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24日訊 今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日內觸及漲停,截至收盤漲幅超7%,創2025年3月以來新高。A股鋰礦概念股集體大漲,截至收盤,盛新鋰能、西藏礦業、天齊鋰業漲停,華友鈷業、永興材料、中礦資源、贛鋒鋰業等跟漲。
在這背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反內卷”之風正從終端環節向上游傳導。
一方面,產業鏈公司已相繼展開停產檢修/技改工作:
江特電機7月21日公告,近日接到全資下屬公司宜春銀鋰的通知,為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生產設備后續的安全穩定運行,宜春銀鋰擬于7月25日對產線進行設備檢修,預計檢修時間26天左右。
中礦資源則于6月27日公告,為進一步降低鋰鹽業務生產成本,加速推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深化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下屬全資公司中礦鋰業擬對年產2.5萬噸鋰鹽生產線進行綜合技術升級改造,投資建設年產3萬噸高純鋰鹽技改項目,停產檢修及技改時間約為6個月。
另一方面,鋰資源端,近期江西、青海等地已著手規范涉鋰資源生產,方正證券指出,這有助于行業實現供給出清。
其中,券商研報顯示,江西宜春市自然資源局下發關于編制儲量核實報告的通知,要求8宗涉鋰資源礦權按要求及時編制礦種變更儲量核實報告,科學合理確定開采主礦種。
另外,據藏格礦業日前公告,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收到海西州自然資源局、海西州鹽湖管理局下發的《關于責令立即停止鋰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通知》,要求公司立即停止違規開采行為并積極整改,完善鋰資源合法手續。子公司藏格鋰業已經停產,藏格礦業正積極推進鋰資源開采手續辦理,待鋰資源開采手續辦理完成后,將及時向海西州鹽湖管理局申請復產。
根據藏格礦業公告,2025年藏格鋰業計劃實現碳酸鋰產量11,000噸、銷量11,000噸;上半年預計實現碳酸鋰產量5,350噸、銷量4,470噸,單月銷量不到800噸。因此券商預計,藏格鋰業停產對國內鋰鹽供應量影響有限。
但值得留意的是,中信證券指出,據自然資源部,藏格鉀肥察爾汗鹽湖采礦權的證載礦種為鉀鹽而非鋰礦,判斷藏格鉀肥違規開采鋰資源或因此而起。據自然資源部,青海地區仍有部分鋰鹽湖的采礦權證載礦種與實際開采礦種并不一致,且部分鋰鹽企業采礦權已經到期。
據SMM,2024年鹽湖提鋰產量占國內碳酸鋰產量的19%,分析師建議關注后續鹽湖區的采礦權合規風險,如果仍有鹽湖提鋰企業因此停產,或對國內鋰鹽供應產生較大影響。
拉長時間線來看,2022年以來,鋰電產業鏈價格坐上了“過山車”,碳酸鋰現貨價格從曾經60萬元/噸的高位急劇下跌至6萬元,跌幅超過九成。在這背后,淺層原因或在于市場供需關系變化,深層原因更在于行業內持續已久的“內卷式”競爭。
不過,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層面已經多次強調整治“內卷式”競爭,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中信建投認為,目前光伏、鋰電均處于盈利底部,“反內卷”有望成為推動新能源行業中長期盈利修復的關鍵推動力。鋰電方面,“反內卷”政策主要在提升電池標準、限制產能無序擴張、推動落后產能退出、降低出口退稅、縮短付款周期等方面,看好碳酸鋰及電池環節。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總產量為697.3GWh,同比增加60.4%,保持較高增速,且三季度有望迎來需求旺季。智利5-6月份出口量較此前大幅下滑,或導致7-8月中國鋰鹽進口量下滑,疊加國內藏格鋰業停產,短期鋰鹽供應或有所下滑。長期來看,6-7萬元/噸的鋰價已經觸及大部分鋰礦廠商的成本線,向下空間有限。在長期成本支撐以及短期基本面好轉的背景下,鋰價有望走出底部區間。
但國泰海通證券也提醒,短期供應擾動發酵對盤面或依然有推動作用,中短期受政策情緒驅動,鋰價仍有沖高動能。但長期供過于求格局未扭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