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持續,防暑降溫成為公眾關注焦點。然而,不少老年人出于節儉或生活習慣,即使在酷暑天氣也舍不得開啟空調,這一現象背后潛藏著健康風險。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健康體檢管理部主任張勇就此接受了記者采訪,為老年朋友及家屬帶來了關于夏季科學使用空調的專業建議。
“爸媽不熱”隱患大 老年人高溫下更需空調保護
“高溫天里,老年人不開空調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我們常說有一種‘不熱’,叫‘爸媽不熱’。”張勇表示,“但必須強調的是,對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而言,開空調不是奢侈享受,而是保障健康的剛需!”
他解釋,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衰退,其“預警”和“散熱”機制大不如前。首先,老年人感知遲鈍,往往熱而不覺,出汗也少,極易發生中暑,甚至可能導致致命的熱射病。 其次,老年人心血管系統脆弱,高溫會顯著加重心臟負擔,極易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醫院急診科幾乎每年夏天都會接診不少因此入院的老年患者。” 此外,老年人脫水風險高,他們的口渴感減弱,即使身體缺水也可能不覺得渴,容易導致脫水,進而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栓風險上升。 因此,夏季合理使用空調是老年人防暑降溫、保持健康的必要措施。
科學使用有妙招 六要點遠離“空調病”
那么,老年人應如何正確使用空調,既能防暑又能避免“空調病”呢?張勇給出了以下實用建議:溫度適宜是核心,空調溫度建議設定在26℃-28℃之間,以達到“舒適涼爽”為宜,而非追求“寒冷”。同時,室內外溫差最好控制在5-7℃以內,以減少對血管的刺激和關節的不適。
避免冷風直吹,這一點至關重要。冷風絕對不能直吹身體,尤其是頭頸部、關節等部位。可以將空調風向調至向上,讓冷空氣自然下沉。
定時通風不可少,每天早晚應各開窗通風20-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減少細菌滋生。主動補水要牢記,即使不感到口渴,也要定時少量多次飲水。“不能僅憑個人是否感到口渴來判斷身體是否缺水。”張勇說:“判斷補水是否充足,可以觀察尿液顏色,保持淡黃色為宜。”
同時,需注意局部保暖,在空調房內,可以為老人披上薄外套或蓋上薄毯,重點保護好頸肩、膝蓋、腳踝等易受涼的部位。還可以巧用空調的不同功能保證環境的舒適度,善用空調的睡眠模式、定時開關等功能,只在常用房間開啟空調,不必全屋降溫,既能保證舒適,又能節約用電。
對于一些節儉或固執的老人,張勇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子女可以多回家探望老人,親自感受老人的居住環境,與老人溝通時要強調健康第一。”他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了可行的建議,“我們可以提前為老人交足電費,消除其費用顧慮,教會他們使用遙控器,并安裝溫濕度計,方便老人隨時查看,讓溫度變化一目了然”。
勤儉可貴,健康無價。張勇表示,“也告訴老人,科學開空調,正是愛惜自己身體的表現。夏天少生病、少住院,不僅是對家人最好的支持,也是給自己最大的安心。”他也呼吁社區加強夏季健康知識的普及,在極端高溫天氣時開放公共納涼點,鄰里之間也多互相關照,特別關注獨居老人的防暑情況,讓老人都安全、健康、舒適地度過這個夏天。
記者 王慧慧 通訊員 董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