戰機、俄式導彈、美式電子戰裝備的組合,在實戰中如此不堪一擊?
答案其實簡單:現代空戰打的是體系,不是單項裝備的擂臺賽。巴基斯坦飛行員駕駛殲-10C升空時,背后有預警機提供400公里半徑的戰場態勢。
地面有升級版防空系統掩護,導彈有衛星導航修正彈道。這種由中國軍工體系支撐的全天候作戰能力,才是真正的“打不垮的底氣”。
當印度戰機還在為避開殲-10C雷達絞盡腦汁時,巴方飛行員已在研究用霹靂-15攔截低軌道衛星。這種代際差距,不是靠買幾架新戰機就能彌補的。
黃昏的拉賈斯坦沙漠,最后一批參演的印度戰機返航著陸。新接收的“阿帕奇”直升機在機庫閃閃發光,卻無法解決體系作戰的根本困境。
印度花費3億美元一架買來的陣風,在巴基斯坦媒體眼中不過是“昂貴的靶子”。邊境另一側,巴空軍地勤正在為殲-10C更換國產發動機。中巴聯合研發的梟龍Block4原型機已進入總裝階段,未來南亞天空的力量對比,不會因一場演習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