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刀郎木卡姆傳承人的堅守故事,觸摸非遺傳承溫度,為了喚起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關注,引導青年了解非物質文化遺承載的歷史記憶,成為文化傳承的接力者。這個夏天,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2025年暑期“三下鄉”石榴籽社會實踐隊成員近距離采訪新疆阿克蘇阿瓦提縣刀郎木卡姆傳承人亞森·亥散。
亞森·亥散出生于新疆阿瓦提縣,這里是刀郎木卡姆的滋養地。至今,他守著這片土地,守護著代代相傳的曲譜與技藝。農忙時,是面朝黃土的耕耘者;農閑時,就變身刀郎木卡姆的傳承人——在村頭小院支起熱瓦普,招呼著鄉親們圍坐,老調新唱,把刀郎木卡姆的根,往年輕一輩心里深扎。沒有舞臺聚光燈,沒有全網追捧,可他眼中的光,始終為這門藝術亮著。
非遺之問:石榴籽隊與刀郎木卡姆傳承人共探從生活中到舞臺,非遺的“溫度”如何持續傳遞
團隊為了了解亞森老爺爺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刀郎木卡姆的?當初是怎樣走上學習和傳承之路的?進行了一場交談,了解到亞森老爺爺從五六歲就開始接觸刀郎木卡姆的,那時常聽長輩們演奏彈唱,深深被吸引。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跟隨父輩學習,隨著對它的熱愛愈發深厚,他意識到傳承的責任,便堅定地走上了這條道路,決心能將這門藝術延續下去。
當亞森老爺爺的講述漸入深處,傳承二字背后的溫度,在對話里愈發清晰,也由此引發了團隊成員們對另一個問題的思考——如何讓更多青年去學習和傳承,交流中,亞森老爺爺結合自身經歷與觀察,談到當下年輕人對刀郎木卡姆關注較少的現狀。他認為,可借助新媒體傳播,拍攝表演視頻,將傳統藝術的魅力通過屏幕傳遞;也能開設興趣班,從孩童時期培養興趣,如同自己兒時受長輩熏陶;還可嘗試與流行音樂融合、改編創新,讓刀郎木卡姆以更貼近年輕人的形式呈現,吸引他們主動學習與傳承 。
石榴籽隊成員們走出亞森老爺爺的家,刀郎木卡姆的余韻仿佛還縈繞在耳畔。這場近距離的采訪非遺傳承人,對于團隊成員們而言不僅是一次文化探訪,更是一場關于傳承的深刻啟蒙——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刀郎木卡姆傳承人對古老藝術的堅守,更是一個民族用音樂訴說的生命密碼,是對刀郎木卡姆刻在骨子里的熱愛與執著。那些琴弦上的故事、唱詞里的歲月,讓實踐隊員們真正懂得:非遺已不在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流淌在各民族生活中的血脈,更需要一代代人用真心去焐熱、用行動去延續的火種。
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
文案:石榴籽隊
排版:鄒清博
責任編輯:郝濱楨 侯丹萌 劉心語
審核:百合提努爾·普拉提 郝亞杰 楊岳
商學院商苑傳媒新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