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持續上漲,上證指數強勢站上3600點大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股市和基金。
與此同時,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二季報陸續披露,一些基金經理,尤其是明星基金經理的操作再度引發基民關注。
其中,廣發基金劉格菘,由于在二季度進行了大手筆調倉,更是備受矚目。
在分析劉格菘最近的操作之前,讓我們先來回顧他的從業經歷,以便更好了解這位頂流基金經理。
劉格菘,如何登上神壇的?
劉格菘的履歷極為光鮮亮麗,他博士畢業于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06年進入央行從事宏觀經濟研究,2010年加入中郵基金擔任研究員。2013年晉升為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經理。
2014年,劉格菘加入融通基金,管理融通領先成長。2015年上半年,他重倉的互聯網行業股票隨著牛市到來凈值大幅度飆升。但下半年市場回調后,基金凈值腰斬,成為其基金經理生涯首個重大挫折。
陷入大跌中怎么辦?怎么給基民交代?劉格菘的選擇是離職走人。
2017年,劉格菘加入廣發基金,6月起接管廣發小盤成長。緊接著又是當頭一棒,在2018年的熊市中,劉格菘管理的基金再度腰斬。
2019年,股市資金流動性變得寬松,劉格菘這一次瞄準了科技板塊這塊,重點配置半導體、電子信息、醫藥生物公司。
踩中風口的劉格菘這下徹底爆了,2019年,他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三只基金,收益率分別高達121.69%、110.37%、106.58%,包攬當年國內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率的前三名,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包攬前三名收益率的基金經理。
2020年,劉格菘押注光伏新能源公司,重倉了隆基股份、億緯鋰能、晶澳科技等行業龍頭。
當年他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混合基金收益率超過60%,進一步鞏固了頂流基金經理地位。
連續大賺,讓劉格菘登上神壇,成為國內最頂流的基金經理。
2020年前后,正是國內主動管理型基金的火熱歲月,劉格菘名聲大噪后,基民頂禮膜拜、蜂擁而至、爭著給他送錢管理。
這讓劉格菘的管理規模從2019年的210億暴增至2020年三季度末最巔峰的843.43億元。
重倉股暴跌,徹底跌下神壇
短時間內管理的資金規模急劇增長,對于任何聲名鵲起的基金經理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帶來了管理費收入的激增,另一方面難免會讓自己陷入過度自信當中,更加迷信之前的成功經驗,養成路徑依賴。
劉格菘之前的成功,明顯呈現重倉特定行業的模式,趕上板塊牛市,會取得驚人收益率,但行業景氣度一過,虧損的幅度和速度也是非常嚇人的。
在新能源上大獲成功的劉格菘,2021年將旗下基金的新能源板塊持倉比例大幅度提高,試圖捕捉新能源的需求爆發紅利。
但這次劉格菘失算了,2021年開始,無數基金扎堆的新能源板塊開始見頂,2022、2023年更是大幅度下跌。
比如,劉格菘重倉的億緯鋰能2022年大跌25%,2023年暴跌52%。
2021年,劉格菘還盈利24億元,賺了將近12億管理費。但到了2022年,劉格菘一下子狂虧184億元,卻依然大賺10億管理費。
2023年,劉格菘管理的基金繼續拉胯,旗下6只產品全年收益率全部虧損,且規模大幅縮水,從2022年末的564.82億元萎縮到2023年末的376.48億元,同比縮水188億元,縮水幅度高達33%,他自此也退出“500億基金經理”行列。
當年,劉格菘還搞出一件令基民十分惱火的事。他旗下多只基金重倉的國聯股份爆雷,造成巨大虧損。
2022年11月,第三方機構質疑國聯股份存在“融資性貿易”和虛增收入,其股價一個月內暴跌40%。上交所隨后下發問詢函,公司多次被動澄清。
之后機構大量拋售國聯股份,但劉格菘旗下基金卻在2022年四季度加倉國聯股份,總持股量增至4000多萬股,占其流通股比例高達8.15%。
2023年4月,國聯股份連續發布會計差錯更正公告,調減2020-2022年營收超過300億元,承認虛增財務數據。8月,上交所認定公司三年營收披露不準確,對高管處以紀律處分。
但劉格菘的騷操作又來了,他在2023年二季度再次逆勢加倉國聯股份,期間國聯股份股價暴跌不止。
2023年三季度開始,劉格菘通過部分基金減持國聯股份,并最終在四季度徹底清倉。但國聯股份已經從高位的90元跌至22元,跌幅高達75%,腰斬再腰斬!
劉格菘這種迷之操作,讓基民嚴重質疑,這到底有沒有什么不可說的動機?
2024年,劉格菘管理的基金整體表現繼續低迷,規模繼續縮水,業績繼續回撤。
2024年末,劉格菘管理的6只基金總規模縮水到341.27億元,較2023年末的376.48億元減少35.21億元。
2022-2024年,長達三年的巨虧,讓劉格菘旗下基金出現贖回潮,口碑也徹底崩了。
劉格菘,這位廣發基金全力打造的明星基金經理,過去幾年為廣發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貢獻了最大的虧損,成了“虧損王”。
再度高位接盤?基民氣炸了
最近幾天,2025年上半年各大基金半年報出爐。劉格菘在上半年進行了大規模調倉,大幅減持新能源與半導體,大舉加倉軍工與新消費。
其中,他管理的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把泡泡瑪特買成了第二大重倉股,持股比例超過9%,持股數超過231萬股,持倉市值超過5.6億元。
2025年一季度,泡泡瑪特還不在前十大重倉股中,二季度的頭號重倉股小米集團此時也僅為第7大重倉股。
二季度,劉格菘大舉加倉小米集團和泡泡瑪特,而在這之前,兩只股票早已經暴漲。
2024年,小米集團暴漲121%,泡泡瑪特暴漲365%。2025年一季度,小米集團再度大漲42%,泡泡瑪特又漲了75%。
可以說,劉格菘又是在兩家公司人聲鼎沸時大舉加倉的!
二季度,小米集團和泡泡瑪特又是大漲的。但7月份以來,小米集團已經下跌2.5%,泡泡瑪特也下跌超過5%,同期恒生指數大漲近7%,這兩只大牛股已經開始明顯跑輸港股大盤了!
而劉格菘二季度大舉減持的新能源,7月份以來整體上漲了7%,明顯跑贏上證指數。
筆者不禁懷疑,劉格菘是不是又要上演“高位接盤、低位割肉”的大戲呢?
劉格菘這個“后知后覺”重倉小米集團和泡泡瑪特的基金,是2021年8月26日成立的,設置了三年封閉期。即投資者需持有滿3年,直到2024年8月26日才可以贖回。
三年封閉期目的本來是讓基金經理避免短期的申購贖回干擾,以便于專下心來長期布局,但實際上,這造成了基民財富的大規模毀滅。
由于重倉新能源個股,三年封閉期結束后,該基金的凈值從1元暴跌至0.41元,累計虧損58.33%,同類排名后10%,成為全市場三年持有期產品中的業績墊底者。
該基金成立時募資148.7億元,認購戶數超24.66萬戶,其中99.63%為個人投資者,機構占比僅0.37%。根據季報統計,該基金封閉期內凈虧損達88.4億元,投資者本金縮水近60%!
即使最近股市明顯大漲,該基金依然虧損46%以上!
目前,劉格菘管理規模最大的是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基金,規模近86億元,該基金2020年初成立,目前虧損近19%。基民又是買了個虧損,買了個傷心,買了個寂寞。
2022-2024年,劉格菘的基金合計虧損高達407.78億元,旗下6只基金全部虧損,他管理的基金近三年平均跑輸滬深300指數超40%,位居同行墊底水平。
不過劉格菘是賺的,而且賺大了,他這幾年管理費收得盆滿缽滿。
總的來看,劉格菘“賭性十足”、押注單一賽道的操盤風格,成全了他頂流基金經理的名聲,也給基民造成重大虧損。他的操作風格視風險如無物,屢次出現高位接盤、低位割肉的現象,簡直把基民氣炸了、氣暈了、氣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