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總理三天前曾站在黑龍江邊上,指著對岸的中國,當場給身邊的官員下達了一條“死命令”,“聯通中國刻不容緩”。
三天后,1架客機就在黑龍江對岸的俄領土失聯,機上49人杳無音訊,而俄方的搜救行動卻顯得十分遲緩。
7月24日,俄緊急情況部門消息顯示,一架載有49人的俄羅斯安-24客機在俄羅斯阿穆爾州失聯。
阿穆爾州與中國黑龍江省只有一江之隔,截至目前這架飛機失聯了多久不清楚、失聯的具體地點區間未披露、失聯乘客名單中有無外籍人士也未公布。
而從俄方的搜救行動來看,總給人一種遲緩的感覺,這架飛機上包括機組人員在內一共49人,而俄方的搜救工作只派出了1架米-8直升機和12人組成的搜救小隊。
阿穆爾州的面積約為36.19萬平方千米,比3個韓國的面積還要大,俄方前期派出的這個搜救小組不管怎么看,人數都不夠,除非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俄方已經提前得知這架飛機去哪了。
果然也不出所料,俄方的這個搜救小組僅用了不到6個小時的時間就找到了這架飛機的殘骸,俄方表示初步信息顯示機上無人生還。
如此看來的話,俄方搜救工作行動遲緩的原因是俄方早已知曉失事飛機已墜毀,甚至也早就知道這架飛機墜毀的地點了。
那么這架飛機究竟是如何墜毀的呢?俄羅斯遠東運輸檢察院表示,涉事飛機安-24客機在失聯之前正在滕達機場附近進行第二次進近,即接近機場準備降落,隨后飛機失聯。
另外有消息人士表示,在客機飛行的過程中未發生緊急情況的信號,但是這還不能成為排除恐怖組織劫機的一個證據,飛機在飛行的過程中是十分順利的,只是在飛機即將落地的那一段時間與塔臺和地面雷達失去了聯系。
造成這個原因的只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是人為干預:在過往的飛機失事事件中,這種例子是存在的,例如很多人就認為MH370的失事是由于飛行員的人為干預引起的。
如果是飛行員刻意關閉無線電系統、應答機等就有可能造成飛機失聯,或者在誤操作的情況下可能導致飛機失能,從而使機組成員出現暈厥的情況,例如MU5735在2分鐘內下墜8000米,機組因過載而無法回應地面呼叫。
第二種是環境影響:例如太陽風暴或者電離層擾動都可能影響飛機的HF通信,而雷暴則能夠干擾VHF信號,MH370失聯前曾報告過靜電干擾。
第三種是飛機故障:如果飛機的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導航系統失效,那么這架飛機就極有可能與地面失去聯系,而這個原因也很有可能是本次飛機失事的罪魁禍首。
根據俄航空部門介紹,這架失事飛機機齡達到了50年,而且俄航空局還將其適航證有效期延長到了2036年。
根據國際客機的主流設計壽命來看,窄體客機的設計壽命一般為25到30年,而俄羅斯的這架安-24在如此高齡的情況下還在飛行,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但是從側面來看,為何俄羅斯還在運營如此老舊的飛機?安-24是前蘇聯留給俄羅斯的遺產,它于1958年開始設計,1960年開始批量生產。主要廠家是基輔“阿維亞尼特”飛機制造廠、烏克蘭烏德飛機制造廠等。
目前俄羅斯已經不具備生產這款飛機的能力了,或許這就是為何俄羅斯還在運營如此老舊的飛機的原因。
一場俄烏沖突硬是把俄羅斯“戰斗民族”的光環給沖刷得干干凈凈,它暴露出了自身的真實水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俄羅斯在現代工業體系中徹底沒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