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倪海峰 編輯|馬青竹
上周末,蘇超第七輪,常州VS徐州。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帶著夫人身穿“常州有理想,理想有常州”應援服前往體育館觀賽。
為了給即將上市的新車造勢,李想夫婦選擇駕駛理想i8出行,并在工廠附近的理想5C超充站補能。
萬萬沒想到,廠長夫人的身材力壓廠長、理想i8和5C超充,上了當天互聯網熱搜。
一切似乎都在廠長的計劃之內。
自7月9日以來,廠長在社交媒體上異常活躍,從理想i8上市發布會在哪里舉辦,到新車哪款顏色內飾好看。
每天1-2條的更新頻率,讓網友不禁感慨:曾經的“網癮少年”又回來了。
三年前的廠長鋒芒畢露,diss友商技術路線、嘲諷傳統車企思維、教產品經理做事。
而三年后的廠長平靜低調了好多,尤其是在第二次出純電牌的當下。
因為即將上市的理想i8,對理想來說,太重要了。
純電第二張牌,依舊不改?
隨著問界、零跑、深藍等品牌“摸著理想過河”,增程的藍海市場不斷被蠶食。
數據顯示,理想上半年銷量為20.38萬輛,同比增長7.9%。L6成為銷量支柱,大約占一半。但高端車型表現不理想。L8上半年累計銷量僅2.77萬輛,L9僅2.66萬輛。
所以,理想i8不止是一款新產品,更是關乎企業戰略轉向的關鍵一步。
作為品牌第二款純電產品,理想i8走了一步險棋。雖然官方將i8定義為“中大型純電SUV”,但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SUV。
車長5085mm,車寬1960mm,車高卻只有1740mm,似乎是“SUV的下半身,轎車的上半身”。實車則更像是一臺拍扁的MPV。
但沒有側滑門,第二、三排乘客上下車并不便利;短前后懸和較小離地間隙讓產品定位更城市,越野能力較弱。
另外,理想i8沒有前備箱!這讓隔壁在樂道L90前備箱里蹦跶的銷售們,格外得意。
“業內最強產品經理”為什么會打造出非主流風格?
我們拆解下理想汽車的考量。
5085mm車長、3050mm軸距的中大型身材,加上純電平臺的空間重構,可實現“同樣尺寸空間更大”的越級體驗。
“拍扁”的車身雖然難以接受,但能像高鐵車頭一樣,將整車風阻系數降低至0.218Cd,意味著更低的百公里能耗和更長的續航里程。
短前后懸的設計,能進一步拉長軸距,讓乘員艙的縱向腿部空間更加充裕,同時也能塞入更大容量的電池組。
至于沒有前備箱的設計,理想官方解釋是:5C快充需要強大的散熱系統,因此里面塞入了尺寸巨大的散熱風扇和鰭片;同時全系標配的大功率前驅模塊也要“吃掉”不少空間。
基于800V高壓平臺打造的理想i8,全系標配雙電機四驅系統,并且前異步電機最大功率150kW,后永磁電機最大功率250kW,系統綜合功率400kW。相比樂道L90前100kW,后340kW的動力配比,理想i8明顯要更均衡,這一點,更快的零百加速性能可以作為佐證。
樂道L90標配85kWh電池,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都有,而理想i8則比較“專一”,全系三元鋰,高配直接使用寧德時代麒麟電池,電池容量也擴充至90.1kWh(長續航版)和97.8kWh(超長續航版),對應CLTC續航為670km/720km,要比樂道L90的570km/605km長不少。
當然,智能輔助駕駛也值得期待,i8標配禾賽最新ATX激光雷達與算力達 700TOPS的英偉達 Thor-U 智駕芯片,并且搭載下一代輔助駕駛架構 MindVLA。
再看內飾,i8和L系列真的沒太大區別,但有一些細節方面的優化。
例如,空調出風口從手動變成電動,后排車窗配有手動遮陽簾以及方向盤背后多了一個導航專用的揚聲器等等。
不過從乘坐體驗來看,寬敞的縱向與橫向空間,讓i8要明顯優于L8,甚至和L9不相上下。
放棄一定的越野性能與造型設計,換來和MEGA近似的6座舒享空間,這筆賬劃不劃算,要看潛客的需求。
李想曾在社交平臺坦言,理想i8的設計在內部也遭受了不少質疑。最后選擇了堅持,是因為他認為這種設計最符合目標用戶的需求。
這種極致的取舍,能讓多少消費者共鳴,還需要打個問號。
護城河,還不夠
回望理想發展之路,成功有三大要素:開創增程技術路線;精準定位“家庭出行”場景;打造“冰箱、彩電、大沙發”的舒適實用標桿。
理想過去幾年的高增長享受了增程成本和政策的紅利,也成就了增程。
這種成功延續到2024年,才有所變化。
一些習慣用純電模式的用戶,覺得純電不夠用,而且白白拖著一整套增程器、油箱、排氣系統。何況隨著5C超充+快速補能網絡的完善,純電的便利性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部分城市已取消插混車型綠牌資格,網傳2025年底前或有12個重點城市跟進。政策紅利正在消退。
理想也于2年前規劃了純電與增程車型1:1的戰略比例。奈何首款純電車型MEGA,讓理想感受了一把純電市場的凜冽寒風。
也是從MEGA開始,理想開始摸索純電賽道的競爭優勢。
李想曾在微博介紹,理想的5C純電車輛搭配理想超充站,已經可以完全解決純電車的續航焦慮問題。
據悉,理想是第一個量產5C的車企(MEGA),也是中國高速充電站最多的車企(截至7月一共955座,5C充電樁超1200根)。
筆者曾在去年3月親身體驗過MEGA的充電速度,峰值充電功率500+kW,10分鐘補充500公里續航,確實具備媲美燃油車的補能水平。
但有快充和快速補能網絡的不止理想一家。
“基建狂魔”蔚來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布局3409座換電站,第四代換電站可以實現最快2分30秒完成一次換電作業。
大家都卷起來,理想的“補能”牌,似乎并不獨特或驚艷。
同樣的問題,還出在“冰箱、彩電、大沙發”上面。
確實是理想率先將這些東西體系化地搬上車,但正如某家車企產品經理所說:“很多是他先想到的,但模仿起來很容易。理想再厲害,總不能把這些東西也申請專利吧?”
換句話說,理想享受了成功定義一代產品的紅利,但護城河并不深。
面對如此復雜的市場環境,理想將i8預售價定在35萬元起,不太像一個爆款的價位。
因為友商實在卷得厲害。例如預售價27.99萬元,配備巨大前備箱和支持換電的樂道L90,以及8月即將上市,擁有華為液冷超充和ADS 4(參數丨圖片)的問界M8純電版。
結語
好消息是,開啟預訂一周,理想i8訂單突破2萬輛。
但深入分析發現,部分訂單來自原本準備購買L8的用戶,可能引發品牌內部增程與純電車型的“左右互搏”。
而且,現在的用戶對定價的敏感度超出預期。社交平臺上“省下10萬元夠充十年電”的觀點獲得高贊,反映消費者對純電車型溢價接受度比較低。
理想為2025年純電產品(含MEGA)設定了12萬輛的銷量目標。若MEGA維持現狀,則i8與9月上市的i6需共同承擔約9萬輛的銷售任務,相當于月均交付量需要突破10000輛。
這個目標不算激進,對增程時代的理想來說不難,但在純電時代,就沒有那么確定。希望i8正式上市價格多一點驚喜。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