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按理說,伊朗的"抵抗軸心"盟友在這種時候應該站出來撐場子,就像過去每次美國找茬時那樣。
誰知道現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特朗普又開始放狠話要炸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組織卻全都裝聾作啞,仿佛事不關己。
到底是什么讓最鐵的兄弟都不說話了?中俄這時候還敢往火坑里跳,究竟圖什么?
作者:含
最鐵的兄弟都不說話了,這次是真的涼了
特朗普這次放狠話不是第一回了。
7月19日他就強調過類似觀點,甚至撂話說"伊朗別想重建核設施,否則繼續炸"。
美以聯手空襲伊朗核設施后,特朗普宣稱"全部摧毀",但美國媒體爆料說幾個月就能修復,這話說得挺沒底氣。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倒是實話實說,承認"破壞嚴重"。
但他緊接著強調鈾濃縮不會停,這涉及伊朗的"民族自尊心"。
按常理,這種時候伊朗的四大盟友該站出來放狠話了,至少得表個態度吧。
可現實卻讓人大跌眼鏡。
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卡西姆還在罵以色列,說要繼續抵抗,但對特朗普威脅伊朗的事一聲不吭。
哈馬斯剛發聲明譴責以色列"屠殺加沙平民",但提到伊朗時卻只字未提。
胡塞武裝平時和以色列互射導彈玩得挺嗨,這次卻異常安靜。
要知道他們可是號稱擁有百萬成員的龐大軍事組織。
伊拉克民兵更是絕了,過去反美口號喊得震天響,現在連個影子都看不見。
這種集體沉默的場面,簡直前所未見。
要知道在此前的美伊直接軍事沖突中,正是這四大武裝力量第一時間全力策應伊朗。
當時胡塞武裝持續襲擊紅海船只,伊拉克民兵頻繁打擊美軍基地,真主黨與哈馬斯同時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
那會兒形成的完整抵抗陣線,聲勢浩大得很。
如今這種冷淡態度,背后肯定有文章。
四大盟友雖然現在處境都不太好,尤其是真主黨和哈馬斯,過去一年多損失確實慘重。
但整體來說,他們并沒有完全失去武裝能力。
胡塞武裝和伊拉克民兵的情況更是一向良好,動員能力依然相當驚人。
坑隊友的下場:再也沒人愿意替你擋槍子
四大盟友這次不表態,原因其實很簡單。
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被坑怕了。
上次美伊交火,伊朗的做法確實讓盟友們火大。
伊朗軍方竟然在空襲前秘密通知美方行動細節,實際交火也僅僅點到為止。
打完了還很快單方面宣布停火,這種被盟友視為"政治表演"的作戰方式,簡直是在開玩笑。
結果呢?伊朗自己全身而退,盟友卻遭了殃。
當時全力配合的四大武裝力量承受了以色列的猛烈軍事報復。
真主黨在貝魯特南郊的核心基地遭到毀滅性空襲,損失慘重。
哈馬斯在加沙被炸得喘不過氣,損失超過1.4萬名武裝人員。
胡塞武裝雖然在也門本土相對安全,但其下轄的蘇臺達地區也遭到精準打擊。
伊拉克民兵組織更是直接被以色列點名警告,多個基地被摧毀。
這種"戰略背叛"已經影響到了抵抗軸心的互信基礎。
用網上的話說,就是"我替你擋子彈,你卻在跟敵人握手"。
任何一個組織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寒心。
更要命的是,伊朗這種"做樣子"的戰爭方式暴露了一個問題。
就是伊朗政府內部在對美態度上存在嚴重分歧。
一邊是強硬派要求真刀真槍地干,一邊是溫和派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結果搞出來的就是這種四不像的作戰方式。
既沒有威懾到美國,也沒有保護好盟友,反而讓大家都覺得不靠譜。
現在特朗普又要動手,盟友們可不想再當炮灰了。
這就是典型的"信任危機"。
在國際關系中,信任一旦破裂,要重建可就難上加難了。
中俄這時候還敢往火坑里跳,圖什么?
就在伊朗陷入空前孤立的時候,中俄卻有了新動作。
7月22日,中國和俄羅斯的外交團隊抵達德黑蘭。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蓋伊當天確認:"三方會談將立即舉行"。
重點討論核問題及地區安全框架,這個時機選擇確實耐人尋味。
有網民質疑這是"意氣用事"。
畢竟特朗普隨時可能再次空襲,德黑蘭這地方確實不太安全。
更要命的是,美國財長貝森特前一天剛威脅對中國進口伊朗石油征收100%二級關稅。
這等同于全面封鎖中伊能源貿易,風險確實不小。
但中俄這么做絕不是沖動行事,而是有深層考量的。
首先,伊朗的反美立場雖然在策略上有搖擺,但本質沒變。
阿拉格齊明確表示,鈾濃縮活動涉及伊朗的"民族自尊心",絕不會停下來。
雖然美國空襲后伊朗核設施確實受損嚴重,但伊朗的戰略價值依然存在。
其次,這事關國際法權威。
2015年簽署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就是大家熟知的伊核協議。
這可是經過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的國際條約。
中國和俄羅斯作為協議創始締約國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參與伊朗核問題磋商是履行大國責任。
當前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并威脅動武,如果中俄缺席談判桌,就等于將涉及全球核安全的重要議題完全交給西方主導。
第三,這是地緣戰略的現實需要。
波斯灣作為全球60%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關乎中國核心能源安全。
中國近年來持續推動海灣國家安全合作框架,比如促成沙特伊朗和解。
在美伊戰爭風險急劇升高之際,如果對伊朗困局袖手旁觀。
將使多年經營的中東戰略布局毀于一旦。
對俄羅斯來說,伊朗是其在中東的重要支點。
失去伊朗,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將大打折扣。
更何況,俄羅斯本身也面臨西方制裁,與伊朗有著共同利益。
所以說,中俄這次冒險赴德黑蘭,不是意氣用事。
而是基于現實利益考量的理性選擇。
這局棋一步走錯,中東十年都得重新洗牌
中俄伊三方會談,本質上是重塑中東安全秩序的關鍵博弈。
談判桌上三個核心議題將決定未來格局。
第一是核設施保護機制。
如何在美國軍事威脅下維持伊朗核活動的透明與安全。
這不僅關系伊朗的核主權,也涉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權威性。
第二是石油貿易的替代方案。
特別是面對美國二級關稅威脅時的能源輸送路徑創新。
德黑蘭近郊正在加速建設的霍爾木茲海峽監測系統,由中國北斗導航提供技術支持。
能在沖突發生時保障油輪航行安全。
而中國-中亞-伊朗的陸上能源走廊規劃,則為規避美國海上封鎖提供了現實通道。
第三是地區安全框架構建。
這關乎也門停火、敘利亞重建等具體沖突熱點的解決路徑。
不同于俄羅斯側重軍事技術合作的傳統路徑,中國方案更注重發展導向的基礎建設。
這些實實在在的基建項目,遠比空洞的軍事承諾更能凝聚合作共識。
當美國仍沉迷于"航母威懾+石油美元"的舊霸權模式時。
中俄伊合作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徑,以核不擴散原則為底線,以區域發展共同體為目標。
通過能源通道多邊化和安全機制協商化實現穩定。
這種新模式的戰略價值,遠超傳統的軍事結盟。
美國的戰略困境正在加劇。
雖然五角大樓制訂了打擊伊朗福爾多核設施的"雷霆方案"。
但能源部內部報告顯示,全面空襲伊朗也將導致美國原油價格暴漲。
通脹率飆升讓美國人民無法承受。
此前美國為報復伊朗而空襲敘利亞后,美軍被迫撤出伊拉克三個戰略基地的教訓歷歷在目。
如今特朗普要因為伊朗賣給中俄石油而再次開展空襲行動。
那么美軍真要掂量掂量后果了。
畢竟中東覺醒,正在路上。
這次三方會談的成果,將直接影響中東未來十年格局。
如果談判成功,將標志著以中俄為主導的多極化秩序在中東的確立。
如果談判失敗,地區沖突可能進一步升級,但美國的單邊主義路徑也將走到盡頭。
無論哪種結果,傳統的霸權模式都已經行不通了。
這局棋的每一步,都在重新定義國際關系的游戲規則。
#AIGC熱點大賽#結語
這場看似突然的"背叛",實際上是地緣政治理性回歸的必然結果,情義讓位于利益考量。
中東正在告別傳統的代理人戰爭模式,走向更加務實的多邊合作時代,變化已不可逆轉。
面對這樣的地緣政治大變局,你認為哪種力量將主導中東未來?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參考資料
《伊朗:25日將同歐洲三國就核問題進行談判》千龍網
《伊朗表態不放棄鈾濃縮 特朗普稱“必要時”將再打擊伊核設施》光明網
《伊朗總統:對與美國談判持開放態度 只是很難信任華盛頓》新浪財經
《特朗普:準備再次打擊伊朗核設施》衛星通訊社
《特朗普堅稱已“完全摧毀”伊朗三處核設施》人民網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