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北大學6名學生溺亡事件,在網上掀起廣泛關注,催人心碎。
相關報道三兩句輕描淡寫便概括了這起悲劇:
東北大學6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公司的一個選礦廠參觀學習時,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不幸溺亡。另有一名1老師受傷。
人掉進水里算溺亡,可掉進選礦廠的浮選槽里還能算溺亡嗎?
事實上,不幸遇難6名大學生可能遭遇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即便是“溺亡”這個本身就充滿悲劇色彩的詞語,用在他們身上依然顯得過于輕描淡寫,過于冷漠輕慢。
浮選槽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就是,密度極大的礦漿匯聚在一口超大的大缸里,利用攪拌擋板篩選礦漿里的有用物質,口徑很大,槽體很深。
從上往下俯瞰,宛如一個人造池塘,讓人深感心悸的同時也倍感渺小。
浮選槽上面鋪設的通道就是格柵板,一種網格狀的金屬板,常用于車間和走道上,能夠站人,也能供人通行,而格柵板一旦脫落,站在上面的人便只能墜入數米深的浮選槽內。
里面不是水,而是密度遠大于水的礦漿混合物,其內含有懸浮物、化學藥劑和重金屬離子,接觸后會灼傷皮膚并堵塞呼吸道,人掉進去會迅速下沉,無法浮起。
會游泳也沒用,不說根本游不動,里面的粉塵和礦漿就能阻斷呼吸。
更絕望的是,浮選槽內還有機械攪拌裝置不停攪拌泥漿,攪拌速度或快或慢,因此人如果掉進浮選槽內,便會迅速喪失行動能力,幾乎不存在黃金救援時間,只能說是打撈。
受傷的老師能獲救,是因為他在墜落半空被救的。
一般來說,風險越大,危險系數越高,相應的安全措施就會越多越高級。
所有人都是這樣想的,更何況還是中國黃金這樣的知名大型國企,前來參觀學習的學生們更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他們腳下踩著的格柵板竟會直接墜落。
早前就有去過的學生吐槽:浮選槽上方的格柵板有安全隱患,“如果是7個人站在格柵板上,板子可能承受不住”,而此次出事的6名學生加上老師,恰好是7個人。
諷刺的是,事發礦區五個月前還高調發文宣稱,“浮選車間順利完成一二系列混精二層平臺地面格柵板更換”,并驕傲宣稱“2024年安全生產事故為零”。
疏忽的代價是,6名大學生的命,最大的22歲,最小的才20歲。
再多的語言也道不完他們的不幸。
這6個不幸遇難的孩子,有人一路從鄉村、縣城披荊斬棘闖過來,是村里第一位考上985的大學生,有人披星戴月廢寢忘食好不容易拿到保研資格,結果生命戛然而止。
他們是寒窗苦讀最好的代名詞,也是父母眼里最大的指望,但悲劇降臨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機會明白發生了什么,自己只是為了畢業前來參觀學習,怎么會掉進浮選槽里。
沒有告別的機會,甚至沒有被搶救的機會。
原本的前程似錦,徹底成了碎在渾濁礦漿里的泡影。
淚水模糊臉頰的是捧著黑白相片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父母,慶幸后怕的是車間里的其他工人,那塊注定要脫落的格柵板,學生們不站上去,就是他們站上去,總會有人掉進去。
人常說生命是一個閉環,但安全生產又何嘗不是呢?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這種閉環里,一環扣一環,個別人的不負責任再加上個別人的疏忽大意,讓隱患不斷積累,造就殃及別人的連鎖因果,導致無辜的人失去生命。
哭聲響起后,東北大學啟動校內問責,并暫停所有赴礦山現場實習,國內多所知名高校也緊隨其后發出暑期實踐安全提示。
原本未明確的應急流程終于明確了,原本缺失的格柵板日常承載標識終于到位了,原本那些年久失修卻被一直疏忽的安全隱患也終于被排查了個徹徹底底。
這些本該被歸于日常的安全保障措施,或許只有在警鐘震耳欲聾時才會爭先恐后的一步到位。
可憐6名學生的名字,永遠沉寂于冷冰冰的名單里,此后這個世界再不會出現他們的名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