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看了大鵬導演的《長安的荔枝》。
作為書粉來說,雖然節奏極其快,鋪墊凌亂,但總體來說影片完成度比較高。
豆瓣評分7.7,也很中肯。
劇中的小場景諷刺意味拉滿,畫大餅,踢皮球,木棉花象征的愛情,都讓人感覺導演是用心了的。
但是其中有一個情節,實在太拉胯。
走出電影院,我問同伴,實在不明白魚朝恩為什么會對李善德下死手。
最初,也是魚朝恩找到李善德,要他接受荔枝使這個頭銜。
明明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殺自己人做什么呢?
同伴告訴我,他認為魚朝恩是安祿山的人,想在背后給楊國忠使絆子。
原因就是楊貴妃即將要吃荔枝的時候,魚朝恩報幕了一句:安祿山的兒子要表演節目啦,楊貴妃就把手縮了回去。
后來看了一些博主的分析,說是因為魚朝恩為楊國忠畫了年畫大魚,但是被楊國忠嘲笑了。
于是,魚朝恩認為自己被諷刺了,楊國忠前腳剛走,他就對手下說:“我看這荔枝就別到長安了。”
編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展現朝堂上的爭斗。
運送荔枝的方法被李善德送給了楊國忠,魚朝恩沒有討到功勞,于是想毀掉這個事情,讓楊國忠受懲罰。
但是這個想法是站不住腳的。
第一,魚朝恩是楊國忠的手下,雖然他想爭權,但是他在朝中的勢力及皇帝對他的信任度,還遠遠不能跟楊國忠相提并論。
第二,如果送荔枝最終沒成功,李善德死了,楊國忠一定會出面調查這件事,魚朝恩此舉就是作死。
第三,魚朝恩選擇了距離長安近在咫尺的山上痛下殺手,這么大的動作,這么近的距離,一旦走漏消息定然會萬劫不復。
所以,電影里的這個改動,是不符合邏輯的。
我們回到原著中,李善德確實在回長安途中遭遇了截殺。
但是,殺手出自級別很低的嶺南五府經略使何履光之手。
從目的來看,何履光殺李善德是為了自保。他一直推脫嶺南荔枝送不到長安,現在有個長安來的人做到了,就是他工作不利。
從時間來說,何履光殺李善德時,任務還只在李善德一人手里,既無大人物背書,更沒驚動朝野各部門,代價很低。
原著中的刺殺,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電影里的改變,不太切合實際:此時的李善德已經成為了“大人物”,朝野之上都知道他要去辦這件事,不可能有人阻攔。
看完這部《長安的荔枝》,感覺跟大鵬去年拍攝的《年會不能停》異曲同工。
主角都是在即將進入權力中心,獲得榮華富貴之前,選擇了拒絕同流合污,大聲痛斥“不公平”。
非常理想化的結局,一身清白如同少年郎。
電影最驚艷的就是片尾曲《廟堂之外》里,歌詞寫得真好,寫盡了李善德的一生。
有些人是干不了臟事兒的,希望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