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小程序,去寥廓山的公交咋坐、周邊有啥耍事,一目了然!到食堂一坐,回鍋肉的香味直鉆鼻子——在曲靖避暑,比家里還巴適!”重慶的張大爺滑動著手機笑開了花,屏幕上“候鳥避暑”小程序正清晰顯示著公交換乘路線,不遠處的食堂里,麻婆豆腐剛出鍋,熱氣裹著香味飄了過來。
麒麟區文華街道鳳來社區鳳來村,眼下正是這番熱鬧景象。1000多名避暑客把村里的賓館酒店擠得滿滿當當,村口的四川、重慶牌照車輛排成長隊,19.7℃的清涼里,藏著讓“候鳥”們來了就不想走的魔力。
“18年前來曲靖讀書,就迷上了這兒的氣候!”宜賓小伙劉霜是這一切的“暖心推手”。看著越來越多川渝老鄉來避暑,她2023年先開起了避暑食堂:5葷5素的川菜套餐,每天三餐才46.9元,1400元就能吃一個月,回鍋肉、麻婆豆腐換著花樣來,四川的李阿姨吃著直點頭:“比家里做的還對味!”
今年避暑客更多了,劉霜又琢磨出個“新幫手”——“候鳥避暑”小程序。別看功能簡單,用處可不小:查川味餐館在哪兒、公交咋坐、周邊景點有啥故事,連旅游資訊、休閑耍事都能瀏覽。浙江來的王大伯學了兩天就上手,如今每天自己坐公交去寥廓山晨練:“以前出門得問半天路,現在跟著導航走,找吃的、尋耍的都不用跑腿,利索!”
劉霜的團隊還成了“貼心代購”,老鄉們惦記的曲靖菌子、火腿,他們都幫著聯系農戶、打包寄回家。設在鳳來村的曲靖候鳥避暑餐飲有限公司,能同時接待500人,還雇了不少大學生幫忙,大家忙得腳不沾地,心里卻暖乎乎的。更有意思的是,這食堂夏天是避暑飯堂,冬天就變火鍋店,照樣留得住怕冷的“候鳥”。
鳳來村的吸引力可不止這些。作為三區三街道交會處,交通便利,46家賓館酒店、220幢居民自建房,滿滿當當能住4000多人。鳳棲坊、“好食里”兩條特色街區熱鬧非凡,500多家商戶售賣小吃、鮮果,連著周邊街區形成“西河一水繞三坊”的商圈,煙火氣十足。
街道的“三訪三送”更是暖到了“候鳥”心坎里。“訪需求送服務”,建了“候鳥驛站”“避暑服務點”,陣地免費開放;“訪民情送關愛”,“銀齡課堂”教書法、聲樂,“親子營地”帶“小候鳥”玩轉暑假;“訪心聲送歡樂”,“文華杯”籃球賽、火把節等活動,讓本地人和“候鳥”玩成一片。
就連曲靖農業學校也來添力。今年暑假推出“暑期資源共享計劃”,80間賓館客房改成避暑房,教師食堂變適老化“避暑食堂”,閑置禮堂成了“候鳥舞臺”,旅居客們體驗著別樣的“校園避暑”。
在鳳來村,“法律診所”每周有司法干警、律師“坐診”,幫游客解決糾紛;“文華好房東”承諾“住房問題20分鐘到”,不少出租房加裝了電梯、扶手;避暑服務中心里,文旅志愿者12小時值守,問景點、指路線都熱心。
“從一口家鄉味,到能指路尋景的小程序,再到處處暖心的服務,就是想讓老鄉們來了就不想挪窩。”劉霜擦了擦額頭的汗,食堂外,又一群拎著行李的游客掃碼進來,臉上的笑容比曲靖的陽光還燦爛。
云報全媒體記者 陳泓潔 張雯 蔣瓊波 隋鑫 博達 徐嵩欽 謝祥睿 萬旭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