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電視劇版我沒看,今天去看了電影版。
前面的“職場打工人諷刺”部分我還覺得有點刻意,但是隨著故事進展不斷加深,尤其是到了右相楊國忠(唐玄宗時期的紅人,楊貴妃的族兄)接見李善德,并且傾盡其資源讓李善德放手去干的時候,我笑了。
因為我知道,老百姓們的日子,要開始難過了。
果不其然,到了最后李善德斗膽“清算”楊國忠的時候,李善德算出來這樣一個數字:實際上運送荔枝并不需要五萬貫錢,整個流程實際上只花了三萬一千零二十貫,尚有兩萬五千七百貫結余。
李善德膽大包天,質問右相這筆錢去哪了,而迎接他的當然是大罪。
李善德還算了一筆賬:為了送荔枝的大事,沿途驛站附近的百姓都要“捐贈”相當于幾年的家庭收入給附近的驛站。
這還不算家家戶戶要出人力的高昂成本。
李善德還講道,權貴只是隨口一說想吃嶺南荔枝,就導致底下層層加碼、民眾民不聊生。
他當官總算是開悟了,但是太晚。
《長安的荔枝》故事當中的精髓即在于此:當李善德作為岌岌無名的老實小官,被“甩鍋”承擔運送荔枝這個“臟活”的時候,當他四處奔走、走投無路的時候,其實百姓的日子反而好過;然而,當李善德受到楊國忠重用,運送荔枝也被“國家資源”鼎力支持的時候,老百姓,卻開始遭殃了。
官員的日子好過了,老百姓卻開始遭難了。
起初接下這活兒時,李善德毫無辦事的資源:他的資金只能靠私人關系從商人那里募集,他抵達嶺南府卻吃了閉門羹。
后來試圖尋找財政方面批錢,他跑去戶部,但又遭遇了各部門不斷的踢皮球——從吏部到禮部,眾多部門都根本不理睬他。
為啥?因為他在朝廷、中央沒有靠山。
沒有靠山,更沒有人脈關系,誰理他?即便是朝廷安排的“荔枝使”名號,也屁用沒用。
所以,電影的前半段,是“李善德受虐史”。他目睹官僚機構的腐朽和僵化,受盡了無權無勢所帶來的被冷落、嘲笑,運送荔枝一事,只能靠他自己的計算本事和物流規劃能力,用區區一千貫的預算盡力去做。
但,還是做不到。
這個事情涉及到的面太廣了,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做不到的。
但是,李善德的人生轉折很快便來了——楊國忠想要借他的荔枝討好貴妃和皇帝。
于是,就有了我前面所寫的:楊國忠面見李善德,賜金牌、委以重任。
這李善德,日子頓時好過多了。以前的戶部、這部那部領導們,一下子任其指揮、卑躬屈膝;以前拒不配合的嶺南府,更是傾力配合工作,哪敢怠慢半分?
沿途驛站,全部動用、嚴陣以待。
運送荔枝的隊伍在領導面前站好接受檢閱時,我差點噴出來:那畫面像極了我以前上班時參與過的很多次“XX誓師大會”。
然而,送荔枝是得到了國家資源的支持,百姓們,卻成了給“國家資源”墊背的“人肉盾牌”。
為了保鮮荔枝,連枝干運送,種植園里砍掉大量種了20多年的荔枝樹,當地百姓痛不欲生。
沿途百姓的捐助、出力,騎手們的辛勞甚至慘死,馬匹的損耗……成本加起來高得嚇人,甚至導致很多村落逃難、很多驛站荒蕪。
但是在預算要砍掉的樹時,官員在乎的只是蒼白的數字:考慮到損耗,要比李善德預計的多砍10倍的樹。
這就是真相:在他們眼中,那些都只是數字罷了,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的“代價”。
不過,李善德算是保住了命,而且升官發達過上了好日子,甚至連長安的房貸都被悄悄免除了——畢竟他有了“靠山”楊國忠。
在運送過程中,更丑陋的還有部門之間的拆臺掣肘,宦官與楊國忠之間的爭權奪利,讓李善德面臨了更多的困難和危機。
到最后,歷盡艱險的李善德,終于將最后一壇荔枝送到了長安,剛好趕上貴妃誕辰慶典。
楊國忠笑了,百官都榮耀了,李善德也發達了。
唯獨百姓,遭殃了。
各級層層加碼的目的不僅是運送荔枝,更是要通過加碼來斂財。楊國忠個人就斂財兩萬貫以上,地方官員也都是盆滿缽滿。
從嶺南運送鮮荔枝到長安,算下來平均一顆荔枝的成本是100貫。100貫,是一戶普通人家10年的收入。
而李善德辛苦近二十年貸款買的房子加利息是392貫,也就是說4顆荔枝就等于長安的一套房子。
也難怪當楊國忠們談及建設“錦繡長安”時,李善德質問道:“錦繡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影片最后,安史之亂爆發,我終于長出了一口氣。
不是因為朝廷受到了教訓,而是因為,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楊國忠還計劃將運送嶺南荔枝的項目作為每年的常規項目。
一想到這,我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