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月1日的臨近, 特朗普和其他國家在關稅的談判上似乎開啟了加速鍵。7月22日當天,特朗普就收到了三個國家送上的大禮。
或許是這些大禮給了特朗普底氣,轉身就對中國下令,禁止中國對外擴大出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特朗普收到3國大禮!
7月22日,特朗普接連收到三份協議。首先是美日協議高調登場,日本承諾向美國投入高達5500億美元的資金,并開放包括大米在內的敏感農產品市場。
作為交換,美國同意將對日商品征收的對等關稅從先前威脅的25%降至15%。
特朗普熱情洋溢地描繪著美國將獨占90%的投資利潤,以及數十萬就業崗位的美好前景,但對日本國內產業可能面臨的沖擊則輕描淡寫。
緊接著是與菲律賓的協議。特朗普稱贊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是非常強硬的談判者,但協議內容卻顯得頗為傾斜,菲律賓承諾對美國商品敞開大門,實施零關稅。
而美國則對菲律賓商品維持19%的關稅壁壘,此外,雙方還提及將在2026年美菲建交80周年之際擴大軍事合作,具體內容則語焉不詳。
在同天,印尼方面達成的協議透露了稍多細節。印尼同意移除一系列美國企業抱怨的障礙,簡化對美國農產品的檢驗程序,認可美國的汽車安全標準和食品藥品認證,取消關鍵礦物的出口限制,并承諾購買美國的石油、天然氣和農產品。
美方一位匿名高官樂觀估計,這能為美國帶來約500億美元的價值。
然而協議中埋下的一顆釘子,對在印尼生產但含有特定比例零部件或原材料的產品,美國將征收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其中就包含了一些第三方國家。
這種快簽協議、慢出細則、高壓開路的模式,已成為特朗普政府貿易談判的鮮明標簽。加上之前和英國以及越南的協議,手握已經有著五份協議。
特朗普顯然感覺腰板更硬了,于是迅速將目光投向東方大國。這份剛剛收獲的底氣,直接促成了他對華政策的急轉彎。
轉向中國
幾乎就在三國協議墨跡未干之際,美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令人咋舌的轉變。財政部長貝森特成為傳遞這一強硬信號的主要擴音器。
他首先拋出了對中國制造的指控,聲稱中國商品已在全球市場泛濫成災,要求中國立刻停止擴大出口。
這種說法完全無視了全球供應鏈中中國制造的高效率與市場選擇的自然結果,簡單粗暴地將市場現象歸咎于中國政策。
更引人矚目的是,貝森特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國正常的能源進口。他強硬表示,中國必須停止購買伊朗和俄羅斯的石油,否則將面臨最高達100%的關稅懲罰。
他甚至在采訪中流露出一種貿易問題談得差不多了,現在該談點別的了的姿態,直言不諱點明中美俄之間因為這件事情產生的情況。
香港《南華早報》敏銳地指出,這表明美方正試圖將中美貿易談判的焦點,從關稅等具體經濟議題,強行扭轉到地緣政治領域,特別是針對中國與俄羅斯、伊朗的關系。
而美國有這樣的表態,對于第三輪中美貿易談判,也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且距離8月12日雙方關稅休戰到期日越來越近。
美方此舉,無疑是企圖在談判桌上憑空制造新的籌碼,以極限施壓的方式,迫使中國在核心經濟利益甚至獨立外交政策上做出讓步。
復旦大學辛強教授的分析一針見血,美方顯然在試圖將非貿易議題“安插”進本應聚焦經貿問題的談判中。這種做法,徹底暴露了美方將貿易談判武器化,服務于其更廣泛地緣政治遏制目標的真實意圖。
中國社科院專家呂祥警告,這種捆綁策略嚴重違背了雙方建立磋商機制的初衷,是在玩火,可能導致剛重啟的對話機制崩塌。
中方的回應
面對美方突如其來的高壓和議題的泛政治化,中方的回應展現出清晰的戰略定力和一貫的原則立場。
在原則問題上,中方態度鮮明,寸步不讓。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了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一貫和明確立場。
他著重強調,中美雙方應共同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充分利用現有的經貿磋商機制。
通過坦誠務實的對話來增進理解、消除誤會、深化合作,這才是推動中美經貿關系乃至整體關系穩定健康發展的正道。
對于美方將中國合法采購伊朗、俄羅斯石油納入談判議題的企圖,中方更是斬釘截鐵地予以回擊,堅決反對任何非法的單邊制裁和損害他國主權的長臂管轄。這堵原則的防火墻,筑得堅實而明確。
在談判策略上,中方牢牢把握核心,拒絕被帶偏節奏。正如辛強教授所預判的,中方不可能接受美方將非貿易議題硬塞進貿易談判框架。
貿易談判的核心必須是解決雙方在貿易領域的關切和分歧,不能被無關的地緣政治議題所干擾、綁架或裹挾。這種清醒的認知和堅定的聚焦,守住了談判的理性基礎。
針對美方施壓的本質,中方專家也進行了有力剖析。呂祥研究員直指美方行為的實質是利用貿易談判作為工具,脅迫中國配合其打壓俄羅斯的戰略。
他犀利地點明,美國自身直接對抗俄羅斯的手段有限,故而試圖向其他國家轉嫁壓力。
他充滿信心地表示,中國不會吃它這一套。這份底氣和自信,源于對國家主權、發展利益以及國際公平正義原則的堅定維護。
縱觀中方的回應,核心始終如一。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務實的對話解決具體的經貿關切。
將貿易問題無限政治化、擴大化,不僅無助于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反而會毒化談判氛圍,侵蝕雙方好不容易重建起來的有限互信。
中美這兩個最大經濟體關系的穩定,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解決問題,而非強加于人、充滿意識形態色彩的政治作業。
24小時內收獲三份協議,美國看似在貿易棋盤上落子如飛、氣勢如虹。轉身對中國拋出的禁令與能源威脅,更顯強硬姿態。然而真正的國際貿易智慧,遠非高壓成交或單邊命令所能涵蓋。
三國協議雖簽,細節模糊且暗含不對等,長遠效益尚待檢驗。而對華策略的急轉,將復雜的地緣政治與貿易議題強行捆綁,無異于在談判根基上埋雷。
中方展現的定力與原則,聚焦貿易本質、拒絕議題混淆、捍衛合法權益,恰恰是維護全球經貿體系穩定的關鍵。
歷史證明,以鄰為壑的貿易戰沒有贏家,將經濟議題政治化更會滋生風險。唯有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真正回到解決雙邊經貿關切的正軌,才能撥開重重迷霧,為兩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復蘇開拓出互利共贏的堅實路徑。
主要信源
美財長稱美中第三輪磋商下周舉行,瑞典發聲:將主辦新一輪會談——北京日報客戶端2025-07-23
特朗普稱與菲律賓、日本達成貿易協議,透露與印尼協議細節——澎湃新聞2025-07-23
美日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夸耀成績,日本國內情緒復雜——北晚在線2025-07-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