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伊以沖突,以色列的表現堪稱現代戰爭史上的經典反面教材,表面看軍事行動無可挑剔,實際上,這是一場連他們自己都接不住的戰略慘敗!論戰術,他們贏麻了:摩薩德特工提前半年滲透,如入無人之境拔掉了防空網,定點斬首了對面至少5位高層和9位核專家,然后F35千里奔襲精準炸平鈾濃縮工廠,不管誰來看,這都是一次教科書式的突襲。但要是論戰略,猶太人雖然用閃電戰打崩伊朗,卻也把自己拖入滅頂之災!波斯人的大規模報復完全出乎意料,如今的以色列,距離真正的勝利已經越來越遠了。為什么?
因為他們在戰略上犯了三個嚴重失誤!
第一個就是誤判了自身實力。以色列這個國家,打起仗來有個祖傳絕活——快!比如之前五次中東戰爭,全靠閃電戰先發制人,先主動突襲把敵人打瞎打懵,然后快速撤退,等美國來鎮場了就開始談判,整體戰術可以說非常激進,而且對于前期的情報搜集工作依賴程度很高。他自己也清楚這毛病,所以軍事建設全圍著“不打消耗戰”轉,摩薩德為啥全球頂尖?就是為了突襲前把情報嚼碎了,保證一擊必中。這種打法就像拳擊手雖然出拳快,但肚子挨一拳就得跪。
但不巧了,前面5次他們有美國在后面鎮場子,所以都打贏了,贏得輕松的后果就是形成路徑依賴,錯誤地認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一樣好拿捏。你看這次突襲伊朗,他們又照搬了這種戰術:摩薩德提前半年就把伊朗核設施的通風系統、電纜布局摸得門兒清,空襲當天用電子戰飛機癱瘓周邊雷達,F35編隊貼著敘利亞邊境飛,全程避開伊朗防空火力。從起飛到投彈再到返航,整個流程掐表算誤差不超過3分鐘。這種戰術執行力,在中東確實沒幾個能扛住。
問題是,這次對手跟之前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包括以色列本身跟伊朗也不在一個體量上。
以色列才多大?2.5萬km2,沒有任何縱深可言,GDP完全以出口導向為主,導彈一來就停工停產全境停擺,經濟很快陷入崩潰,GDP直接腰斬一半,沒有任何打消耗戰的潛力。
反觀伊朗呢?164.5萬km2,人口是對面的9倍,在老美的幾十年制裁下,仍舊發展出了完整的自主軍工產業鏈,經濟上哪怕老百姓躲進山里照樣種地放羊,也比對面更耗得起。
當波斯人發動大規模報復行動之后,至少20輪的導彈雨洗地,幾乎把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干報廢了,甚至放棄大部分的居民區防御,因為“鐵穹”真的變鐵窮了。要知道,伊朗導彈庫存超以色列20倍,而且量大管飽,成本可控,用便宜的老舊導彈消耗‘鐵穹’成本高昂的攔截彈,直接把猶太人拖入上等馬對下等馬的消耗戰,這種以小博大的戰術,別說毫無縱深的以色列,就連美國來了都吃不消。摩薩德特工之前炸得有多歡,現在躲進防空洞里算賬本就得多肉疼。
他們這次打伊朗,就好像明知道對方是個180斤的壯漢,還硬用打輕量級選手的套路,結果可想而知,戰略失敗是注定的。
第二個誤判是錯把老美保護傘當成金鐘罩。過去這70多年,以色列躺在白宮提供的安全毯上被慣壞了!從建國5分鐘就得到了美國的承認,到五次中東戰爭背后的鐵站邊援助,再到過去51年里,美國在聯合國為了以色列‘擦屁股’,總計動用的那45次‘一票否決權’,這種無條件的溺愛讓猶太人產生了錯覺——不管捅多大簍子,爸爸總會兜底。
說白了,這本質上就是美以兩國長期存在的戰略錯配定位,以方覺得兩者是一種比盟友更親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猶太民族配得上老美的無條件支持。但美方卻總是站在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的無條件站邊,是因為‘大中東戰略’離不開以色列這根釘子。
但是當這根釘子創造的利益,無法覆蓋美方投入的成本時,這種溺愛就會大打折扣。
尤其是特朗普二進宮之后,美政府的對外政策明顯來了個大轉彎,從“誰敢動我小弟,我就揍誰”,變成了“美國利益優先”。懂王早就亮明態度:誰跟我搶蛋糕誰是敵人,盟友得自己扛事兒,我再視情況考慮要不要出手幫忙。
可惜以色列沒有看懂這里面的變化,還以為‘美國優先’會為‘猶太生存至上’而讓步,以為白宮會像以前一樣,無條件為自己擦屁股。包括這次,他們以為打完伊朗之后,美軍航母就會過來鎮場子,結果來是來了,但尼米茲號在紅海晃了三天還沒進波斯灣,懂王到現在還在琢磨“到底該由誰來掏這筆軍費”。
而且白宮的表態也很微妙,以色列催了好幾遍五角大樓,想要拿到“箭-4”反導,結果對面卻開口跟他們談海法港租約!不但增兵計劃遲遲不批,連軍援物資都要經國會反復扯皮。一切跡象都表明——當年那個為以色列硬剛聯合國的美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精算師般的懂王班底,他們的每個決定都在仔細計算介入中東的成本,而不是繼續當冤大頭。
以色列犯了大國博弈中最危險的錯誤,把保護傘當成了金鐘罩,沒有反應過來當美國需要戰略收縮時,再鐵的盟友也可能變成棄子。
第三個戰略誤判是沒看清國際棋局變色。以色列至今仍在把自己當成‘小美國’,把大漂亮當成保姆。過去巔峰期的美國在中東說一不二,以色列跟著狐假虎威慣了,覺得自己也能像人家一樣“看誰不順眼就揍誰”。但現在局勢變了,老美衰落跡象越來越明顯,近些年更是忙著跟別人掰手腕,忙著給戰斗民族挖坑,重點都放在太平洋這邊,壓根沒精力管中東爛攤子。
包括以色列自己內部的生態也出現了很多紕漏。
內塔是強硬右翼的代表,愣是靠拳打外部來拉選票,比如加沙危機時靠占領土地撈了一波支持率,就以為“拳頭硬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結果呢?伊朗不是加沙,人家有20倍于以色列的導彈儲備,還有胡塞武裝、真主黨這幫“小弟”幫忙遞刀子。猶太人這拳打出去,招來的不是投降,而是整個中東反以勢力的抱團。
說白了,以色列這三個戰略錯判,根源就在于看不清自己,也沒跟上國際環境變化。
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小國參與大國博弈,最忌諱把命運綁在別人身上。當野心超過能力時,再精妙的戰術也救不了戰略的愚蠢。就像走路不看路,就算跑再快,也得掉坑里。以色列現在就掉入了進退兩難的坑里。
咱們有句老話叫“智者不立于危墻之下”,以色列偏要在危墻下跳舞,覺得墻倒了有美國頂著,可現在墻真的開始晃了,美國卻往后退了兩步,眼睜睜看著以色列掙扎著想要爬出來。在你看來,這波戰略失誤過后,他們還有爬起來的機會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