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郴州7月24日電 (魯毅 譚利炳 何炳文)盛夏七月,湘南糧倉湖南郴州安仁縣大地稻浪翻滾。在永樂江鎮排山村,數臺聯合收割機轟鳴疾馳,金黃稻谷如流涌入糧倉;洋際鄉的田埂上,一場場田間測產“擂臺”火熱上演。雙搶時節,良種與良機在安仁“智慧田”中奏響豐收協奏曲。
湖南安仁縣稻田內農機在收割水稻。安仁縣委宣傳部供圖
良機賦能 精耕細作挖潛能
“今年我們采用機拋機插技術,將水稻種植密度從去年的每畝1.8萬株提升至2.1萬株,配合精準水肥管理,預計單產提升20%?!贝┧笤谔镩g地頭的湖南鄉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技負責人何焜點出增產核心,這種“合理密植+科學管護”模式,不僅提升產量,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田埂上,高清攝像頭與蟲情測報裝備構成“互聯網+”智慧防線?!斑@套防線可以實時捕捉病蟲害動態,并通過AI分析生成精準施藥方案?!惫靖笨偨浝韯钚劢榻B,“過去依賴經驗打藥,現在憑數據決策,農藥用量減少30%,防治效果更優,人工成本大幅降低?!?/p>
從高效農機馳騁、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控到低茬收割還田,安仁縣的“藏糧于技”,正構建覆蓋全生產流程的智能化體系。科技力轉化為糧食生產力,有數據為證:今年,湖南鄉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1260畝早稻平均單產達550公斤/畝,畝均增產100公斤,增收逾200元。
目前,安仁全縣水稻種植綜合機械化率達89.9%,年增糧食產能0.46萬噸,機械化合理密植增產5%到10%。
良種破冰 冷浸田煥新生機
走進群山環抱的洋際鄉,昔日難獲高產的山區冷浸田迎來早稻豐收。
“畝產穩穩超過531公斤!”在猴曇仙村石環組,洋際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左興發俯身測量后宣布結果,圍觀村民贊嘆不已。青年農民段輝賓父子將昔日的冷浸田變成了高產“賽場”。
“過去只種一季中稻的冷浸田,種出了雙季稻,畝產還過了千斤!”段輝賓興奮地說。
這份增產的喜悅,得益于洋際鄉黨委政府三年攻堅選育的“團子谷”良種。它早熟、耐寒、抗病,完美契合山區短日照、冷泉灌溉的特殊環境。鄉財政投入購買良種,免費供應7個村建立育秧基地、供農戶試種,打造3個高產樣板區,收割前干部更駐村組織實割實測,用數據見證良種的效果。
種糧大戶陽良凱夫婦喜上眉梢:“162畝團子谷早稻全賣光,比去年每畝多收120公斤!”良種點燃了山區農民的熱情。目前“團子谷”在洋際鄉鋪開4000余畝,占總水稻面積八成,盤活了大片冷浸田,今夏單季稻改雙季稻面積增加近千畝。(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