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解放西路的煙火氣中,一家名為“蛙來噠”的小店悄然誕生。誰也未曾料到,這家以牛蛙為主打的餐廳,會在十五年間蛻變為覆蓋全國100多城的國民品牌,更以“紫蘇牛蛙首創者”的身份,書寫了一段從地方美食到千億賽道的傳奇。
一、破局:從湘菜館到牛蛙專家的基因突變
2009年,羅浩、羅清兄妹在長沙開出第一家蛙來噠,彼時它只是眾多湘菜館中不起眼的一員。轉折發生在2015年,面對餐飲紅海,兄妹倆做出大膽決定:砍掉其他菜品,聚焦牛蛙單品。這一決策源于對市場的精準洞察——牛蛙作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尚未出現垂直領域的領軍者,而店內牛蛙菜品本就暢銷。
首創的紫蘇牛蛙鍋成為破局關鍵。這道將湖南特色紫蘇與鮮嫩蛙肉結合的菜品,年銷量突破千萬鍋,直接將“吃蛙”與“蛙來噠”劃上等號。為打破地域口味壁壘,研發團隊走遍全國,推出麻辣、泡椒、番茄等十二種口味,構建起“主鍋+佐餐+飲品”的完整消費鏈條。
二、進化:場景革命與產品哲學的雙重奏
蛙來噠的崛起,離不開對年輕消費群體的深刻理解。從1.0工業風到7.0超級游戲廳主題店,十年間七次門店迭代,每一次都精準踩中Z世代的審美痛點。
· 空間即內容:6.0超級夜市風將商場與夜市融合,高飽和色彩和熱鬧場景喚醒聚會熱情;7.0超級游戲廳則引入復古街機,等餐時間變為社交破冰的契機。開業三天,線上話題曝光量突破600萬次。
· 產品即情緒:除經典紫蘇味外,臭豆腐牛蛙、火焰爆辣蛙等獵奇口味持續制造話題。更通過“粉絲共創”模式,如聯合華晨宇粉絲推出“火星主題蛙鍋”,實現情感共鳴。
這種“餐飲+娛樂+社交”的沉浸式設計,讓門店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數據顯示,Z世代消費者占比超60%,核心客群復購率居高不下。
三、根基:供應鏈革命與標準化的硬實力
500家門店的規模化擴張,背后是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支撐。2016年,蛙來噠率先推出牛蛙“三級檢測”體系,從塘頭到餐桌全程把控;2018年自建生態養殖基地,2022年創新“稻蛙共生”模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的平衡。
在加盟管理上,蛙來噠提出“直營加盟完全統一管理”理念,從選址、裝修到運營,提供全方位支持。數字化系統更讓總部可實時掌握各門店數據,及時優化服務。這種“輕資產+重運營”模式,使加盟門店存活率達9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四、共鳴:文化賦能與年輕力的情感聯結
蛙來噠的年輕化戰略,遠不止于產品和場景。它將紫蘇從調味料升維為文化符號,發起“噠噠IP形象共創計劃”,讓消費者參與品牌吉祥物設計;通過“造節營銷”如連續五年的“超級品牌日”,將促銷活動升維為文化慶典。
更難得的是,品牌將社會責任融入基因。2025年“蛙來噠助學計劃”走進湖南、貴州,資助上百名貧困學子;聯合政府推動牛蛙養殖合法化,解決行業生態難題。這種“長期主義”價值觀,讓年輕消費者在消費中感受到品牌溫度。
五、引領:從賽道開創者到行業標桿
十五年深耕,蛙來噠獲得沙利文三項權威認證:“紫蘇牛蛙餐品中國首創者”“2022年中國牛蛙餐飲連鎖企業規模第一”“2022年中國牛蛙餐飲行業蛙鍋銷量第一”。如今,其每年全國餐廳用蛙量達4000萬斤,帶動整個產業鏈向標準化、綠色化轉型。
從長沙街邊小店到國民品牌,蛙來噠的成長軌跡揭示了一個真理:在浮躁的餐飲行業,真正的長期主義不是追逐風口,而是深挖一道菜的文化縱深感;不是收割流量,而是用一鍋鍋沸騰的牛蛙,連接起千萬年輕人熱氣騰騰的生活。
未來,隨著“千店計劃”推進,這只“網紅蛙”的故事或將繼續書寫更廣闊的篇章。而它的核心密碼,早已藏在創始人的那句話里:“要與年輕人對話,而非單向灌輸。”這或許正是蛙來噠從“網紅”到“長紅”的終極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