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一則看似平常的消息在社交媒體悄然炸裂——印度駐華大使館宣布將恢復對中國公民發放旅游簽證。這本是中印關系中的一件“小事”,卻在印巴邊境硝煙再次升騰的背景下,釋放出極其復雜而耐人尋味的信號。
同一天,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斗機在拉賈斯坦邦呼嘯升空,一場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在印巴邊境悄然展開。這不是巧合,而是一場政治與軍事多線聯動的精心布局。
印度總理莫迪,那個在國際舞臺上風頭不再的“老狐貍”,此刻正試圖通過一場看似例行的軍演,在國際關系的棋盤上重新找回丟失的籌碼。
陣風戰機群的集結,不僅是對巴基斯坦的敲打,更是向中國發出的“非敵意”信號。莫迪試圖以“示強”的方式轉移國內的注意力,同時又用“示好”的姿態穩住中國,避免刺激兩線作戰的風險。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后,藏著一個深陷內外困局的印度政府的焦灼與不安。
從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爆發以來,印度對中國的態度一度強硬,從暫停發放簽證到冷處理雙邊交流,莫迪政府曾試圖通過強勢姿態博取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支持。
然而,時間過去五年,印度終于意識到,在與中國的博弈中,硬碰硬并不是明智之選。特別是在經歷了2025年春季印巴空戰的慘敗之后,印度國內對莫迪政府的質疑聲此起彼伏,反對黨甚至要求其公開空戰真實戰損。
據外媒披露,印度在5月空戰中至少損失了五架戰機,其中包括其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斗機。這一消息被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次非正式場合無意中提及后,引發了印度國內輿論的軒然大波。莫迪政府原本試圖用“勝利”的宣傳掩蓋失敗的傷疤,但特朗普的“爆料”讓這個謊言幾乎無處遁形。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空軍于7月23日至25日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賈斯坦邦靠近巴基斯坦一側展開高強度軍事演習,主力陣容包括“陣風”、蘇-30MKI、幻影-2000等戰機,甚至還有“美洲虎”老式攻擊機登場“撐場面”。這一行動看似只是演習,實則充滿了對外釋放信號的意味。
從演習設計上看,印度空軍特別設置了“超視距對抗科目”,并模擬使用“布拉莫斯”導彈對巴方防空系統進行飽和打擊,意圖顯而易見:一方面是展示肌肉,向國內民眾證明印度空軍依然具備實戰能力;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高調演練,向巴方發出警告,試圖奪回因空戰失敗而失去的威望。
但細看這場演習的構成,卻暴露出印度空軍致命的短板。陣容雖大,卻“萬國造”成分過多,難以形成統一的作戰體系。各型戰機間缺乏數據鏈協同,戰術整合能力嚴重不足。
在面對巴基斯坦空軍清一色的現代化中國系裝備時,印度始終慢半拍,這在5月的空戰中已被充分驗證。演習背后,更大的玄機在于莫迪政府的外交策略正在發生微妙轉變。
就在軍演展開同一天,印度駐華大使館宣布恢復對中國公民發放旅游簽證,這一“解凍”動作,不僅打破了長達五年的對華冷處理,還在客觀上釋放出一個信號:印度希望在對巴施壓的同時,穩住與中國的關系,避免在邊境兩頭點火。
更耐人尋味的是,印度防長辛格日前在青島出席上合組織防長會議時,主動表態希望尋求解決中印邊境爭端的“永久性方案”,并稱愿與中方共同推動地區和平。
這種“歷史性轉彎”在印度國內外引發關注,莫迪政府顯然意識到,在西方世界失寵之后,必須重新尋找戰略突破口,而中國,無疑是他不得不重視的方向。
如今的莫迪,不再是那個在G7峰會上四處尋求雙邊會談卻被冷落的“世界第三”。在西方國家對印度人權、宗教、貿易問題接連施壓的背景下,印度與美歐的關系日益緊張。特朗普甚至揚言對印度鋼鐵和汽車加征25%關稅,并提出高額對等報復關稅,令美印貿易談判陷入僵局。
反觀巴基斯坦,卻在近期頻頻獲得美國高規格接待。5月印巴沖突后,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訪問華盛頓,獲特朗普親自接見,場面之隆重令印度外交部門極為尷尬。
更有甚者,巴方甚至公開表示要提名特朗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這番“反客為主”的外交操作,令莫迪政府顏面掃地。
為挽回頹勢,莫迪不得不主動降溫與中國的緊張關系。不僅在對華簽證政策上松口,在面對中國宣布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的消息時,印度政府自上而下保持沉默,主流媒體也幾乎沒有報道。
這種罕見的“集體沉默”,正說明莫迪不敢輕舉妄動,生怕刺激中方,引發新的邊境緊張局勢。在國內,莫迪政府的執政壓力也在不斷加劇。
印巴空戰失敗之后,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多次公開施壓,要求政府披露戰損數據。民眾對莫迪政府的“勝利敘事”產生懷疑,輿論呼聲越來越高,迫使莫迪不得不選擇“以戰止戰”的方式,通過軍事演習轉移焦點,重塑形象。
但這場軍演終究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實力差距難以掩蓋。尤其是在面對巴基斯坦空軍殲-10CE與霹靂-15E這一“王牌組合”時,印度空軍的技術短板和體系劣勢暴露無遺。
法國方面甚至因“陣風”戰機在實戰中接連被擊落,惱羞成怒地指責中國“散布抹黑法國武器”的信息,這恰恰從側面印證了印度軍購路線的失敗。
當局勢發展至此,擺在莫迪面前的,已不是簡單的外交選項,而是一場關系到國家戰略方向的抉擇。是繼續在印巴邊境上玩火,試圖通過“突襲”來挽回顏面?還是穩住中印關系,在大國博弈中尋找新的突破口?從近期的動作來看,莫迪似乎選擇了后者。
莫迪政府正在試圖修復與中國的關系,不僅是因為中國在經濟、軍事、地緣戰略上的強大影響力,更是因為在多邊組織如上合組織、金磚國家中的合作潛力。
印度深知,若繼續在邊境與中國對抗,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孤立。而與中國保持穩定關系,則有望在多邊平臺上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在國際格局日益復雜的今天,印度想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必須先解決好與周邊大國的關系。軍事演習可以展示力量,但真正的實力來自于穩健的外交、成熟的戰略與可靠的國際伙伴。
莫迪是否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從最近的種種動作來看,至少他開始明白:若想“敲打”巴基斯坦,必須先穩住中國,這是他目前唯一能走的路。
陣風戰機再度升空,莫迪的多重算盤也隨之敲響。這一場軍演,既是對巴基斯坦的威懾,也是對中國的投誠,是一次高調的軍事演出,更是一場隱秘的外交轉向。
未來印巴邊境是否會再起波瀾,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印關系的天平上,印度,已經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而中國,面對這樣的局勢,也應保持戰略定力,審時度勢、以靜制動,繼續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大國影響力,穩中求進,冷靜應對,讓莫迪的“小算盤”無法撼動中國的“大戰略”。
信息來源:
印度又出動”陣風“戰機了......
2025-07-24 00:04·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