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王益區田壟上,熱風裹挾著清甜撲面而來。在黃堡鎮梁家塬村的銅川市益民利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種植園區里,150畝葡萄園正上演著豐收的喜悅——飽滿的夏黑葡萄串串垂掛,在陽光下泛著誘人光澤,宣告著成熟的訊息,更映照著周邊群眾的幸福生活。
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結出的不只是豐碩果實,還有群眾鼓鼓的“錢袋子”。除了已上市的夏黑葡萄,滬太、陽光玫瑰等品種將陸續登場,畝產可達4000斤,光葡萄一項產值可達80萬元,經濟效益可觀。不遠處的200多畝桃林里,未央2號、淺間白桃等品種各展風采,憑借鮮嫩多汁的口感在市場站穩腳跟,這些豐收的果實,正通過多種方式變成群眾手中的收益。
據了解,銅川市益民利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王益區自然優勢,在梁家塬村、安村流轉耕地1500畝,打造現代果業基地,建成高標準示范園,蘋果、鮮桃、葡萄等果樹在此扎根。園區里,現代蘋果良種苗木及中間砧技術落地生根,集約化良種繁育基地生機勃勃,勾勒出“種植+繁育+科技”的現代農業圖景。
“咱主要采取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勞務用工3種方式進行防止返貧幫扶,3種方式也相互交叉。梁家塬村村集體分107200元,安村村集體分紅61000元,這些錢可以讓村里辦實事。目前參與分紅的有37戶,每戶每年400元,雖不多但卻是穩穩的收益。周邊常年在園區務工的有100多人,一年勞務費就有220多萬,這是不少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公司負責人劉銅利介紹道。
葡萄藤下,李亞娟正麻利地剪著葡萄,竹籃很快堆成小山。她家里5畝多土地全部流轉給園區,“我一天在這里務工能掙120塊,比打零工穩當多了。”她擦了擦汗,笑著說,“這里不光能掙錢,技術員教的疏果、套袋技術咱都學會了,以后種果樹也心里有底,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以前憑經驗澆水施肥,現在靠數據說話,果子長得勻,甜度還高了兩三個點!”技術員指著“銅川益民利農智慧農業平臺”介紹。智慧農業讓農產品提質,也讓務工群眾的活兒更好干、收入更穩定。而注冊商標“銅蜜”品牌,入駐了華東農產品中心、鮮鋒會交易平臺,與盒馬鮮生等大型商超的合作,讓產業路子走得穩,群眾的收入有了長遠保障。
對于未來,劉銅利規劃清晰:“不光要種得好、賣得好,還得讓城里人來這兒瞧新鮮!”規劃修建觀光步道,讓游客體驗采摘,配套農家菜館制作果醬、果酒,讓“田埂變景點,果園變樂園”,引入和改良更多適宜品種,深化數字農業應用,加強農旅融合……這一切的發展,最終都指向讓群眾的日子更富裕、更紅火。
從傳統種植到科技賦能,從零散經營到品牌化發展,王益區的這片田野,不僅孕育著豐收的果實,更書寫著群眾富裕的故事,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絢麗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羅速速)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