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連續三個月,中國減持美債總計超過27億美元,鍺出口暴跌95%,銻出口驟降88%。
就在中方出手的同時,特朗普卻發出威脅:要"強行解散金磚組織",一個連成員都不是的國家,竟然要解散主權國家間的合作機制。
為什么美國如此焦慮?中方這一招為何被稱為"打七寸"?
作者-山
這個讓美國夜不能寐的秘密
美國這次是真急眼了。
就在上周,這位美國總統再次放出狂言:如果金磚國家敢有實際行動,美國就強行讓這個組織解散。
這番話的荒謬程度,就像一個不是班委的同學威脅要解散學生會一樣,聽起來既可笑又透著一股子急躁。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特朗普口吐狂言的同時,美國眾議院火速通過了三項反華法案。
第一刀砍得夠狠。
對臺5億美元軍事援助,名義是"防御性武器",實則七成資金回流美國軍火商腰包。
給臺灣的不過是翻新二手貨,這套把戲華盛頓已經玩得爐火純青。
第二刀則更加荒唐。
要求禁止官方地圖標注臺灣為中國領土,可就在法案通過的當天,美國國務院官網刪了臺灣標注。
谷歌、百度地圖紋絲不動,就連美國駐華使館的官方賬號所發的中國地圖照樣包含臺灣島。
這足以說明美國的自欺欺人,已經到了滑稽的地步。
最后一刀直插民間交往。
有人提案要切斷華盛頓與北京41年的友城關系,甚至把中國定為"敵對國家"。
這種自斷橋梁的做法,連美國學者都看不下去:"視中國為死敵,只會阻礙美國發展"。
這套組合拳打得熱鬧,卻暴露了華盛頓的底牌。
想在談判前制造籌碼,用政治施壓換經濟讓步,可問題是,這種看似聰明的雙重策略,恰恰暴露了美國內心的虛弱。
當一個全球霸主開始對一個自己連成員都不是的組織發出威脅時,我們就知道事情的嚴重程度遠超想象。
一招"打七寸"的精準邏輯
說到底,特朗普的焦慮來自一個致命事實。
美元這個坐了30年的鐵王座,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
數據不會撒謊:全球官方美元儲備比例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的超過70%,下降到不足60%的歷史最低點。
更要命的是,金磚國家推動的"金磚支付系統",已經覆蓋了159個國家。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全球有超過八成的國家,都在尋找繞過美元的支付方式。
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的話說得很實在:本幣結算是被美國制裁逼出來的。
在俄羅斯與金磚伙伴國之間的貿易中,已經有超過90%是以本國貨幣進行支付的。
這就像一個霸道的店主天天威脅顧客,結果顧客們聯合起來另開了商店。
美國的"金融核武器"用得越頻繁,反彈就越強烈。
每出一招金融制裁,就多一個國家倒向中國的金融機制。
這種自我削弱的操作,讓華盛頓的戰略家們開始夜不能寐。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中國的反擊精準得像手術刀。
連續三個月減持美債,從第一大債權國變成第三大債權國。
稀土出口量大降,銻下降了88%,鍺下降了95%。
這兩種元素基本都被用于武器生產制造,也就是說,中國這一招直接切斷了美國的"軍工血管"。
難怪特朗普急得要跳腳,這確實打在了美國的"七寸"上。
美國能維持全球霸權,很大程度上靠美元結算主導地位。
全球90%的貿易結算依賴美元,這意味著美國可以不斷發債、印鈔,換來真實的全球資源。
而金磚國家持續推動建立獨立于SWIFT系統的支付平臺,這無疑削弱了美元主導地位。
歷史正在重演的深刻啟示
歷史這面鏡子,總是驚人地相似。
回到100年前,英鎊也曾是不可撼動的世界貨幣。
那時的倫敦金融城,就像今天的華爾街一樣,掌握著全球財富的流向。
可是兩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憑借經濟實力和技術優勢,逐步替代了英國的霸權地位。
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確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英鎊從此淪為"二流貨幣",再也沒能翻身。
如今的情形何其相似。
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美國的70%以上,在制造業、基礎設施、新能源等領域全面領先。
更關鍵的是,中國還有一個英國當年沒有的優勢:完整的工業體系。
歐盟的態度也很說明問題。
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表示,歐洲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
德國總理朔爾茨多次強調,要與中國保持"建設性關系"。
連美國的"鐵桿盟友"都開始三心二意,這說明什么?
說明大家都看得出來,風向變了。
聰明人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更不會把未來押在一個衰落的霸主身上。
沙特、伊朗、阿聯酋相繼加入金磚組織,這些"石油美元"的重要支柱開始動搖。
當能源交易不再依賴美元時,美國的印鈔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撐。
世貿組織最新預測讓人倒吸涼氣:2025年全球貿易可能萎縮0.2%,最壞情況下跌1.5%。
79%的首席經濟學家判定:美國政策劇變是長期結構性轉變,不是短期波動。
但有意思的是,壓力之下催生了新格局。
中國2025年上半年出口增長7.2%,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沖到5.26萬億元。
東盟國家更是各顯神通:泰國推出七大旅游刺激計劃,印尼用稅收優惠吸引電子業投資。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印尼中小企業對成員國出口激增22%。
這種貿易多元化趨勢,正在改寫以美國為單一中心的舊秩序。
歷史的規律告訴我們:霸權更替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一旦趨勢形成,就像滾石下山,勢不可擋。
多極化時代的必然到來
那么,未來的世界會是什么樣?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多極化時代"。
這不是某個國家的一廂情愿,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短期來看,未來1-2年內,中美博弈會更加激烈。
美國會繼續揮舞"制裁大棒",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
但這種做法的效果會越來越差,反彈會越來越強。
中期來看,3-5年內,多極化格局會基本形成。
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經濟圈、以德法為主導的歐洲、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美。
三大經濟板塊既競爭又合作,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長期來看,10年之后,新的國際秩序會穩定建立。
這個秩序不會是美國單極霸權的翻版,而是多元共治的新模式。
聯合國、金磚組織、上合組織、歐盟等多邊機制會發揮更大作用。
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戰略定力。
不被美國的各種"小動作"帶偏節奏,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繼續推進科技創新、擴大對外開放、深化國際合作。
用實力說話,比用嘴巴說話更有說服力。
美國的焦慮,說到底是對時代變革的恐慌。
金磚國家GDP占全球比重從2009年的12%升至26%,貿易總額占比從11%漲到18%。
當新興經濟體不再滿足于當規則接受者,美國習慣的霸權游戲就玩不轉了。
特朗普揚言"解散金磚"時,忘了基本事實:金磚機制從來不是反美同盟。
而是替代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
俄羅斯說得實在:"去美元化是被美國制裁逼出來的"。
當美國把SWIFT系統當武器使,凍結他國數千億外匯儲備時,等于向世界宣告:美元資產并不安全。
中國減持美債、控制關鍵資源出口、推動本幣結算,這套組合拳不是對抗。
而是為"美元信用崩塌"做系統性準備。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再樸素不過的生存智慧。
華盛頓政治精英們或許還沒意識到,當特朗普說出"解散金磚"這樣的荒唐話時。
美元霸權的喪鐘已被自己敲響。
現在是"積極作為,合作共贏"的時代。
歷史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是靠威脅和恐嚇來維持地位的。
而是靠為世界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獲得大家的認可和支持。
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的狂言反而幫了中國的忙。
它讓全世界都看清了,誰才是真正的"麻煩制造者"。
而誰又是真正的"和平建設者"。
結語
真正的較量從來不在于誰能喊得更大聲,而在于誰能為這個世界提供更好的選擇。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多極化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任何逆流而動的努力都將被時代拋棄。
面對這場世紀變局,你認為哪些因素將真正決定未來國際秩序的最終走向?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