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青海海東7月24日電 題:數智技術拓寬青海農牧特產銷路
作者 馬鸞宇 劉洋
“給大家近距離看一下,這里邊有燕麥片、酸奶塊、紅棗圈……”,在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海東工業園區的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里,網絡主播魏運新身著白色藏族服飾,正在鏡頭前熱情地推介著一款酸奶麥片。
他不時起身從側面的架子上拿下牦牛肉干、奶片奶貝、紅黑枸杞等青海“土特產”,如數家珍地向直播間里的消費者介紹各路產品的品質和賣點。
7月21日,魏運新在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的直播工作間里推介青海特色農副產品。中新社記者 馬鸞宇 攝
31歲的魏運新是海東市平安區人。2020年,他聽說家鄉成立了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便返鄉應聘成為專職主播。白天選品寫腳本,晚上直播理數據,魏運新每天忙得不亦樂乎。“能把家鄉的好產品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青海,我很驕傲。”他說。
魏運新“轉行”經歷是數字經濟賦能“青味”農特產品的縮影。
青海省深居中國內陸腹地,長期以來“銷售難、物流貴”嚴重制約著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對外展銷。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楊慶慶對記者表示,成立交易中心旨在運用數字技術推動本地企業的“抱團”發展,并通過不斷拓寬銷售渠道,逐步打破青海農畜產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
據了解,交易中心自2020年5月成立以來,積極整合全省優質農林牧產品資源,上線運行“西部優選”數字交易平臺,為入駐企業提供免費的電商平臺運營、農產品市場推介、銷售渠道對接等服務,目前已帶動全省2600余家涉農企業搭上電商發展“快車”。同時,中心也在逐步整合構建起大宗物流體系,并與國內多家快遞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入駐企業的物流成本。
走進交易中心,一面約兩層樓高的電商銷售數據顯示屏引人注目,上面實時滾動著平臺訪客情況、大宗零售交易數據以及市場動態分析。“我們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搭建數字化平臺,并通過‘西部優選’對接‘東部優品’,與位于江蘇鹽城的華東農產品交易中心形成聯動。”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靳邦昀介紹說,這有效推動了高原農特產品“觸網”東進,目前中心已與全國14個省(市)建立了穩定供銷聯系。
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的電商銷售數據顯示屏。中新社記者 馬鸞宇 攝
“自2021年7月‘西部優選’平臺運營以來,共上線牦牛肉、藏羊肉、青稞藜麥等特色農產品兩萬余件,累計交易額已突破13億元人民幣。”靳邦昀說。
除此之外,交易中心還以在華東地區的前端銷售平臺為依托,積極開拓特色產品的國際銷路。楊慶慶告訴記者,2023年以來,紅黑枸杞、青稞掛面等入駐產品已出口到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十余個國家。
從三江源頭到長江入海口,數智技術正在重構著高原原產地與東部大市場之間的聯結,讓“青貨出青”的路越走越寬。(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