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我們的科學已經變成恐怖,我們的研究是危險的,我們的知識是災難性的。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唯一出路是向現實投降,我必須把我的知識收回來!”7月23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國話導演王劍男執導的迪倫馬特經典劇作《物理學家》,在北京國家話劇院劇場首演。這部誕生于冷戰核陰影下的作品,穿越時空,引導當代觀眾走入一場發人深省的荒誕悲喜劇。
7月23日,《物理學家》在北京國家話劇院首演。王昊宸/攝
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反法西斯題材及紅色題材系列演出中首部新作,《物理學家》的故事以懸疑開篇:一所精神病療養院內,3名年輕的女護士相繼被殺害,嫌疑人是她們分別看護的病人——“精神失常”的物理學家“牛頓”“愛因斯坦”和莫比烏斯。當莫比烏斯為守護自己的研究成果拼盡全力,成功在即,操控這一切的“幕后黑手”才剛剛顯露出真正的面目。
《物理學家》的魅力,遠不止一個扣人心弦的懸疑故事,其內核直指科學倫理、知識權力等永恒命題。王劍男率領主創團隊,精準把握了迪倫馬特冷峻、犀利又充滿黑色幽默的風格。
舞臺整體采用極簡的現代主義美學:高對比度的配色方案、銳利的幾何切割光影、工業質感的金屬構件,共同構建出一個既具有實驗室精確性又充滿表現主義張力的戲劇空間。一座以經典核輻射標志為靈感打造的直徑5米的巨型三葉扇,成為舞臺裝置的核心,以最簡潔的形式傳遞出最強烈的危險警示。
7月23日,《物理學家》在北京國家話劇院首演。王昊宸/攝
主創團隊為這部經典注入了更具現代感的詼諧元素。從莫妮卡護士的小推車到博士小姐的電動輪椅,都是道具團隊的精心選擇,不僅在色調與形制上與整個戲劇氛圍相契合,還起到了創造視覺笑點、調劑節奏的作用。
首演之夜大幕落下,關于《物理學家》的許多疑問仍盤旋于觀眾腦海中。莫比烏斯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博士小姐的“發瘋”,是家族遺傳還是另有隱情?這樣的命運,對于3名毫不知情的護士而言,是公平的嗎?
7月23日,《物理學家》在北京國家話劇院首演。王昊宸/攝
原作者迪倫馬特也曾坦言,他的創作“不能給予安慰,而只會令人不安”。那座巨大的三葉扇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將人類命運的舵盤交托給失控的欲望和短視的功利。
該劇將在國家話劇院劇場持續演出至7月27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