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預計讓3萬人今晚失眠——
01
先拋一枚炸彈:
昨晚我把魯迅那段“男人拉良家下水、勸風塵從良,女人和窮人談錢、和富人談感情”發到朋友圈,20分鐘后,評論區殺瘋了。
有人跳腳:“魯迅就知道貼標簽!”
有人抱拳:“先生真乃互聯網嘴替。”
最絕的是一位已婚姐妹,默默甩來一句:“別罵了,我在兩種身份里反復橫跳。”
你看,真正扎心的從來不是句子,是句子照出的那張臉紅心跳的自拍照。
02
把鏡頭拉遠——
你以為魯迅在寫男女,其實他在寫權力。
男人的“拉良家下水”,是征服圣潔的爽感;
男人的“勸風塵從良”,是扮演上帝的爽感。
前者用欲望撕碎規則,后者用道德重塑規則,規則只是玩具,核心是爽。
女人的“和窮人談錢”,是避險;
女人的“和富人談感情”,是升維。
一個在加固地板,一個在撬開天花板。
魯迅真正想說的:
人性=權力欲+生存算法的混合體,不分性別,只分場景。
03
不信?給你三顆當代子彈。
子彈A:直播間里的榜一大哥
月薪五千的小哥,在女主播一聲“哥哥”里豪擲三萬,只為看她從“清純學姐”換裝“小野貓”。
——拉良家下水的賽博版。
子彈B:小紅書里的“上岸文學”
夜場女孩發筆記《攢夠200萬就回老家開花店》,評論區清一色“姐妹清醒”“等你開業我包場”。
勸風塵從良的流量密碼,被算法玩成了溫情生意。
子彈C:相親角的折疊現實
A面:月薪8K的男生被追問“有沒有房貸”;
B面:年薪百萬的程序員被追問“你多久沒戀愛了”。
窮人的錢、富人的感情,在10平米的天地里循環播放。
04
再往深捅一刀:
為什么我們總在這套規則里打轉?
答案很殘忍:因為這套規則,是我們親手寫的。
男人把“圣潔”捧上神壇,才擁有了瀆神的快感;
女人把“貧窮”判定為危險,才把“富人”捧成新神壇。
人人都是規則的受害者,人人都是規則的承包商。
05
那怎么辦?
魯迅沒給答案,我給。
第一步:承認自己是雙標狗。
今天罵別人拜金,明天自己相親問戶口;
今天嘲笑大哥刷禮物,明天自己為“小哥哥腹肌照”沖榜。
先松綁,才能松綁他人。
第二步:把“人”從標簽里摳出來。
看見夜場女孩,先別腦補“可憐身世”,她可能在寫碩士論文;
看見豪擲千金的大哥,別急著罵“油膩”,他可能剛給山區小學捐了20萬。
人性是薛定諤的貓,標簽是坍縮的按鈕。
第三步:把權力游戲玩成生存工具。
談錢就談錢,別羞答答;
談情就談情,別算籌碼。
最怕的是用感情包裝生意,用生意驗證感情。
06
最后,送你一句暴改魯迅:
“男人大可不必嘲諷女人的算計,女人大可不必嘲笑男人的征服,畢竟——
我們都在用各自的劇本,演同一個人性爛俗的故事。”
看清這一點,或許今晚能少吵一架,少吃一頓毒雞湯。
畢竟,真正的勇士,敢于在拆穿套路后,依然敢愛敢恨敢轉賬。
(點贊+在看,轉發給那個正在罵魯迅的朋友,他可能需要一面鏡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